脑科学研究视角下的语文学习

2019-12-25 01:21朱小存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海量阅读认知规律语文课堂

朱小存

摘 要: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知的特点和规律也逐渐被发现和运用。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事半功倍。笔者尝试从形象认知、有序施教、波谷交替、海量阅读等方面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形象识记;认知规律;海量阅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B-0048-02

2011年版的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特别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随着现代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新事物认知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渐渐被科学家们所揭开。这样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基于脑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新发现,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走近他们的认知最近发展区,遴选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恰适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笔者尝试从形象认知、有序施教、波谷交替、海量阅读等方面来说说自己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些许教学策略。

一、形象识字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张学新发现,中国人阅读时会出现一种西方人阅读时所没有的特殊脑电波,这种脑电波显示人们在进行汉语言文字阅读时会生成一种极其强烈的视觉加工过程。张学新教授将它称为脑电波“N200”。其实,这种阅读脑电波的产生,与我们汉字的构造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大多数汉字在音、形、义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每一个汉字都能找到它由图形渐变为文字的过程。因此,在生字词教学时,如果我们将生字的学习通过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如欣赏一幅幅画那般去感知文字的创造美和艺术美,那么,学生一定会识记得非常牢靠。关于这一点,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者谭力海等人也发现了儿童在识字与写字能力之间互相促进的相关关系的讯息:儿童在学习生字时,大脑首先会对该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协调、统一,而后在反复的书写中形成自动化程序,最终实现长久的记忆。

统编教材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单元的编排上就很能体现这一特点。如在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中,编者设计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的写实画和甲骨文体,其用意很明显:让老师通过图文结合给学生揭示汉字依物取象、以象表意的特点,感悟古人造字的智慧,并在图文结合中理解意思,掌握字形。教学时,教师就应按照脑科学揭示的科学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图想象,在汉字一步一步地演变中体会到现在汉字的结构美,然后联系生活交流讨论这些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怎么使用的,也就是通过扩词让学生掌握它的使用。最后,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写,以加强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不再提供详实的汉字演变资料了,但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时不时地注意对一些比较难写或者难以理解的生字进行字形方面的演变再展示,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视觉冲击下牢牢记住它们。如教“休”字,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人倚靠在树干上休息;教“采”,出示一只手将要去摘一朵花的画面,等等。这样的识字过程往往会让学生会心一笑,愉悦接纳。

对于一些不能找到演变过程或者学生尚不能理解的字,我们则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定的画面再现中识记字形。如在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一课中出现的“戴”字,它笔画繁多,如果让学生通过反复练写肯定难见成效。此时,我们不妨将“戴”字进行分解,编成充满画面感的儿歌,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幻化出情景,从而记住字形:“土下田儿,我们共有;一刀一刀,除起杂草;编个草帽,我们戴好。”这样,学生在念着儿歌,动笔在习字册上练写等一系列过程中,既复习了前面刚学的“帽”字,又牢牢地记住“戴”的字形、用法。

汉字书写时的结构分布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指导学生将汉字写工整,写美观,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图示对他们进行视觉上的刺激,调动脑电波“N200”牢靠记忆。如在教学左右、上下结构的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掌和拳头来表示左窄右宽、上大下小或者左宽右窄、上小下大、左右相等、上下平分等,用手指分布来提醒如“三”“具”“真”中横画的均匀分布美等。

二、施教有序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者的学习往往是循着“思考知识的价值(为什么学)——是什么样的知识(学什么)——可以解决什么問题(作何用)——是否确实如此(批判接受)”这样一个递进式的过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即为“知晓本课学习目标——缘文阅读品悟——进行语用实践——创造迁移运用”。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介绍,大体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而后通过对本单元学习目标“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人的方法”的明晰,进入课文的阅读。这样,学生在搜集资料的交流、运用以及对课文的细读基础上,发现作者的边叙事边抒情的表达方式,并从文本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内心世界,真切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而后,选择课文中的一段描写进行仿写迁移实践,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评判、归纳,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

这样的教学流程,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让他们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有所选择地进行学习,将与本课学习关系不大的思想意义、童言童趣、外貌语言描写作为重点来品读。在具体阅读感悟环节,则遵循学生当下的认知,围绕单元教学核心话题,通过温故知新、合理嫁接来自然建构,主动接纳,深刻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迁移语用奠定基础,让学生不光仿其形更仿其神,达到形神俱备的表达境界。

当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统一步调培育一模一样的人才、让学生一味无条件地接受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全新理念和追求。循着脑科学研究给出的思路,步步扎实地为学生的积累、感悟、判断搭建平台,这样的有序施教才是科学、有效的。

三、海量阅读

我们的大脑在对阅读文字的行为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先从视觉接入开始,而后自觉转化为语音,最后进行意义的理解。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是走马观花般的浏览,这时候,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都会被大脑自动略去,且毫无违和感地接着读下去。脑科学研究专家洪兰在对阅读者的测试中发现,伴随着阅读者的阅读,他头脑中已有的与此相关的信息会迅速得到激发活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人们也因此有了创造力。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课程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也将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了课外,从低年级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到高年级的“快乐读书吧”的设置,都体现着新课程的这一理念,都鼓励学生由读一篇文章走向读一类文章、从读一本书到读一类书,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为了激发学生广泛阅读、持续阅读的兴趣,我们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应当是一粒燎原的火种,时刻去充分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火花。如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们就要链接他的《清平乐·村居》等词,感受辛弃疾对战争生活的厌倦,对安静田园生活的向往;我们伴着学生阅读了老舍的《草原》,宗璞的《丁香结》,课堂首尾就不仅仅是对课文的回顾总结,而应将视角延伸到课外,向学生推荐老舍和宗璞其他的作品,让他们搜集与草原、与丁香相关的古诗文等等;阅读了《景阳冈》《草船借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整本的名著……这样的课内文本互读,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必将能逐渐走向海量阅读,最后互相启迪,融会贯通,厚积薄发,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当代成功的脑科学研究为我们走近学生、探索适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可能。以正确的研究成果为倚仗,结合相关的课程理念去思考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成为科研型教师的需要。我们当迈开步子,坚持行走在有厚实理论支撑的教学大道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張学新.拼义符号:中文特有的概念表达方式[J].科学中国人,2012,(23).

[3]盛群力,陈彩虹.依据学习循环圈的性质施教[J].课程教学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海量阅读认知规律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海量阅读丰富文化积累互动评改助力轻松写作
基于海量阅读提高学生英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五好育入开出灿烂之花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