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娟
摘 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巧妙的点拨能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点拨;培养思维;感悟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71-2
不少数学教师教学时常感到自己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长期困恼大多数老师的是:怎么才讲过的知识点一做题就又错了?其实,这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中找原因。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由教师问,学生答,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学生的思维很封闭,没有伸缩的空间。有人形容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逐渐变成“直线型”。
一、实践探索
1.巧点妙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苏科版九上《学习与评价》P60探索与研究:如图1是某学校存放学生自行车的车棚的示意图(尺寸如图所示),车棚顶部是圆柱侧面的一部分;图2是车棚顶部截面的示意图,AB所在圆的圆心为O,车棚顶部是用一种帆布覆盖的,求覆盖棚顶的帆布的面积(不考虑接缝等因素,计算结果保留π)。
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统计了两个班大概有1/4的同学不会或者做错,就本题我先设问:①覆盖棚顶的帆布面积这一实际问题转成数学问题其实质是什么?(生:侧面展开图的面积);②怎样求侧面展开图的面积?(生:原来问题的实质是求弓形的弧长)③该题中有我们熟悉的数学思想或数学模型吗?(生:作垂直根据垂径定理得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解题是对问题中所含信息的提取、组织、加工的过程,是对已有基本知识、基本活动经验的综合应用过程、解题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原有的知识经验及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元认知能力等。所以通过解题反思强化基本活动经验:①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对应的数学问题;②抽象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模型。
用这样积累的活动经验可以继续解决苏科版九上《学习与评价》P67应用与延伸:工人师傅为了检测该厂生产的一种铁球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设计了一个工件槽(如图),其中工件槽的两个底角均为90°,尺寸如图(单位:cm)。将形状规则的铁球放入槽内时,若同时具有图中的A、B、E三个接触点,该球的大小就符合要求。请结合图中的数据,计算符合要求的铁球的直径。
2.巧点妙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况,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逐步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
苏科版九上《学习与评价》P66的填空题(5)如图1、图2、图3分别是边长均大于2的三角形、四边形、凸n边形。分别以它们的各顶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弧与两邻边相交,得到3条弧、4条弧、n条弧。图1中3条弧的弧长的和为 ,图2中4条弧的弧长的和为 ,图3中n条弧的弧长的和 (用n表示)。
这题有将近1/5的同学不会,这次我没有直接设计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而是让他们把回看:苏科版九上《学习与评价》P58的填空题(3)如图,⊙A、⊙B、⊙C两两不相交,且半径都是1cm,则图中的三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cm2。
先将两题一起回看然后完成这样的流程:“读——理解感悟(题意)”、“疑——比较鉴别(异同)”、“做——解决问题(数学化)”、“说——交流思想(积累经验 形成方法)”。
在学生完成上面自我领悟、反思碰撞的过程之后,我又继续追问:求阴影部分面积这题可以继续变式吗?于是类比弧长模型,學生很快设置了如下问题:图中四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cm2;……图中n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cm2。
二、回顾反思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在“做”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数学的感悟、数学的直观。
这个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引导,甚至有指导性的设计一些任务和要求。比如上述问题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圆内遇到弦做垂直得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得方程(简称垂直见方),我就布置了任务:将平时作业中遇到垂直见方模型的全部列举出来。(其中部分模型附例如下)
在“做”的过程中通过经历探究、思考、抽象、预测、推理、反思等过程,甚至多次的反复、试错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并能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去。
2.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重在“悟”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中,特别是蕴含于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中。题目又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意识的安排从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重在“悟”,悟就需要过程,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逼近思想本质的过程。
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才能逐步形成技能。
(作者单位: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