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融通思维的校园生活重构

2019-12-24 08:57魏迎九朱秀芳
江苏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校园生活

魏迎九 朱秀芳

【摘 要】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基于发展现状,以综合融通思维改革行政例会,进行制度重建,以空间资源的挖掘和以课堂为核心的持续改革推动校园生活重构不断深化。

【关键词】校园生活;综合融通;空间资源;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57-03

【作者简介】1.魏迎九,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11)总校长,高级教师;2.朱秀芳,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11)执行校长,高级教师。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跟随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科研团队进行“新基础教育”研究,从价值观到实践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学校综合融通思维,主张把部分置于整体的背景框架中思考,要求用整体来说明局部,强调整体内不同要素的综合融通,助力学校以整体关联性的思维进行日常管理实践。

一、更新价值观,引领校园生活重构

1.管理团队行政例会改革顺势而为。

一是促心态开放的“品头论足”。参与研究的每一位教师必须拥有开放的研究心态。行政例会上,学校要求各部门责任人脱稿总结上周开展的研究活动,随后跟进下周的研究计划。其他部门责任人相继点评,说出优点、问题及重建策略。促心态开放的行政例会被学校教师戲称为“品头论足”。

二是促领导力提升的“深度会谈”。随着管理人员心态的开放,大家说到问题不再尴尬。当大家重新投入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学校便着眼于问题,变促心态开放的“品头论足”为促领导力提升的“深度会谈”。第一次聚焦的话题是关于2008年暑期学校部分设施的整修:司令台建设高度的选择原因、增设教室走廊流动文化墙的作用、橱窗用绒布包裹的意义等。通过这些话题的讨论,大家对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再认识,理解每一件设施背后的育人理念,即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创造适合学生体验的一切机会,在每个细节处渗透儿童立场,使成人成事的管理理念扎根于每个管理人员的心中。

三是促理念实践自觉融通的“管理微课堂”。针对学校改革中的难点、焦点,学校要求管理人员自主申报“微课堂”主讲人。所有参与的管理人员结合课堂内容,先展开前期学习,再就主讲人理念指导下呈现的实践案例,进行互动,实现思维碰撞。“管理微课堂”的开设增强了管理人员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与创新意识及理论与实践自觉融通的意识与能力。

2.制度重建确定指导性原则。

一是发展性。借助制度可以激活部分教师的发展自觉,促进其主动研究、反思、实践,在积极地参与中进行自我更新,达到发展的目的。学校把发展性定为制度重建的重要坚守原则,核心要素是教师立场。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其课程意识及课程实施水平,用刚性的制度显然只会适得其反。学校观察、分析、支持教师,教师则根据自己实际,自主申报或合作申报课程项目,学校提供资金与智力支持。

二是自觉性。制度重建让教师发展由被动变为主动。学校的教师“微论坛”是校本培训的主要方式,旨在通过伙伴的实践引领,促进彼此成长。从2016年始,学校“微论坛”实行自主申报制,申报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基层教研组团队,申报成功的教师会对近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

三是融通性。在日常研究中,运用综合融通思维改革制度同样需要。因为有了综合融通思维,割裂的点状制度才不会出现。比如,在学校原先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中,关于中层管理人员、综合服务部人员、学科教师、班主任的发展表述出现相似的内容,修订后的制度就会统整到一处。因为有了价值的认同以及综合融通思维的跟进,制度的目标指向就会把人和事作为整体进行思考。

二、开发空间资源育人价值,推动校园生活重构

1.整体设计中挖掘育人价值。

学校以校园改扩建为契机,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整体设计,赋予其教育的意义,于是就有了“果树林变成长林”“食堂变学堂”“污水墙变创意墙”等体验基地的产生。一开始,教师就认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主动融入。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呈现局部、点状的现象,少了关联性思考与实践和综合育人的理念。后来,学校进行归因分析,发现综合整体的思维方式对实践的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仅存在于部分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心中,随着实践的深入,还需从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入手,在整体教育改革中实现人的成长。

2.真实体验中丰富育人内涵。

一是依托“体验课程”项目研究。学校以项目形式推进研究,把班队活动与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学科进行整合。首先是师资统整,整合后的班队与两门学科均由班主任执教;其次是内容统整,“体验课程”融两门学科内容和班级建设中的问题;再次是实施时间的统整,全校课表统一安排周五下午为活动体验时间,保障“体验课程”的实施;最后是实施方式的统整,主要是借助主题(项目)体验方式的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空间资源的挖掘转化也自然成了“体验课程”的内容。

二是自主参与日常岗位体验。随着实践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校园是师生的校园,学校的一切存在都可能转化为育人的资源。于是,班级、个人就会主动参与到各级岗位体验中来。“小小园艺师”“资产小卫士”“节能小卫士”等与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紧密联系的岗位应运而生,从招募、竞聘、培训到活动反思,学生乐在其中、长在其中。

三、完善课程,全面深化校园生活重构

1.持续进行课堂深度改革。

基于育人价值的挖掘转化,学校依托“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课堂构建的研究”项目,从学校课堂改革中的问题入手,结合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分析学情,分学科、年段、课型进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课堂的教学策略。在提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时,东方小学先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再注重动态生成的过程观,最后提炼出课堂的主要特征:开放互动、结构关联,并在“新基础教育”课堂评价表的基础上形成学校课堂评价表。

2018年,学校成功申报了常州市前瞻性项目——“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各部门在主项目的引领下,各自成立子项目,围绕“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从内容、过程及活动等路径开展研究,逐步清晰内容四关注:关注教学内容的纵向序列;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的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与相关历史、文化等背景的联系。教师借助“微格分析表”,分析教学过程中育人价值的体现,逐渐清晰在教学实践中学科育人价值挖掘转化的路径,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意识到自己对学科内容育人价值的解读存在偏差,进而产生自觉学习的愿望。

2.多部门介入综合活动项目研究。

一是整体架构师生四季生活节律,在活动中促全面育人。学校系统梳理整合课程内容,融三科,将传统节气、人文节庆、春秋游、假期生活、级部活动以及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节点性活动有机融合。二是初步形成东方小学四季综合活动节律表。学校坚持以学生立场开展活动,如每年的春秋游是学生极为期待的一项活动,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期待值源于三点:没去过的地方、没体验过的项目、有趣的班级策划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春秋游活动的整合融通思路:春秋游地的选择与整合课程中的项目融通;创意策划春秋游活动项目;整体构建6年春秋游12项体验活动项目。学校开展的综合活动,努力做到“全员全程”,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所获。

3.实践引领“身边人、身边事”培训项目。

学校坚持教研训一体,基于育人价值的挖掘转化,将前期已经稳定的“四级教研”(备课组、教研组、学校跨域、教育集团)赋予“三融”新内涵(专题融课题研究、信息技术,课堂融微报告,微报告融微格分析、论文撰写)。期初各小组自主申报,上下结合,由教师部及骨干教师团论证确定,校领导介入管理,真正做到“教研训一体”。

学校围绕育人价值的挖掘,以“身边人、身边事”这一平台开展议课与议综合活动的研讨,既有鲜活案例,又有真实思考,学科壁垒逐渐打破,育人价值挖掘转化的路径逐渐清晰,教育者的角色意识进一步确立。“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逐渐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校园生活
开学复课按下“暂停键”,但“校园生活”不停歇
校园生活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
校园
校园生活中的尴尬事
校园生活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