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念隐喻常用于认知、理解经济学语篇中的专业术语和经济现象。通过在自建的经济学英语语料库中析出“market”的词语搭配特点,发现容器隐喻的使用规律,揭示经济学语篇中的隐喻思维。并进一步分析容器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语料库;经济学语篇;容器隐喻
【作者简介】邢新影(1980.12-),女,黑龍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研究的商务话语隐喻认知能力构建”(18YYE710);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项目“基于隐喻认知功能的商务英语词语语义识解”(WY2018016-A)。
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现象受到经济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经济学家从专业知识角度研究用于构建经济理论的隐喻(McCloskey, 1985;Henderson, 1986)。语言学家则从语言学角度采用话语分析法探究经济学文本中的隐喻表达、典型分布规律以及交际功能(Deignan,2005)。二者在目标和方法上不尽相同。前者侧重对阐释经济原理有重大意义的隐喻,后者偏重修辞学意义的隐喻。此外,语言学家多采用如《经济学人》《财富周刊》等报刊体裁文本。这些以大众读者为目标群的杂志,不能反映经济学专业话语特征的全貌(Alejo, 2010)。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采用自下而上的语料库分析法,以经济学专业教材为研究范围,从阐述经济学专业理论的文本中析出以“market”词语搭配为代表的容器隐喻,并进一步用话语分析理论研究其隐喻使用功能。
一、经济学术语中的容器隐喻
经济学专业术语常使用容器隐喻来阐释概念,使其更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如barriers to entry(准入壁垒)、spillover effects/externalities (溢出/外部效应) 、open market operations (公开市场操作)。术语释义也常包括in, out, inner, outer等方位词,如下例。
1. Spillover effects occur when firms or people impose costs or benefits on others outside the marketplace.(《微观经济学42》)
2.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means when the government borrows to finance its budget deficit, it crowds out the private borrowers who are trying to finance investment. (《经济学原理》45)
3. The inner loop of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represents the flows of inputs and outputs. The outer loop re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flow of dollars.(《经济学原理》24)
二、经济学话语中的容器隐喻
“Market”原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经济学家把其概念扩展到在交易场地所从事的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市场交易主体、方式、范围不断多元化,market的经济学意义也更丰富。随着“market”与冠词“the”的搭配使用更加频繁,经济学家又将其意义抽象化,用the market指代以市场作为主要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体系。本文采用由《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三本经典经济学教材组成的小型语料库(类符数 11,098;形符数355,473)的自建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t3.2,检索关键词 “market”在左、右三个词语范围内的搭配情况。然后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和作者判断,确定含有隐喻之意的检索项,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介词搭配看,“in the market”是“at/on the market” 4倍。在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中,前者是后者2倍。与 “at/on the market”相比,“in the market” 更明确地界定出市场范围,把市场作为独立空间分离出来。某个市场所容纳、承载的交易活动是独有的、具有排他性。市场之外的客观因素可能会影响市场内部的经济运作,但不能决定市场主体的活动。在动词搭配中,enter/exit/leave/clear the market的形符数分别为26,17,8和17。容器隐喻之意体现在买卖双方进入、撤出市场,或就交易条件达成一致使市场出清。从形容词搭配看,external/ open market形符数分别为111和27,表明市场的开放性,市场主体可以买入、出让、转移所有权,实现市场内、外部因素的互动交流。
三、经济学话语中容器隐喻的功能
1.修辞功能。亚里士多德开辟了对隐喻机制的修辞学意义探究之路。他认为,“隐喻机制首先具备澄清、美化和添加异域色彩的功效”。隐喻性话语赋予常规的字面表述以清晰度、生动性,激发出种种意象图示,让人印象深刻。经济学话语中充斥着大量的阐述经济理论、政策的专业术语。以日常生活的物质体验为基础进行类比表述有助于人们正确认知经济学概念。容器隐喻以内、外的空间方位分割,引申出了entry(进入)、injection (注入)、input(投入)、leave (退出)、leakage (漏出)、output (产出)、price ceiling (最高价)、price floor (最低价)、exogenous variables (外生变量)等概念隐喻,使表达更精炼、生动、新奇。
2.认知功能。从话语层面看,经济学语篇中经常使用大量的被动语态和不及物动词以减少主观因素对建构经济话语的影响。市场是容器,容器的四壁既是物理意义上的界限,也是抽象意义上的经济规律。人类虽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也要遵从市场规律,即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因此,容器隐喻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客观的经济现象、规律。此外,容器隐喻还包括表征内部结构以及内外部要素流动的概念隐喻。比如,沉没成本(sunk cost)、开放经济(open economy)、循环流通模型(circular-flow diagram)、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s)、流动资本(circulating capital)、产能过剩(overcapacity)、资本储备(capital stock)等。
3.社会功能。束定芳(2000)认为,隐喻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密切社会交往关系和鉴于委婉、礼貌之需。有些隐喻意义由于使用频繁已经成为经济学行业用语,如liquidity(流动性)、narrow/broad money(狭义/广义货币)、market clearing(市场出清)等,通过对这些约定俗成的隐喻使用达成一致,经济学界的业内人士可以提高默契程度和沟通效率。还有些隐喻意义是为了委婉地描述不合法、不理想的经济现象或行为,比如black market(非法交易场所)、deadweight loss(净损失)。
参考文献:
[1]McCloskey, D., 1985.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Wisconsin.
[2]Henderson,W. Metaphor in Economics[M].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1986.
[3]Deignan, A. Metaphor and Corpus Linguistic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5.
[4]Rafael Alejo. Where does the money go? An analysis of the container metaphor in economics: The market and the economy[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 1137-1150.
[5]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003.
[6]束定芳.論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