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2019-12-23 07:19潘茜茜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

潘茜茜

摘  要: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却又有诸多争议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中的重要概念,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如何习得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语言的有效习得不能仅仅依靠语料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可理解”语言的输入。这一假说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本文通过阐述语言输入假说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探析这一假说对二语习得的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一假说合理运用到语言学习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语言输入假说;可理解语言输入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2

一、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概述

(一)语言输入假说内容

克拉申(1985)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主要是针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所提出的观点。习得和学习有所不同,习得是处在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中,二语学习者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得某种语言能力。克拉申强调要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输入,需要他们像儿童一样能够无意识地掌握和理解某种语言,并且接触到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这种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的程度也需要难易适中,达到学习者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二)语言输入假说特点

克拉申提出的这一假说包含了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即i+1模式,“i”是学习者目前所达到的语言水平,“i+1”则是学习者到了下一个阶段理应要达到的语言水平,通过输入只能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语言材料,从而顺利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第二个特点即可理解性语言,这是作为学习者语言习得顺利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三)语言输入假说的局限性

克拉申所提出的这一假说,是对如何习得二语所作出的判断和猜想,并无实际的考察和界定。并且克拉申提出的这一假说完全区分开了学习和习得,认为这二者本质并无联系,属于完全独立的系统,过分夸大了语言习得的作用和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习的重要性。但随着越来越多学者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发现学习和习得虽然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换和促进。其次,语言输入假说中没有明确说明的一些问题,如学习者如何才能做到像儿童一样,无意识地习得语言,毕竟年龄、心智、思维方式等个体因素存在诸多差距,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克拉申强调的可理解输入到底该如何界定,界定的标准是什么,如何依据学习者现阶段所处的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可理解的输入,把握适度的量的界限是什么。克拉申假说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学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外部知识,如语法、句型、词汇等书面化的知识;而学习者通过习得则能够大大提升语言能力,进行灵活有效的交际与沟通。事实上,学习者在课堂环境中的学习,对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让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会说话而不是能说话。习得则是学习者另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方式,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学习中,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在目的语环境中,自觉地掌握了语言会话和交际能力。学习和习得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系统,它们独立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学习者的语言掌握和运用。

二、语言输入假说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一)习得语言环境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成功的语言习得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可以主动地为自己营造自然的目的语使用环境,在学习者的汉语达到中高级水平可以独自进行学习时,并且在没有交谈对象可以互相交流的情况下,学习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汉语水平的听力材料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是学习者自己主动探寻语言输入的过程,以这种方式来扩大语言输入的量,从而达到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总之,理想的语言输入并没有僵化的存在模式,这是学习者有意识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张伟琳,2014)。许多学习者一旦处于所学目的语的环境中,要尽快适应用目的语交流的环境,多与当地人交流,在此过程中,潜意识地认同和习惯了用目的语交流的方式,并获得了二语能力。即使学习者处于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也可以帮助学习者营造与目的语相似的环境与氛围,课堂用语和沟通交流尽量使用目的语,使得学习者适应这种氛围,犹如处于自然外部环境中,减少使用学习者母语的次数,以此来降低学习者本能产生的对母语的依赖。

(二)可理解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可理解语言输入应用于二语习得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学习者更好的习得二语,跟学习者语言材料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针对汉语处在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选择相应的语言材料进行输入,辅之以趣味性、可理解性等特点。初级学习者可以选择通过观看动画、视频等充满趣味性的内容进行目的语的导入,更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顺利地进行二语的习得,中高级学习者则适当选择观看电影、阅读书籍、名著赏析等不同的方式习得二语,由此扩大汉语语言词汇的输入量,其中有意义的阅读是进行语言输入一个重要的途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二语习得者与母语者的互动交际过程,学习者也可以适当通过调节阅读速度,以及在对原来阅读材料不进行简化的前提上,习得新的语言点知识,同样也是获得有效语言输入的有效方式。通过上述种种方法,以便促进学习者的二语在潜意识中的习得,更高效、轻松地获得另一种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

三、语言输入假说对二语习得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语言输入假说对二语习得的意义

语言输入假说丰富了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为学习者如何更好地习得二语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根据学习者所达到语言的不同程度,在选择语言内容的输入方面,提供了一些可供学习者遵循的原则。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提出监察模式的重要概念,二语习得离不开语言输入,因此该假说的提出是二语习得理论的一大突破。

(二)语言输入假说对二语习得的局限性

首先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假说只是一个理论假说,这一理论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考察或深入地研究,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的支撑。学习者能接受的语言输入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和无法回答的问题,可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应如何界定、区分和选择。同时,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同,语言输入产生的效果也因人而异,语言输入的量的标准又该如何定义。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克拉申所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语言输入,毕竟理想一词略显空泛,这对二语习得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在没有明确具体的语言输入材料的情况下,学习者很难真正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材料进行输入,因此特别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语言输入假说过分夸大了在自然环境下语言习得的重要性,相反地忽略了在课堂环境下语言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与习得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将学习和习得看作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特别容易影响到二语学习者对语言能力的获得。

四、结语

在语言的学习或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输入一定是开启语言学习尤为重要的一把钥匙。克拉申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研究中只限于对习得者认知能力和教学策略方面相关的研究。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再只注重对学习者语法能力的学习,转而更加侧重于学习者可输入语言的相关研究。尽管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目前还处于假说阶段,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批判和质疑,但克拉申的理论同样对二语习得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这一理论假说的提出为二语习得理论继续发展延伸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向。本文从语言输入假说理论的内容、特点进行探讨,针对该假说的意义和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见解,以及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语言学习者来说,二语的学习或习得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更好地同他人进行有效顺利的交际,为了能更快地融入目的语的语言使用环境,减少语言产生的障碍,避免因语言不通所导致的矛盾和摩擦。本文通过对克拉申提出这一假说的研究,由此希望可以对二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帮助二语学习者掌握更加合理有效的习得方法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以便寻找适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輸入和语言材料。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London:Longman.1985.

[2]Krashen S.D.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2012.

[3]张伟琳.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4.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基于输入、输出假说的中职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