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摘 要: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老师们多年实践和摸索的方向。研究一套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可以清晰展现学生的在校表现,降低老师和家长间的认识偏差,同时激励学生以表为镜,在常规、测验、纪律、课堂、作业、家长表现上全方位提升自我。
关键词:教育管理 量化考核 激励教育 家校联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关怀、爱心关注、理性管理已成为新时代的管理模式,这便要求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与之匹配,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排在首位。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于外在的诱惑、不良的思潮缺乏辨识能力。因此,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当务之急。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厌学情绪严重,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压力动力;二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社会集体的束缚。怎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家长如何知晓孩子的表现?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建立了一套量化考核机制,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上效果显著。下面从表格设计、标准制定、考核成效多角度阐述这套考核办法。
一、建立全方位评价学生表现的量化考核统计表
表格分常规、测验、纪律、课堂、作业、家长表现五大板块,实时记录学生每天的加减分情况。每周汇总个人得分,并展示最高与最低得分作为参考,由家长签订意见。学期末装订成册,作为学期总结放在成长档案袋里。加减分以5分为单位,表现优异可翻倍加分;被学校扣分或造成恶劣影响的翻倍扣分。具体操作过程为值日班长由同学们轮流担任,当天可加10分,专职记录当天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填在表中。每周由班长将同学们一周情况以 excel形式存档,累积到期末。
二、量化考核表的功能
1.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考核表中的“常规”:包括值日,迟到早退,个人形象,费用上缴情况,活动参与度等。
例:刘某,男,喜欢留奇异发型,刘海经常挡住眉毛,回家谎称是学校允许的发型,在此项上多次扣分,影响到他的期末评优和小组的进步。他在意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最终在组员的督促下理回了正常发型。
常规涉猎广泛,渗透到学生行为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考核表中的“课堂”:主要指回答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是越来越少,会却不说的现象愈来愈常见。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意面子,怕说错被同学们笑话。为了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设置了以下规则:回答相关问题,在课堂一栏进行加分;有其他老师旁听时,加分翻倍。
例:李某,女,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当看到大家的课堂表现中不断加分,而她丝毫没有进展,她就慢慢开始举手发言。她的正确解答,不但赢来了加分,而且使她收获了自信,性格逐渐外向。
在这一栏中,只要学生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会加分鼓励。这个规定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对于简单的问题,会选择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挑错,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帮助学生热爱考试
考核表中的“测验”:包括平日的小检测和学期末大检测。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良好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改变厌考心态,将测试视为查漏补缺的机会,测验的加分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分包括测试优秀和学业进步两种情况。一方面鼓励优生保持优异成绩,另一方面鼓励全体同学认真复习。
例:管某,女,小学数学比较薄弱,进入初中后,数学成了她的软肋,使她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在一次测验中,她的基础题完成很好,于是笔者借机在测验栏里加上10分作为表扬。这次加分给了她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在后来一步步解开了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在中考中,更是取得了满分的成绩。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点滴进步不断地积累,定会通往成功的彼岸。
4.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的支持
考核表中的“家长表现”:包括家长的签字,家长应负起的教育责任等。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教育孩子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有效的配合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家长的教育意识不强,孩子就容易钻空子,所以此表对家长行为的约束和鼓励也有明确的作用。
举例:王某,男,家长对其溺爱无边,导致孩子极其懒惰。有一次政治作业未完成,其家长当着老师的面表态,回家督促孩子补上。结果第二天作业依旧空白,于是按照规定给家长表现扣了10分,导致王某当周得分最低。看到孩子因此沮丧,其父立刻和老师沟通,并积极承担起监督责任,此后类似现象再没出现过。
此栏每学期末单独核算,得分最高的家长将被授予“优秀家长”称号,颁发班级自制的荣誉证书,发表获奖感言。这样一来,家长会更有干劲督促孩子进步,孩子也能更好地接受家长的管理。另外,考核表中的“纪律”包括课堂纪律和集会纪律等,“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背诵作业等,其具体作用不再赘述。
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表中的信息全部来源于学生的记录,做到“当天公布,当天核对”,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分数的使用方面,操作如下。
1.在学生评优中占50%的權重
学生评优是基于考核50%+学习成绩40%+学生投票10%的综合考量。在推选团员、校优秀学生、甚至市优秀干部时,均参考这个标准。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考核分数
小组合作采取四人制,以小组为单位就座。每周四人分数加总排名,根据名次选择下周就座的位置。因此,每位学生的考核分数都关系到整个小组的排名。在量化考核制度的激励之下,组内同学加强合作,互相督促,共同进步。总的来说,量化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观念。这种依法治班的做法,有助于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消除老师和家长间的认识偏差。在这套办法的帮助之下,班级互助氛围浓厚,师生关系和谐,笔者所带的班级更是多次获得市先进班集体和市优秀团支部称号。而制度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助长了学生的功利心态,而没有真正思考自己的进步。
量化是手段,自律是目的。实践证明,由于评价相对客观公正,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班级管理,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古人讲慎独精神,如何让学生少些功利,多点自律,是今后要研究的方向,亦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