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会在原来基础知识上不断加深。这歌加深的过程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在初始思维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加深学习。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学学习对逻辑思维要求越来越高。仅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以此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能力培养 对策研究
引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作为幼儿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过渡阶段,是巩固基础和加深学习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最大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启发式教学,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巧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学生刚刚升入小学之后,正处于好动,思维活跃的年纪[1]。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推动他们不断去探索和发现世界。他们喜欢和世界发生联系,希望自己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基于年龄特点,小學生普遍存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合理控制上课时间,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转换时间。这段时间内教师可以设置抢答提问环节,通过快速问答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巩固知识,同时能为协议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利用情景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小学阶段设置的应用题教学就是很好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诸如:时间问题、速度问题、折扣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这些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在充分应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思考做到举一反三。但是这类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学生理解起来常常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场景设置来为降低题目难度。比如说在学习时间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将场景设置到周末学生和同学一起踢球,出门前家长告知回家时间。这样的场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时间问题的变化。
三、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之间更深入的联系
小学数学当中,知识点的设置往往都是在循序渐进当中不断加深的,因此教师除此之外也会随着学生学习深度的增加[2],很多知识点上出现交叉应用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对于平行和垂直问题的解答就应当注重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不同,这样学生在记忆过程就能更好地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理解。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为之后的平面几何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课堂演示启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之后,随着电化教学的推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应用这些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3]。比如在学习速度时间距离时,相遇问题和追尾问题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两个不同的问题的差距。学生就能够根据这样的演示建立起直观的概念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再比如学习植树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火柴棍来给学生做以演示。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形成一定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增减火柴棍的方法,让学生去思考解题的最优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拿掉不同的火柴棍并问学生“如果拿掉这一根,整个题目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另一根呢?”这样的演示下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对问题进行思考,降低了题目理解难度,也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解题方法,举一反三。
五、重难点知识讲解深入浅出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就是要让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4]。下小学数学在题目设置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进行设置的,每一个题目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而言,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就是教学当中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的讲解方法将会决定学生学习吸收程度的优劣。比如说在讲解计算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会使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简化计算,这样的简化计算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比如:143+153-243的结果。教师要一旦学生注意观察等式,发现“143和243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再从符号判断加减,最终简化计算,提升运算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给予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学会找到巧解题的方法,并通过一些课堂演示为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感受。碰到逻辑性较强的题目要善于利用生活化场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解题。教师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学习和吸收。
参考文献
[1]樊丽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22):47.
[2]梁油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41-141.
[3]方嵘.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学苑教育,2017(2):54-54.
[4]刘小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