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学数学

2019-12-23 01:24邢斌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八戒长方体小学生

邢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与环境积极交流和谐相处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与小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养成。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尝试以有趣的的“问题”为切入点与小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学数学。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关注的、乐于去做的,一般情况下是他们有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并从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倾向,再与当前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和教育目标相对应进行价值判断,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这种源于小学生自己的“问题”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才能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参与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耐心倾听他们的交谈,了解他们的“问题”,从中生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例如:在启发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教学内容时。有的同学说,与半径有关;有的同学说,与直径有关;可是有一个同学却说,圆的周长与半径和直径都有关,可以把半径与直径加起来,再来研究与周长的关系。这样,教师依据小学生的“问题”,设计活动“探究圆的周长与什么因素有关”。既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引發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促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的学习经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小学生是一个主动学习者,是在同化、顺应、不平衡、平衡、再不平衡的过程中实现着自我建构式的发展。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他们主动建构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西游记图片老师讲唐僧分饼的故事。有一天,唐僧拿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徒弟吃,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 2块,分给孙悟空 1块。八戒见了说:“我要比大师兄多。”唐僧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 4块,分给八戒 2块。八戒嫌少不要于是给了沙僧。接着唐僧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 8块,给了八戒 4块。八戒这时得意的笑了,而悟空却悄悄地向唐僧竖起了大拇指!你能说出悟空、八戒和沙僧各吃了多少吗?你能猜到悟空要表达的意思吗?八戒是真的多吃了吗?学生看到这一情景时,即兴奋又好奇,对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情境赋予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性和情境性,充分调动了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

感染力的“问题”促使小学生保持探究的热情

情感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情感源于情趣,当小学生有了快乐的情趣,才能热情地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为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挑战、成功的情感氛围,已具有感染力的“问题”促使他们始终保持快乐的情趣,引导他们体验到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动手、动脑而获得成功后的愉悦。

例如,在设计制作“长方体框架”模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材料、设计制作,通过观察,教师发现有些学生用橡皮泥制作的棱长长度不标准,影响长方体搭建,学生尝试了几次都无法成功。在他们快要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比较夸张地对已获得成功的学生说:“嘿,某某,你们小组的长方体怎么制作的这么精致呢!”故意在最后提高声调,于是孩子们马上围拢过来,观察某某小组的长方体,发现他们的棱长很整齐,接着教师又引导这一小组的代表把搭建长方体框架的方法和其他同学交流,小组代表十分高兴地说着,其他小组认真的听着。最后,他们的长方体框架都制作的很好,在浓烈的兴趣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感悟和学习,并从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事后,教师分析,当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后,教师在准确做出价值判断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兴趣需求,用富有感染力的“问题”引领他们不断的探究学习,促使他们保持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递进式的“问题”促进小学生向数学原理迈进

目标是指引探究活动前进方向的指南针,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才能在活动中敏锐、准确地捕捉到关键性“问题”,才能紧紧围绕探究的关键因素,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小学生一步一步迈向数学原理。

例如,在上述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对探究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应依据目标提出问题:“八戒究竟有没有多吃呢?”希望学生从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来寻找答案,但孩子们还是弄不清其中的道理。

于是,在折纸比较法中,教师向学生发问,“拿出三个完全相等的圆分别折出 1/2、2/4、4/8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在比一比,发现了什么?”在画图观察的方法中 “对齐画三条线段,分别标出1/2、2/4、4/8.也可以发现什么?”在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判断方法中:“1/2=1÷2=(1×2)÷(2×2)=2/4,4/8 =4÷8=(4÷2)÷(8÷2)=2/4由此也可以得出什么发现?”“为什么这三个分数分子分母不一样,可是却相等呢?”引导学生向探究目标迈进。

由此可见,教师在准确地把握目标的前提下,只有层层递送地提出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向探究目标迈进。

(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猜你喜欢
八戒长方体小学生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悟空戏八戒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表面积是多少
人在囧途之八戒回家
八戒八戒,傻得可爱(连载)
八戒跑步等4则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