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排精神的传承想到教育价值的传递

2019-12-23 01:24糜荣华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于漪中国女排女排

糜荣华

新中国 70周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 11连胜完美结束了 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征程,这是中国女排的第10个世界冠军,也以第 5个世界杯冠军成为女排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个五冠王。中国女排打出了勇气和自信,中国女排让球迷折服,燃爆了中国,惊艳了世界,也为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献上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大礼!

中国女排从 1981年首夺世界杯冠军到 2019年成为世界杯“五冠王”,这 38年间,中国女排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她们创造了 1980年代的辉煌,经历过问鼎雅典、笑傲里约的荣耀和喜悦,也品尝过兵败悉尼、折戟伦敦的辛酸和苦涩,但无论胜败,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中国女排用顽强的意志证明了什么叫永不言弃,什么叫团结一心。中国女排精神或称中国体育的拼搏奋斗精神为国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已成为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精神图腾。而体育的传承性,更让它成为了最保鲜,永远不过时的精神图腾。中国女排精神,38年间的完美传承,也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是精神传递。

自唐代韩愈《师说》一出,“传道授业解惑”似乎就成了人们认同教师职业乃至教育行业的标高。并且,教育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综合体”,传授知识只能算是“授业解惑”,是排在“传道”之后的。可是时至今日,教育这一职业领域被渐渐压缩成了“授业”这一角天空,“传道”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虚化”。用学者周国平先生的话表述:“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没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就是徒有其表的教育。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归结为一点,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失落的相当全面。”(周国平《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

教育的“道”是什么?简而言之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精神价值,“传道”即传递精神价值。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对孩子进行托举,让孩子站在为师者的肩膀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让他掌握让自己幸福的本领,在将来可以更成功地寻找到自己的幸福。“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老师在上世纪 90年代初,撰文《改革弊端,弘扬人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该观点写入后来的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深刻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进入新世纪,于漪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即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获得全国教育界高度认可。

雅思贝尔斯强调的“精神的传递”,于漪老师提出的“人文性”,关注的就是“道”,教育重要的是精神价值的传递。尽管学科教学是向學生传授系统知识、技能,但这无法抹煞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人格引领、心灵感染、智慧启迪等人文色彩。教育承载着“价值”,凝聚着“精神”,体现着“人性”,岂能只是冷冰冰的知识?离开了人与人的精神相遇和心灵拥抱,就没有教育。任何一个学科不能见术不见道,更不能见术不见人。“术”“道”合一的核心是三大支柱——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学科育德引领了正确的方向,专业能力保证了课堂实力,以过硬的专业能力敏锐地找寻到学科德育的融合点,育人于无痕中。

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是推动学生思想的发展,只有站在“立德”的高度,注重教育价值的传递,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宽广,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才越大,因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的人”,更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于漪中国女排女排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夺冠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让人振奋不已的“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事件
王者归来
美国女排中为什么没有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