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苏 臧育扬 陈刚(、.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基础课部 江苏 南京 0089;、.南京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009)
美国长久以来一直都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在美国经历了 “体育卫生模式”、 “健康教育模式”、“健康促进模式”三个阶段的转变。日本文部省对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视。欧洲各国一致认为体质健康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拥有重要作用,把体质健康的法规和标准方面出台,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关注和重视。他们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先进经验都相当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特别是在管理体系的构建、体质健康管理与体质测试结合模式等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出台相关政策来关怀广大青少年的健康体质,从2007年的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16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民发展的意见》同时,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精神,2017年6月14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家政策力度逐年增大,可大学生体质现状却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当前形势下,传统的“政府独角戏”式的管理机制,已不能有效的扭转现状。因此,如何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关系到国家整体战略的实施。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管理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规律,对相关测试数据进行基础分析和评价,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提供有效的促进手段,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的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从高等教育教育发达省份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独立学院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占到全省普通本科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近30%。目前关于他们的专题研究还不多,就体质健康工作而言,有些独立学院还未正常上报学生的体制数据,更谈不上有效的管理和干预。然而,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的特点,创新的环境阻力更小,可开展的工作更多。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探索中已经迈开了步伐。
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机制己经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需求,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特点,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构建新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机制意义重大。
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提升,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这个群体的管理,需要立足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系统管理原理认为:任何一种管理组织都可被视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或为某一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时,应遵循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以系统论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确立相关的原则。
围绕学生的健康需求,针对大学生的主要体质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的传播理论和方法,合理选择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健康行为是维护和促进体质健康的关键。体质健康知识和技能是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前提。应该把健康行为养成做为出发点,传播、教授体质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课堂教学是传授体质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课外实践是践行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域。要结合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加以巩固,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包括体质测量工作的参与),促进学生健康知识的运用与行为的形成。
当前,国民体质健康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个体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全民体质健康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素养的同时,也要增强学生在此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各地学生面临的体质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每个学校应在国家相关文件总体规划和指导原则下,结合实际,对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适当调整补充。构建具有各校特色的体质健康管理体系。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理,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创新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发挥体质健康工作效能的保证。而创新工作必须围绕“体质健康管理体系”为核心。
学院层面组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牵头,建立专门合的体质健康管理师资队伍,完善由教务处、学工处、校医院、团委、心理健康中心、保卫处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体系。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将社区的医疗机构(高新区医院)也纳入委员会当中,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加强对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以及风险管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组建处理具体事务的管理分中心,并监督其运行;并保证各参与方充足的资源投入。
加强资源整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质健康实施方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并非某一部门可以承担和运作,因此应将一些体质健康知识融入体育、营养、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医疗以及心理等专业机构,让其也参与到具体的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弥补体育部门的短板,促进不同参与主体间的交流、合作,凸显内部聚集效应的优势。
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因地制宜,引入多要素驱动机制:一、加大专门人才队伍的梯队培养和绩效激励;二、加大前期资金扶持力度,强化体质健康管理的条件保障;三、设立专门性资金,建立防控机制、完善反馈系统,促进信息共享。
形成宣传、研究、操作、反馈体系的联动,发挥各要素的功能,促进各创新主体间的互通、互补,真正发挥各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完善体质健康工作的动力机制。
完善评估评价体系、提高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学院也加强院系分管学生书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群体的体质健康教育培训,鼓励他们参与体质健康教育讲座和学习班等。在教师考核以及评聘职称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的业绩状况纳入其中,
制度建立的核心就是保障体质健康管理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突破原有制度瓶颈,推进协同工作的创立。通过有效的体质健康管理,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促进,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理参考。学院应该完善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并且要贯穿工作的所有环节。
建立了从系统管理(线上、线下),到个人、院系用户管理、体质测试预约、健身方案策略指导、数据交流中心、信息发布互动、健康评价等模块的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方案。
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体质健康工作的实效,形成“评估报告阶段汇报制度”,定期制作“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简报”分发各参与主体。评选“体质健康达人”、“体质健康促进先进个人”等奖项。
完善体质健康测量的服务、反馈、支撑体系,是构建制度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院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手段和途径,加强体质健康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营造支持性的良好工作氛围。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类别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有效指导学校体育工作。
由此可见,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基础之上,要建立基于个体的“数据链”的追踪体系,形成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管理系统。完善反馈和指导功能,是落实工作成效,完善管理体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延伸。
强调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个性化”,提高了体质健康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拓展了体质健康管理理论的应用领域。
通过数据的积累,挖掘体质数据背后的信息。将整合、分析后的有效信息反馈到工作的各个层面,改善学生的体质状态的监控策略,为修正体系方案提供依据。
现实工作中,文字性的建议在实际中落地性差,定性的分析往往不能满足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定量地对学生体质情况进行度量,得出数值化模型,是将体质健康工作的效能发挥大最大化,可以引导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细节。提升学生体育体质健康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激活社会和市场对大学体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投入。
同时,此项工作对学院体育课的选课制度的优化讨论,也在论证中,以期得以突破。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及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了有效的监控策略。从顶层设计,到鼓励多主体参与、开发协调机制,加强激励管理、完善反馈机制的建立,构建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体质健康管理路径,将政府和市场机制纳入其中,促进工作的有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