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部官兵长途武装押运重要物资卫勤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2019-12-23 14:06岩,张
武警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卫勤勤务官兵

王 岩,张 颖

押运勤务是武警部队协助有关部门将重要物资护送到接收单位的途中警戒勤务,具有环境复杂多样、执勤时间持久的特点。押运途中,武警官兵与工作人员协同值班,平均3~4 h为一班哨,轮流换岗。武警官兵全员全程戴防弹头盔、防弹背心及子弹袋,哨兵携枪弹上哨,并时刻保持警惕。车辆靠站及装(卸)物资时,武警官兵担负警戒和巡逻警戒任务。期间受条件限制,武警官兵身心健康面临巨大考验。本文主要就武警某部官兵长途武装押运卫勤保障面临的现状及难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长途武装押运现状及难题

1.1 缺乏适体性环境,生活需求难以满足 车厢由传统钢板拼接而成,面积约45 m2,体积在120 m3左右。除中间有两扇铁门与外界互通,其他位置完全密封,空气流通不畅,空气质量欠佳,病毒细菌滋生迅猛。夏天车厢内温度超过45 ℃,战士全副武装备勤上哨,极易出现中暑、湿疹等症状。生肉、蔬菜极易变质,三餐主要依靠方便食品,营养补给不足,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北方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 ℃[1],且不允许生火,押运人员冻伤、上呼吸感染较多。轨道行驶噪声大,睡眠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官兵精神状态和上哨质量。加之因任务特殊,押运勤务用时要比直达列车长2~3倍[2]。大小便主要是停站解决,长期憋尿严重影响战士健康。途中烧水、做饭全依靠电炉和充电设备。为节省电量,车厢内照明条件受限,空间狭窄,颠簸明显,行动中多发磕伤碰伤。床位多为押运物资简单堆积而成,腰背不适情况突出,官兵生活体验较差。

1.2 缺乏针对性预案,救援时效难以掌控 针对长途押运的特点,武警部队拟定了一套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这套方案主要针对不法分子的袭击做出快速反应,而对遭遇极端天气、人员紧急就医等鲜少提及[3]。处置方法单一,应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押运中,除个人用品外,武警官兵的后勤保障基本由目标单位供应。因工作性质差异,导致其对动态勤务的后勤需求把握不准。卫勤保障方面通常只配风油精、创可贴、冻伤膏等基础药品。遇有恶劣天气、武力对抗等极端情况下无法实施“时效救治”,不能满足实战化要求。押运任务方案也没有对配备卫勤人员或救援药(器)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导致计划不周的队伍遇有突发事件时,伤病员送医困难,很难把握住“白金10 min”和“黄金1 h”的最佳急救时间。

1.3 缺乏即时性应急救援,险情处置难以响应 长途押运的列车大部分时间都在人烟稀少的郊区行进,途中若遭遇袭击、灾害,或者其他情况,向上级汇报、联系当地公安成了请求支援的唯一出路。然而传统的联络模式难以及时响应救援。人员伤亡情况下的应急力量救援得不到保证。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有效展开救援,最大限度降低伤亡率,是押运勤务中必须考虑的保障内容。

1.4 缺乏随机性心理疏导,身心健康难以保证 不少目标单位对押运勤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跟随押运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缺乏行为自觉,心理素质不过硬。押运任务携带的保障物资常凭经验配备,遇有重大紧急情况毫无招架之力,大量牵扯武警官兵的精力,加重工作负担。同时铁路押运停靠站点多,消耗时间长、风险高、强度大、条件苦。停靠站时还需要额外安排巡逻警戒,守押任务重,长期高度戒备状态本身易引发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生理疲劳。更有甚者将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出现[4],从而导致抵抗能力与战斗力明显削弱[3],官兵身心压力得不到有效疏导,化解,为押运勤务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2 卫勤保障对策

2.1 结合实际,配齐必需物资器材 2016年,武警上海总队率先规范押运勤务硬件设施,将铁皮车厢改换为押运专用车厢,有效改善官兵执勤条件[2],但该押运车厢仅在个别试点单位运用,尚未普及全国。为此,建议以上海总队为蓝本,配齐动力、通信、药材、给养、宿营等物资器材以保障押运任务圆满高效完成。

2.1.1 合理分区提升品质 按功能属性对车厢进行合理分区,将指挥区域、执勤区域、生活区域进行物理分隔,押运物资与武器装备分开存放,生活用品按需分配。在生活区域中适当配备淋浴、理疗等设备设施,有效缓解身体疲乏及心理倦怠情况。

2.1.2 引进设备解放人力 上海总队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将指挥中心与押运终端相连,实现了对动态勤务的现场感知、行动可视、实时指挥[2]。为此建议通讯方面应当配备监控报警系统及定位系统并进行终端联网,安装电子摄像头实施无死角监控,用电子眼代替人眼,减少单班哨兵总数同时换站哨为坐哨,有效降低官兵在押运途中的执勤压力。

2.2 完善预案,建立军地协同制度 押运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时军地双方信息交互及时可帮助武警官兵预先做出调整,有效应对。遇有急难险重伤病情时,联动医院、物资筹备、清场收尾等环节应由军地两方合作监督完场,责任有所区分,任务明确到位可最大限度保障押运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前湖北已组建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利用军地双方优势完成了咸宁通城“6·10”特大洪涝灾害卫生应急任务、2015 年“东方之星”救援任务等多项重大军地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救灾防病任务[5]。可借鉴其移动通讯模式,利用公网、短波时时输送现场数据至指挥部,做到及早汇报、及早处置。

2.2.1 搜集属区环境信息 加强与任务区军地部门协调联系,全面收集掌握最新的地理、气象、水文、道路、社情、机构等信息[6],做到情况清,态势明,以确保押运官兵在突发事件中能迅速熟悉和适应事件发生地区的社会背景与人文环境,调动各种资源完成任务。

2.2.2 利用地方卫生资源 充分利用地方医疗体系覆盖面积广,卫生资源多,应急反应快的优势,在应急救援的基础上,将地方医疗机构划入保障方案中,提前开启绿色通道,协调医院联动担负医疗保障任务,弥补押运官兵专业技术缺,卫勤物资少的劣势。

2.3 注重人本,排除身心健康障碍 押运过程中条件恶劣,风险巨大,强大的心理控制适应能力是押运官兵必须具备的战斗素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以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等优良战斗精神为重点,有的放矢;日常训练中,应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通过幽默调节、精神放松、领导行为暗示及自我暗示等方法,让官兵在任务中自主调节心态,切实提高身心免疫力以应变各类突发事件。

2.3.1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结合武警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特点,以及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在平时思想教育要注重引导官兵牢固树立时刻准备战斗的思想,鼓足“一线打头阵”的士气,将当代形势分析与优良传统教育并向推进,用使命担当强化军人荣誉感与获得感,有效克服畏惧心理与抵触心理。

2.3.2 引入多元缓解方式 上海总队押运专列装载了若干移动终端,内存大量图书以及心理治疗辅助软件可供押运官兵使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随行,以便在长途押运中展开团体辅导,心理疏导等工作,防患于未然。

2.4 合理教学,增设战伤救护科目 为解决押运中队任务多,卫生员少,责任大,卫勤保障缺的问题,建议在担负押运勤务的中队开展适量战伤救护培训,以保障战时应急性医疗需要争取救治时间。基层中队可就近与救援机构合作,邀请其到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提升部队在运输勤务中的应急救援技术的普适性。

2.4.1 勤学理论夯实根基 建议为担负长途押运勤务的中队调配经验丰富的卫生员,中队将卫生员教材中战伤救护课程列入周课表,必要时可由卫生队协助配备三角巾、炸伤包及卷式夹板等器材邀请驻地野外救援中心的同志到队展开现场教学。同时就常见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战地医疗常识进行全员普及教育,确保遇有情况能有效展开自救。

2.4.2 强化假想情况处置 押运勤务应急作战具有多重不确定性,时间、环境、规模等情况无法准确预知,应在平时训练中穿插假想情况,模拟实战化演练,可将暴力袭击、恐怖袭击等事件纳入到长途武装押运的方案预想中,通过多种情况假设帮助官兵提升判断、分析及处置的能力,有效增强官兵自救互救应急能力。

猜你喜欢
卫勤勤务官兵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拓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勤务的思考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探析智慧交通在交管“情指勤督一体化”勤务改革中的应用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