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调查研究
——以广东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2019-12-23 10:12温晓年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毕业生

温晓年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东莞 5238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在参加2018年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当前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大量创新型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教育部于2010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目的就是培养以社会为需求、以工程技术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全国300多所高校实施了“卓越计划”,就业竞争力是评估“卓越计划”实施效果的一个核心维度,对“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大学生进行就业竞争力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卓越计划”实施中的问题,总结高校教学改革经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状况

广东医科大学于2014年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启动“卓越计划”,截至2019年6月,有5届共188名学生参与“卓越计划”且已经全部顺利毕业,有522名未参与“卓越计划”,向卓越班学生发放问卷188份,收回179份,回收率为95.2%,向非卓越班学生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23份,回收率为84.6%。通过比较“卓越计划”班毕业生与非“卓越计划”班毕业生在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毕业生满意度、毕业生薪资待遇、就业职位以及创业成功率6个方面,调查“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状况。

1.1 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

初次就业率显示,卓越班就业率100%,非卓越班就业率92.5%,之间相差7.5个百分点;卓越班就业专业对口率是100%,非卓越班的专业对口率是85%,相差15个百分点。由数据得知,经过“卓越计划”培养的大学生无论是在学生就业率,还是专业对口率都比非卓越班学生有较大提高,这说明“卓越计划”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水平、职业胜任能力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2 用人单位认可度

在对15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对卓越班学生的认可度是98%,对非卓越班的认可度是82%,两者相差16%。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因此“卓越计划”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促进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益处。

1.3 毕业生满意度

对179位卓越班学生统计数据得知,94%的卓越班学生认为通过“卓越计划”的学习更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而非卓越班的毕业生满意度只有83%;80%的卓越班学生认为经过“卓越计划”的培养后,毕业之后自己择业的范围面更广,而且会考虑选择与行业项目相关的职业;45%的学生认为通过“卓越计划”培养后,可以在公司获得专业技术性更高的职位。由此可见,经过“卓越计划”培养的毕业生满意更高,对行业认同度、行业适应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1.4 薪资待遇

卓越班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7 500元每月,非卓越班的平均月薪为4 600元,相差47.68%。由此可见,经过“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学生更能够赢得更高薪的职位,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强。

1.5 就业职位

从就业职位来看,卓越班有60%做开发工程师,40%是实施工程师。开发工程师需要毕业生拥有更高的专业能力,这反映出“卓越计划”对大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有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卓越班学生比非卓越班学生拥有更强的开发能力,能胜任更高一级职位。

1.6 创业成功率

从创业意向来看,卓越班有18.62%的毕业生有打算毕业工作几年之后,积累一些资金、项目管理经验之后创业,其中9位学生创立公司并正常运转,创业成功率为5.3%,而非卓越班的毕业生具有创业意向的为6.7%,创业成功率1.5%。创业意向率以及创业成功率卓越班比非卓越班高出接近3倍。可以看出在创业意识、管理经验、创业能力、创业自信心方面,“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学生普遍高于非卓越班学生。

2 “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学生高质量就业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学生在反映就业竞争力的6个指标中比未参加卓越班的学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原因在于“卓越计划”创新的人才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卓越计划”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实现了就业的无缝对接。

2.1 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中,教学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较低,这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需求。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注重考察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出现了一方面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数量较大,而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就业难的现象。“卓越计划”在制定之前,会对企业行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并联合企业行业专家一同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卓越计划”一般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卓越班学生前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大四到“卓越计划”联合培养单位的企业中去学习,企业选聘项目经验丰富、行业领域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并带领学生参与工程项目以及毕业设计。学生在这种“3+1”模式的培养下有效地把校内理论知识与校外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且会接触行业一线领域最新的知识,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其就业竞争力也强于按照学校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2.2 注重能力培养是高质量就业的保障

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高竞争性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快意味着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更包含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掌握信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卓越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了提升专业水平、增强综合素质的平台。卓越工程师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和研究。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学生首先会在企业学习两个月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实施的项目,让学生对现代企业的运行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剩下的时间都会在带教教师或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被企业派到客户这里做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被企业派到客户中去,需要跟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协调合作,才能及时高效地把项目完成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具有巨大的帮助。“卓越计划”不仅仅是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巨大的帮助。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是“卓越计划”培养下的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一大重要因素。

2.3 校企联合培养完成了高质量就业的无缝对接

大部分传统的理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一直面临这些着这些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较少;学生创新能力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接触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信息不畅,对行业快速发展的敏感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导致传统培养模式培养下的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迷失、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使得毕业之后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不适应行业用人需求标准。“卓越计划”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一线的项目实施中,在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派一线的行业专家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实施项目,让学生接触行业领域最新信息,这种学习模式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更足。在校企合作中培养的学生能更早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了解和认知社会,是半个“社会人”,企业也愿意拿出更高的职位与薪资去吸引他们留在企业。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例,188名卓越班学生,有145名学生毕业之后继续留在联合培养的企业中就业,他们工作2~3年之后,大都成为这些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核心,不留在联合培养单位就业的学生也成为行业领域的骨干。“卓越计划”下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了大学生就业与企业行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

3 “卓越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发展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大量创新型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3.1 “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具有推广性

“卓越计划”不仅仅适用于信息工程类专业,还适用于农林医工类专业。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的“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完全可复制,可推广,具有普遍适用性。当前理工科教师缺乏实践经历,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学习,通过聘请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才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实施手把手的一线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工程素养以及工程实践能力都具有极大的提高作用。“卓越计划”这种培养模式应该大力推广,这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卓越计划”与“双创”战略相互衔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面前重要紧迫的课题。“卓越计划”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更关键是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并且最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大学生能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了解公司运行的流程、管理模式,这为创新创业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

3.3 “卓越计划”是高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的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人能进入大学学习,这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都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是一个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阶段,“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需要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较多而应用型人才较少,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高且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卓越计划”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卓越计划”的出台和实施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很好的尝试。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毕业生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