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职中药学专业为例

2019-12-23 10:12王启海黄丽平刘丽敏程良成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王启海,黄丽平 ,刘丽敏 ,许 震,程良成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3;2.芜湖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3.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和重要契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1]。

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和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有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9 038亿元,其中中药工业总产值为7 86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7.09%[2]。但是,在中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中药科研能力不足;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应社会需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作为中药产业第一资源的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解决产业发展矛盾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核心。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医药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色优势淡化,学术发展缓慢。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员短缺,中医药人员中医思维和人文素养尚需加强。”

1.2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现状

1.2.1 中药学专业人才层次分布解析 据不完全统计,2002至2016年我国高等院校(包括中医药、西医药、非医药院校)中药学类专业毕业总人数约为18.2万,其中研究生约为1.9万,占比10.4%;本科生约为9.7万,占比53.3%;高职高专生约6.6万,占比36.3%。据此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药类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层次的比例相对偏低,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所有产业链中人才需求量最大,也是夯实产业实力最重要的人力基石。

1.2.2 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除数量问题外,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中医药思维不足。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理学等中医药基础知识是开展中药研究、生产和应用等工作的基础,而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学专业在校学习时间一般只有两年,课时总量有限,相关中医药基础课程的开设门类和课时数被严重挤压,导致学生很难系统理解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理念缺失,中医药思维严重不足。(2)生源素质不高,学生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由于高校扩招、生源总数不断下降等原因,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线急剧下降,生源水平下降比较严重,这对于需要通过大量自学、思考和具有较强悟性才能学好、学通的中医药类专业影响更大。(3)动手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因为招生人数增长过快、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和匹配度不够、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有限、校企合作不足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存在,导致很多院校学生生均实践教学资源不达标,实操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与企业相关岗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创新能力更是不足。(4)教育理念滞后,专业内涵发展不足。随着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的高速发展,高职中药学专业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供给已经不能紧跟行业、产业升级的步伐,中药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适应性。

2 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

2.1 凝练专业发展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过去倡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顶岗实习”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技能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在中药产业由大规模向高质量、由传统向现代、由单一向多产业联合发展的今天,仅仅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中药产业要在世界范围内崛起还需要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需要在人才培养中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适时提出了“传承中医药文化,融合现代科技,秉持求精精神,打造现代创新型工匠”的现代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2.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中医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为核心,以中药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对相关课程调整的总体要求,在保证专业质量、体现专业特色思想的指引下,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调整。在课程设置方面,对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实现了三个加强:(1)通过对中医学、中药学基础知识相关课程重构,对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增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进一步加强了中医中药基础理论和文化知识的系统性;(2)对原有的多门实训课程进行整合,设置了综合性更强、包含设计性实践内容的中药综合性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了教学效果,缩减了课时量;(3)对选修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开设了中药商品学、文献检索等多门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加深知识深度,获得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优化课程布局的同时,以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精品课程、慕课的建设,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面网络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2.3 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创新“产、学、研、训”体系

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3]。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对区域中药产业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和芜湖先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开启了“产、学、研、训”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具体包括5个方面:(1)教学方面: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结对培养后,安排兼职教师进课堂和实验室开展教学;(2)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通过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安排专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协助学校按照GMP、GSP等要求建立仿真GMP厂房、模拟实训药房等标准实验实训室,供学生进行仿真实训;(3)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学校校企合作平台,与芜湖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带教师傅指导下,学生以真实员工身份完成规定品种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直至带教师傅考核合格才能认定为完成学习任务;(4)校企合作共建中药研发中心,为提升师生创新能力提供优质平台:与芜湖先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全面战略性合作协议,在校内中心实验室共建中药研发中心,在开展研发的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研发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共享研发成果;(5)学生顶岗实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和双向选择,派遣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安排带教教师重点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并着重鼓励、培养学生进行专项技术和方法的创新。

3 结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阶段,转型的实质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者,更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加适应产业需求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人才储备[4]。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