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云(杭州市临安区於潜中学 浙江 杭州 311311)
高中既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体魄的关键阶段,还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体育学科应该主动承担自身的教育责任和使命,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引领育人和课程改革。体育核心素养融合了体育运动精神和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关系到高中的健康意识、强健体魄以及长远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结合核心素养相应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核心素养的优化路径及创新举措,引导学生开启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核心素养培育过程并不抽象,高中体育教师只需要在相对开放的课程目标体系中,通过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即可实现。
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课程和相关的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认知和投入,进而全身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以实现强化身心素质和获取综合体育技能的目的。首先,在健康意识方面,其培养涵盖了引导学生感悟体育乐趣、丰富体育运动规则和人文知识,确保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统一协调;其次,在体育技能方面,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掌握正确的锻炼技能以及技能评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最后,在身体素质方面,多以运动、健康两类素质为核心。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生理及其心理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以体育道德为准则强化交往能力,开展多元化的技能以及素质评价,确保学生在认知、情商、学识、智力、眼界、心态等多个方面都能得到综合性进步。
学生核心素养的衡量标准可以通过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来完成,当然这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手段。一方面,在体育情感层面中,能够反映学生的参与度及对体育情感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体育品格是学生体育情感与责任意识的综合性反馈,且不仅仅在学生自主层面中体现,还与教师息息相关。教师通过优化寻求情感共鸣,有助于加速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重视学生运动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依托特定的量化指标,以运动能力作为衡量标准,完成对学生运动能力情况以及动作与否的判定。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学生运动能力才会持续提升,最终表现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
高中生运动行为、能力和习惯需要良好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作为支撑,由于体育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在课堂上完成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学习并不轻松。为此核心素养应该重点阐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高效效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而避免运动损伤的同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
为了实现对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理论教学,并与技能示范、传授和评价有机结合。只有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才会形成一个整体化的认识,同时学习目的更加专注和明确。良好的文化基础是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基础。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生对于锻炼的意义并不明确,甚至认为体育运动就是简单机械运动的叠加。在这种理念的干扰下,教学体系以及知识脉络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进而制约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将理论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做好与教学环节的渗透,创造学生不懂就问的氛围,让学生具备了充足的理论,最终为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转化前进动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体育文化底蕴与传统唐诗宋词之类的文化底蕴并不相同,它主要包括竞技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文化、体育运动溯源以及体育运动的各类知识结构组成。体育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底蕴不可获取的组成,要想做好文化的积淀工作,就应该从转变教学方法入手,在重点关注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多为学生讲解体育领域的相关文化知识。例如在室内课中,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同时让学生明晰现代奥林匹克的内涵和意义。此外在对其他运动项目的讲解过程中,还应该针对运动项目本身,既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又可以获取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确保理解体育运动的精髓。
众所周知,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和固守,致使学生思维越来越僵化,这不仅与新课程标准产生背离,而且也符合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体育教师应该以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加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尽快让学生突破思维的禁锢。首先,正所谓意识决定行为,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勇于改变、积极创新,不断改进和应用最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全方位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在思维创新活动中获得创新意识。以篮球教学为例,高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所授班级的实际学情,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再以投篮教学为例,高中生不乏一些篮球基础很好的同学,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水平都处于初级水平,为此中远距离投篮命中率很低。教师应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逐一找到学生命中率不高的原因,同时将问题根源统一归类,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同步计划,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循序渐进地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才会一步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和信心,进而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高中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根本,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围绕核心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鞭策和激励学生在困难面前敢于挑战。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确保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同时,重点关注强健体魄的技能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和应用运动生理学知识,养成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习惯,适当提升有氧运动的比重。了解自身的各项身体和心理指标,关注基础心律、肺活量、运动心律以及身高体重。在运动中出现异常,还应该学会常用的紧急处理方式。此外,为了提升学生课堂锻炼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十分必要,通过采取多样的方法可以达到学生自觉练习的目标。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可以按照分组考核的方式,就是以组为单位,完成开场、结束造型、队形变换,这样就会给学生创造团队协作的契机。由于每个人都不想拖团队的后腿,进而全身心投入,为此练习过程热火朝天,效果超乎想象。围绕核心素养借助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体能锻炼的效果,还从参与过程中中,养成了首脑结合的动脑筋,勤学习、多反思的习惯,这样学生健康意识和体魄自然而然会提升。
核心素养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融合,主要集中于隐性知识和态度层面。在开展以体育过程为研究对象的评价过程中,应该在实际操作、评价内容和方式中加强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应该依托核心素养,对评价进行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其中评价方式要覆盖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等方面。例如在自我评价环节中,学生可以采取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建立相关的成长手册。当然任何评价工作的改革都要围绕核心素养为基础,遵循定量、定性相融合的方式,细化评价标准。例如定性评价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道德等隐性指标以及相应的健康行为,而定量评价基本覆盖体能或者技能方面的评价。最后,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紧跟教育趋势,探索与课程体系及教学指标的衔接,结合育人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力争在课时、单元以及学期内都能够实现量化与测量评价的全覆盖。
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之前体育素质较弱,面对强度或难度大一点的要求时,很容易出现运动瓶颈的状况。当然这是挑战自我身体极限不可或缺的过程,为此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具备正确积极的心态,感受核心素养的意义能量。例如在长跑项目中,很多学生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又害怕身心出现拉上,进而在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出现了恐惧和抵触心理。面对上述问题,也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机会。体育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正视问题,让学生明晰精神与体力的挑战并存,指明这种挑战也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只有积极面对勇于突破,才会战胜自我、无往不胜。通过教师的心理疏导,学生才会带着良好的心态投入练习,并去寻求解决对策。此外,在足球项目教学中,很多学生抵触身体接触和碰撞。此时教师可以采取技巧性的方式,提升学生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的能力,一来保护了自己,二来又不至于伤害对方。经过多次的尝试,学生逐渐感受到足球项目的乐趣,抛弃了畏缩甚至逃离的想法,因此会逐渐放下包袱在自我挑战中培养核心素养。体育运动教学既是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修炼学生耐性、磨炼学生意志的不二选择。通过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自我挑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情商、认知、心态、眼界、智力和学识,进而完成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熏陶和塑造。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已经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作为综合素质的关键内容,教师应该从责任、创新、奉献等方面入手,从体育技能、身体素养和学生健康意识多角度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结合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体育评价,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质,最终营造良好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