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顺发(中国民航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00)
民航航空飞行的过程中,飞行员的身心素质对安全飞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飞行员的体魄和心理有着很大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在个别的测试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民航院校的体育课程,要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化建设,提高飞行员的职业体能素质,从而满足现代民航的需求。因此,民航院校应当优化飞行体育课程设置,以飞行学员的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改善飞行人员体能弱化的问题,提高飞行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
通过对我国民航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发现当前飞行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有田径、体操、球类、飞行体育专项器械和专业理论五个部分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中强调其体系的完善,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由于管理和场地器材的限制,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延伸,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出现下降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的模式比较单一。目前,高校体育采取选修课、基础课+选修课等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一项到两相体育项目,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民航飞行体育课程采取基础课+航空专项器械的课程模式,加强飞行学员基础体能训练,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但是此种模式忽视学生体能训练过程的需求偏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终身体育健康观。第二,课程内容设置较为陈旧。通过课程设置内容的分析,大多数以传统的田径和球类、专项器械教育为主,运动技能占的比例比较大,健身类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学生职业素质内容缺乏。在民航飞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陈旧,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由于民航运输的特殊性,飞行员往往承担的较强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因此要求其具有较强的职业体能素质。目前,我国民航飞行人员体育教学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往的飞行体育教学难以满足职业体能需求。因此,民航院校飞行体育设置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飞行学员的体育锻炼需要。各民航院校要根据飞行员培养目标,结合我国飞行员实际情况,借助相应的课程设计理念,开展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和优化,促进飞行学员的身心发展,满足职业体能发展需求,增强飞行学员的有氧耐力、平衡能力和抗高压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人体核心力量的训练。
民航院校飞行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当符合飞行学员的身体机能需求,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加强运动负荷的控制,增加相应的专业化体能训练内容,同时避免运动量过大给飞行学员带来疲劳伤害,导致飞行学员被淘汰。
民航飞行体育课程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的问题,避免体育教学工作重心偏离。在课程设置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以历史责任感作为根本,保证体育课程设置的科学严谨。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基础,以民航飞行学员的专业化体能需求为依据,选择相应的科目开展训练和体能测试,彰显飞行体育的特色。
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呈现逐渐下降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中,飞远人员入学时的身体素质较低,学员起点低,运动技能水平较低,给体育教学活动带来阻碍和影响。因此,在飞行体育的教学中,应当采取严格、艰苦的训练,不断提高飞行学员的身体素质,加强相应的心理指导,激发学员体能训练兴趣。
第一,注重隔网对抗技能型项目设置。在飞行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隔网类型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类型的小球运动项目,可以在室外和室内进行,具有非常大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体育课程参与兴趣,缓解学生课堂学习压力。同时此种类型的运动项目危险性比较小,在对抗中出现损害的几率比较小,可以有效的降低运动过程中的损伤事故。此种类型的运动中,球的运动速度比较快,变化性比较大,对运动员的时空感、灵敏性以及注意力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借助此种类型的训练中,可以有效锻炼飞行人员的心理素质,调动学员运动参与积极性,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第二,注重选修课程设置。飞行体育课程设置有利于人才目标的培养,应当增加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心理学、生理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机体在何种情况下应该有何种反应,减少学生在应急状态下做出错误判断的几率。同时,飞行体育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基础课程与学生职业体能需求,开展实用性课程设置。
民航院校飞行体育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目标,以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丰富教学内容。在以往的飞行体育教学中,体操类的内容大多数利用单双杠开展上肢力量训练,采取前后翻滚的方式,锻炼简单垫上技巧,这样的体操项目训练忽视体操课程的实际价值,体操运动可以实现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和技能变化,促进各个器官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专项练习,不断提高飞行学员的灵敏度、柔韧性和协调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其次,应当设置层次性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飞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学段不同设置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内容,借助丰富的课程知识,满足飞行学员的职业体能需求。
在职业体能培养的背景下,应当注重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借鉴一些国家的健康体育课程不断丰富飞行体育课程内容。首先,可以从竞技运动项目出发,对其进行改造,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如增加有氧搏击操,加强学生有氧耐力和形体气质培养;增加相应的扩展训练,如定向越野以及野外生存等,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飞行耐力;借助摇头操、旋转操等项目,加强飞行学员前庭功能培养。对篮球、足球以及排球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借助相应的游戏和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引入部分军事化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意志。针对飞行体育课程的学习,需要将课堂讲解和锻炼有效的结合,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实现职业体能的培养目标。因此,民航飞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中,应当结合职业特点,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将航空医学和保健学等知识内容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
核心力量是近几年兴起的词语,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身体锻炼方式。在不稳定的状态中,采取相应的锻炼方式,加强人体核心部位小肌群肌肉和韧的量锻炼,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飞行体育教学应当加强核心力量锻炼,增强其核心稳定性,加强上下肢力量锻炼,增强其传导能力和速度,不断增强飞行学员抗疲劳能力,同时保证飞行学员具有良好得身体形态。在实际的核心力量训练中,可以适当增加支撑浮桥练习、单腿站立抱头后举腿等练习活动,加强飞行学员体能训练。
职业体能背景下,民航飞行体育课程设置中,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课程体系中主要有教学实践、课外体育、体能监测和体质监控四个模块,在教学实践模块中,设置基础体育课程、选项体育课程、飞行专项体育课程以及理论选修课程,在每个课程中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好每个课时,备注所要达到的职业体能目标。例如,在飞行专项体育课程中设置专项必修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基础原理,掌握相应的飞行技术,具备飞行员的素质和体能,飞行技能训练课时安排时,在前三个学期需要开展90个课时教学。但是目前,民航飞行体育课程每周四个课时,两个课时是运动项目教学,两个课时是集体拉练活动,这样的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两个课时的运动项目教学明显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赶时间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到不到预期目标。在集体拉练活动中,人数比较多,出现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效果不明显。因此,应当增加每周的体育教学课时,每周六个课时,将拉练活动和项目运动有效的结合,如前半节课成开展体育项目训练,后半节课成开展有氧体能拉练,完成飞行学员体能训练目标。
在民航客运和货运中飞行人才是重要的人力资源,飞行员作为飞机的驾驶人员,同时也是飞机安全的掌控人员。作为民航飞行院校应当注重飞行人员身体素质的培养,促使其身心发展符合各项飞行要求。民航飞行体育对于飞行员的职业体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飞行体育课程的设置。目前,不少民航飞行院校的飞行体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陈旧。因此,需要从职业体能角度出现,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时安排等多个方面探究课程设置,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构建科学的飞行体育课程体系,增强我国飞行学员的职业体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