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军(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40216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要求。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内化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检索和查阅,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提供参考。
通过咨询部分应用型高校转型研究的专家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将这些意见和看法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了实用性较强的结论。
根据相关资料和理论,对着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问题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及建议。
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青年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生活习惯,还要有健美的体格和强壮的体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知识不断更新,青年学生即使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也必须长期坚持学习的,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育的终身性和社会价值得以体现,是单一的学校教育所无法满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更能适应,学校教育的全面效能足以体现。学校体育教育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家对体育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体育课程教学不再局限简单技术动作的传授,而是向学生传授健身、技能、体育理论知识、保健知识等,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目前我国高校按照《纲要》要求进行体育教育活动,大多数体育教师以竞技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培养,缺乏对体育教学多层次目标的全面关注。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在转型发展的独立学院,受制于学校的建立时间及办学规模等诸多因素,这类学校普遍存在场地器材等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仍缺乏必要的认识;每周仅有两小节体育课,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太短,无法保证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目标构建的来源。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了学生、社会和学科的关系;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需求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由此可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和其他本科高校一样,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为学生的需求、学校的需求、体育课程的需求、社会的需求。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总体目标的确定。
根据对相关体育专家教授和一线体育教师的访谈,结合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的特点,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不断的反馈与修正。最后拟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目标:增强学生体质、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潜能等,这些目标的具体标准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同时,借鉴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领域目标的分类: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目标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别于一般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高校体育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团体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鼓励学生尝试动作难度大、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明确体育教育的目的,确定体育课程目标的来源和目标取向,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与表现方式:学生、学校、学科、社会需求→纵向目标→横向目标→初定目标→细化目标→目标实施。
①学生需求
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的需求正朝着多元化、层次化、拓展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
多元化: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可以获取基本的体育知识,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了解相关健身知识,参与体育娱乐活动,欣赏体育运动健美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可以参与和观赏体育竞技比赛等。
层次化:对于同一运动项目学生的需求也不同,有的仅仅作为一项娱乐健身的活动;有的要求掌握运动技术并足以应付参加项目比赛;有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学习掌握裁判知识;有的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培养鉴赏能力。
拓展化:学生不在满足过去固定的时间由固定的老师教授固定的内容,他们渴望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能够自由灵活的选择上课的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喜欢并想从事的体育项目,并能够突破课堂空间的局限性,融入自然。
网络化:现在各高校开设了很多运动项目来满足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为了满足众多学生的选课需求,必须通过网络系统来实现学生选课,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选上。
②学校需求
独立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有课程的目标体系改革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服务与学校办学定位。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特征、个体差异等因素,结合学校优势、办学理念及课程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宜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
③学科发展需求
目前学校课程的目标以相应学科专家的建议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创新,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研究结果得以广泛推广,补充到相应学科体系内。学校体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不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搞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过于专门化的课程目标已不适宜现在的教育教学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④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是构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来源。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所从事的职业的技能型人才,熟练掌握社会生产及活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主要在生产一线和工作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体育课程正向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转换,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关注的重点,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及欣赏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育要以学生整个人生的体育活动为中心,建立长效机制。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健康体育的意识,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自觉坚持锻炼的体育习惯,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在制定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课程目标。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多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人生的成长。
针对学生特点,分层次采用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针对对体育运动热情较低的学生,简单介绍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最简单的两、三项基本技能进行身体锻炼活动;针对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培的养学生体育兴趣,逐步加深动作难度和技术广度,发展成自己喜欢的特长运动。指导学生欣赏体育赛事,感受体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运动健身意识。
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增加符合当代青年特点的特色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将运动健身与运动保健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体育课程监管机制,保障体育课程足额足量完成,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有序推进,帮助学生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踏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但是研究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体育课程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对独立,没有考虑目标的延续性,缺乏有机结合。近期目标是远期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育课程目标才能够统一互动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总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构建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这项工作干好干实,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