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凡
(陕西省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较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且这也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正在不断地发展,但是由于缺少正确的管理模式,所以效果甚微,因此加强对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成为了当务之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由于经济实力不足,所以很多教职工的收入以及社保等与普通高校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旦出现有其他高校向教师提供高薪水的情况,这些教师就会跳槽,而教师队伍出现空缺的时候,就会有招聘教师,所以,会导致民办教师队伍极为不稳定。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所拥有的专职教师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属于外聘或者兼职教师,而当兼职教师过多的时候,不利于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主要原因为:第一,兼职教师过多,就会造成一门学科平凡更换教师,不利于单一教学思想的长期贯彻,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第二,兼职教师的工作能力有待考察,存在缺少责任性的情况【2】。
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创建的历史很短,在科研方面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科研水平不高,除此以外,很多民办高校都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出现对科研的忽视,无论是人力上还是物力上都有很大的欠缺。从人力上来看,教师是学校科研的主体,但是在民办高校中,教师的工作任务繁多,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了备课、教学以及培训上,抽不出时间参与科研研究;从物力财力上来看,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管理者都会考虑办学的利益,所以招生和收益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就导致民办高校科研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唯一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标准,所以很多教师都将精力放到了教学中。民办高校的管理者为了能够缩减成本,会安排教师进行超负荷工作,通常情况下,一个教师会为几个班级的学生上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达不到国家制定的标准。有的教师为了能够评上职称,通常会选择发表论文,但是论文发表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并不合理,长期下去会导致教师队伍质量的下滑。
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将这种模式渗透到民办高校的各个环节中去。民办高校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还需要得到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员以后相关的后勤保障人员,要加强各团队之间的密切配合,充分调动民办高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有助于促进民办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民办高校对所需人才的数量和水平都要有清楚的了解,从而构建出一个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机制,在这种选拔制度下,能够对选拔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都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层层筛选出来的人才,学校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将他们合理地分配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而有助于促进民办高校更好的发展【3】。
为了能够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要将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学付出与薪酬挂钩,因此要制定并完善教师职位考评机制。良好的教师职位考评机制需要实现考评过程的透明化,要将考评过程以及结果全面公开。不仅如此,还需要扩大教师考评内容的范围,要从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上进行全方面地考评,考评的最终结果也将会影响到教师的职务晋升以及薪酬的增减。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与国办高校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前提,针对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从而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教师非常关心薪酬福利,所以,学校也可以构建一个激励制度,对于日常教学以及工作态度表现好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教师的责任和意识,从而能够达到稳定人才的目的。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并进行优化配置。为了能够促进民办高校更好的发展,需要对民办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民办高校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要善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创新,这样能够推动民办高校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