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20 03:02钟娉雯李栋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钟娉雯 李栋材

摘 要 相比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向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研讨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构建活跃课堂的氛围,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一种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研讨式方法,以达到课程“教学”与“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讨式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研讨式教学最初产生柏拉图的哲学园,柏拉图运用这种方式跟他的学生交流哲学知识;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源于18世纪德国;随着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努力完善,现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最近学界正在积极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广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指在授课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专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由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个课堂一改以往讲授式的教学中自导自演、沉闷的课堂气氛,而呈现出轻松愉快而且讨论热烈的学习氛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做法,也是笔者多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总结。

1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讨式教学的价值

现代意义上的研讨式教学源于德国。据说在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J.M. GESNER)在德国哥延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其在讲授过程中尝试将传统研讲式教学模式予以阐发,并赋予其现代内涵,从而确立现代意义上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其后作为一种很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其同行广泛采用并引入到大学课堂教学中。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开展研讨式教学形式的研讨班在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上个世纪50年代,研究式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并在我国大学理论教学中形成风尚。研讨式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也不例外,高校有众多的教师在尝试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以求增进教学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因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有所区别,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办法也就自然不同,步骤也稍稍有异。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给这种在教学课堂上融讨论与讲授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简单的操作程式:由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拟定系列研究课题;学生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就选定定的主题做好前期准备,比如收集相关文献,其后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小组内通过广泛的交流讨论,最后形成较为集中意见,归纳存在问题等;在讲授课堂上小组代表向大家阐述研究成果,由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此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体现学生自主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同时在这过程中收获研究和思考问题的经验,最后有效地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研讨式教学方法对比传统的由授课教师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如下的价值:

其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研讨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幕前退到幕后。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中心,以探讨、交流与展示为形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

其二、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氛围得以改观。当今时代,大学生追求时尚与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特点比较鲜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基本都放在第一位,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不喜欢的事情不愿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提得起精神。特别作为地方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本身比较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欠佳,学习的主动性并不强。

其三,是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研讨式教学,教师不仅从学生“学习的保姆”角色中解放出来,从繁重而效果未必尤佳的教授任务中解放出来,由讲授者化身为一名教学组织者、策划者。而且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知识体系的驾驭也是一种挑战。

其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达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目的。以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比如对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拟定主题,学生查阅文献,讨论分析,通过学生之间成分讨论,更容易理解该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从而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以说教灌输,学生为主,师生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缺乏亲身体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研讨式教学并不否认说教灌输的必要性,但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为主要方式来完成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研讨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具体应用

笔者与独立学院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同事们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以及对前人经验继承与总结,对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与调整,在同一高校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期采取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研讨式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课下分小组研讨,课堂展示。第一步:教师在学期初,组织同学们以5人左右自由组合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第二步:教师就《马原》中的某些专题章节内容设定主题,由小组选择教师拟定的主题;第三步:围绕这个主题,各小组长布置任务,同学们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分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主要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制作PPT;第四步:小组成员对该选题进行展示(笔者的操作经验认为,该环节可以一人,也可以小组成员每人讲解一个部分),其他同学可以提问,组织各组同学展开热烈讨论,教师起协助的作用。第五步:小组阐述完毕,班上同学们对该组的PPT制作效果,对专题内容的准备情况,对问题的讲解进行评分。第六步:最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这种研讨式教学方法与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提出的五步法研讨式教学相类似,教师可以在操作中酌情增减步骤。

第二种方法,课堂分组研讨,随即阐述。第一步:教师在备课时就相关的专题设计讨论主题。第二步:课堂授课时,组织学生随机或者自行分组。第三步:学生围绕授课教师分发的主题,在规定的时间里展开研讨。以《马原》为例,讲到“唯物史观”时,可以分成这样几个主题:(1)天赋论;(2)神启论;(3)宿命论等主题。最后形成小组的观点,组员的笔记员记录把组员的主要观点进行记录。第四步:讨论结束后,针对每个主题,请小组宣讲员进行阐述。针对每个授课的班级,不同的小组会抽取到相同的主题,一个小组阐述完毕会要求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第五步:整堂课结束,授课教师点评,并且对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讲解。

第三种方法,课堂随机提问,即兴研讨。这是以往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授课过程中,预设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研讨,可以分组也可以不分组。

这几种研讨式的方法均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年级实践过,笔者认为,其一,就展示的效果而言,第一种方法是最好的,也是学生在课余花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认真准备,因为对上台展示有压力,往往他们会为了一次这样的展示而精心准备材料,制作课件。而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上台展示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对这个知识点的建构,这种效果比教师单向式讲授更有效果。而教师只需要对他们某一个无法理解深刻或者讲解明白的地方进行补充,真正达到解惑的目的。笔者在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观摩了其他高校的思政课堂的组织。为了调动思政课堂的积极性,参与性,比较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教师而言,操作比较简单,易于布置。

其二,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言,第一种与第二种都比较好。学生很投入的进行充分的讨论,为了一次展示,准备充分课堂氛围热烈。第二种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组织的好,最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第三种也经常采用,但是取得的效果差异非常大,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中并不在讨论既定的主题,而是在交头接耳讨论别的问题。

其三,就教师的组织而言,第一种、第二种要求教师要求备课更加仔细,对要展开讨论的每个知识点都得认真查阅资料,不放过任何存疑问题,虽然是让学生进行研讨,但是更是检测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熟悉程度。

其四,第一种、第三种适合公开课、大课堂采用。第二种更适合于小班即60人以下的班级教学应用。

3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的思考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原》,一方面,与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注重引导当代大学生完整、准确地了解《马原》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辨明真相、分清是非,起到为正确理解相关内容的引领作用,使学生理性的看待我们该部分内容,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第一,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才能保证研讨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实行。开展研讨式教学,主题的选择很重要。不是任何一个章节任何一个问题都适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而有些章节非常适合学生研讨。

第二,正面激勵与合理评价是成功实施的关键。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改进完善考核方式,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这一教学要求,更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平时表现。因此,各个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笔者所在学校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取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50%的考核办法。笔者认为,研讨式教学方法也更能贯彻这一要求。

第三,教员备课充分,完成由灌输到引导的角色的转变。相比单向灌输式的讲授方式,研讨式的学习中也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学生也会对某一问题产生多方面的思考。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理论前沿,课堂的驾驭能力具有很强的挑战。如果教师仅仅拥有教材的知识,很难胜任对学生广泛而开放的研究课题进行指导。这种压力也迫使教师加深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不断更新、深化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的专业课程不同,不仅教授知识,还承担着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接班人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鲜明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不能像其它专业课程那样可以大量采用讲解、分析和推理等方式来教学。价值观教育仅仅靠讲授、灌输,是不可能真正被学生接受和认同的,一味枯燥无趣的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不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之一。

基金项目:本文为《独立学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NJY201707)资助成果。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

[2] 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