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19-12-20 03:02熊山妹王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熊山妹 王慧

摘 要 基于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首先分析出通过全方位加强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四种改革路径。最后分析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前消除不良的社会适应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社交礼仪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高校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很多方面,而社交礼仪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应遵守的礼仪。因此,高校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的文化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必备课程,更是学生通常社会交往、成果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需要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使其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全方位加强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在高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礼仪素质修养。因此,高校的领导者和教师要从多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加强教学的建设,推动教学的合理改革。

1.1加强传统社交礼仪文化的渗透

社交礼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礼儀情况、认知程度,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时效性。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社会礼仪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礼仪相关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改正原有的不良行为。并且,让要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技巧,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知识传授。因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疲惫感,甚至部分学生会对此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和方式,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视频、图片等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声情并茂的为学生呈现出关于传统优秀文化的视频或短片,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启发学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学生对相关社交礼仪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有关餐饮礼仪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电影,让学生在观看中使学生受益匪浅,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1.2调整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成果,是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和精神形态。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社交礼仪教学,提高社交礼仪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首先,高校要专门开设一个社交礼仪课程,让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将社交礼仪作为必修的学习科目,全面落实社交礼仪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可以增加社交礼仪的共同选修课数量,扩大课堂学生的容量,能够最大化的为学生宣传社交礼仪知识。同时,高校要加强校园社交礼仪的文化建设。高校领导者可以邀请专业的礼仪专家,为学生开展礼仪知识讲座,或者让学生观看电影等,渲染出良好的礼仪氛围,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中学习社交礼仪知识。从而让社交礼仪的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另外,高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的正确运用。所以,可以适当的组织相关礼仪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以服装礼仪来说,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假如去参加婚礼;或者去面试;或者去同学聚会等场景中,需要的合理服装搭配,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印象,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相关的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

2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的主要内容

2.1称呼之道

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交礼仪中,在称谓上具有尊人卑己的特点,在与对方交谈时,需要对对方给予尊重,使用一些敬辞和谦辞。比如,称谓对方的家人,都是用“令”,父母为“令尊”、兄弟为“令弟”、女儿为“令爱”等。而与对方介绍自己的家人时,都是用“家”,父母为家父家母,兄弟为家兄、舍弟。同时,对对方的配偶都会称之为尊夫人,自己的配偶为贱内。

如若,对方年龄比自己大,可以带其姓氏尊称,姓王,称之为王兄。对方年龄比自己小,可以称之为贤弟。而对于第一次见面的平辈,可以互相成为阁下,自己是在下。从而这种称呼是尊重别人,贬低自己,不仅在称呼上所有体现,对住处和姓名也是如此。对于对方所居住之地,为尊府,询问年龄为贵庚等。

2.2座次之道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座位的礼仪也是十分讲究的。通常在大堂越南越为尊,而君王坐北朝南,大臣朝北进行参拜,学堂里的教师也是向南授课,学生北面受教。

而在家庭中,当举办宴席时,要以东为尊。比如,在婚礼上,东面为首座,也就是最大地位的位置,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长辈。其次,依次按照备份进行座位的排序。

但到了唐宋时期,开始由东面改为西面,一直延续至今,座次开始将客人安排在左边。

2.3做客之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中,到对方家里做客,以及对方来到家里做客的礼仪讲究也颇多。从进门开始到吃饭,再到谈论;最后出门都有一整套的礼仪。

当客人到家做客,没有进门就要先发出声响,让屋子里的人听到,不能悄无声息的走到对方的门前。

在进门之后,不能目光朝上,也不能四处张望。当主人的们开着,就不能关上;当门关着进门后就要为其关上。

在与主人交谈之时,要正襟危坐,整理好衣服,不能侧耳倾听,更不能大声回应。当主人在说话时,要挺直腰板,以表尊重。在回答问题时,要利落干脆,同时不能做一些不礼貌的行为,比如扣指甲。

2.4完善与创新教学内容

社交礼仪作为一种交往艺术和沟通技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为其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学习相关的社交礼仪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演示型教学,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3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

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下,高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提高高校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质量。

3.1合理的规范教学环节

高校备课组要为教师进行合理的备课,着重讨论课程的要点和重点,并制定专人撰写教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的作业进行认真的修改后,统一存放在备课组里。同时,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社交礼仪文章,强化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3.2改善成绩的测评方式

社交礼仪课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成绩测评方式。因此,可以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評定方式,在笔试中侧重考察学生对社交礼仪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面试可以重点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技能程度。首先,在第一节课时就要告知学生成绩测评方式,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社交礼仪的自觉性,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其次,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运用情况进行考查,将平时的表现记录在成绩中。同时,教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比如学生上课迟到,所表现出来的礼仪修养,或者参与学习活动时的行为变化等,从而全面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社交礼仪素质。

4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礼仪行为和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己领悟和体会,增强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学习的认识,尽最大化消除学生的社会适应期。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训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社交礼仪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达成共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社交技巧。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使学生能够在无形之中认识到该种行为的不文明现象。或者,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具体情况的模拟,使学生能够在其中体验到相对应的感悟,强化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技能的理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社交礼仪的规范要求。

例如,在社交场所日常见面时的礼仪运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愿组队进行模拟演示,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当学生表演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出不良的行为和动作,让学生尝试表达出正确的动作。另外,教师可以将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所反映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掌握全面的社交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注重对学生学习社会礼仪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礼仪相关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改正原有的不良行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使社交礼仪的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俊峰,张艳艳.“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4(32):158-159.

[2] 蔡桂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阈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09).

[3] 李莉.试论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大众文艺,2019,451(01):205-206.

[4] 樊向飞.《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9,457(01):102-104.

[5] 余洪颖.基于语文选修课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6] 王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65.

[7] 周萍.论师范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时代教育,2017(1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