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君
【摘 要】信息泛滥的当下,人们对高质量观点的需求日益高涨。社会需要大量有思想、有洞见、有担当的新闻评论员。然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如“重知识讲解,轻兴趣培养;重技巧传授,轻思维训练;重传统练习,轻实战演练”的弊端。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新闻评论教学中的运用,能使教师成为课堂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课堂成为开放的观点流通场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新闻评论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后练习三个方面进行问题导向研讨式设计。
【关键词】新闻评论学;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
网络时代,媒介技术的赋权实现了传播的去中心化,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信息来源变得多元化。人们不再苦于信息的匮乏,而是苦于对信息的解读。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评论成了媒体上最抢眼的内容,最稀缺的资源。社会需要大量有思想、有洞见、有担当的新闻评论员。[1]而以理论知识讲解为重点的传统新闻评论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评论能力,导致高校新闻教育不能及时为业界培养足够优秀的新闻评论人才,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闻评论事业发展的滞后。因此,对《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尤为重要。
一、《新闻评论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新闻评论学》作为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课堂教学模式也沿袭了传统新闻学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弊端,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其弊端具体分析如下:
(一)重知识讲解,轻兴趣培养
新闻评论学是实用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新闻评论学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学科框架,内容包括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写作技巧和方法。基于这样成熟的学科框架,高校新闻评论学教师在教学中便一心想把学科框架中的理论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采取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重技巧传授,轻思维训练
新闻评论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传授评论文章的写作技巧,包括文章的结构安排、标题设置、角度选取,让学生形成对评论写作思路的了解,只要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就可以写出一篇要素齐全的评论文章。但是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证说理的实用性文体,写作者的论证思维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过分看重写作技巧的傳授,必定会忽视对学生论证思维的训练。
(三)重传统练习,轻实战演练
在新闻评论学教学中,为了体现新闻评论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评论写作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通常会在课后布置练习题。而这个练习题通常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评论文章写作——给出某一特定主题,要求学生写出一篇10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文章。这样的传统练习形式忽视了评论练习的实战演练,具有以下弊端:第一,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评论文章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融媒体环境下评论读者的阅读需要。融媒体环境下,读者已经被培养出了读图、看短视频的习惯,而传统的评论文章只是简单的文字表达,对读者而言,缺乏吸引力。第二,学生的练习作品只面向极少量读者,即使文章写得好,学生也难以从中获得成就感,难以激发写作热情。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新闻评论学》教学中的优势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被称为“以问题为导向”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的研讨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精心挑选现实社会生活中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讨论、相互启发,进而获得理性、深刻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2]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问题探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来说,该教学模式在新闻评论学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
(一)教师成为课堂引导者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3]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下,新闻评论学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课堂主讲者,而是变身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让学生在多种观点的交锋中感受思想碰撞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对新闻评论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评论学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利于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个学习引导者,而不是知识讲解员。
(二)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主体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作为被动的听课者和知识接收者,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学生即使遇到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对教师所讲内容持不同态度,他们也不会及时地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就降低了学习效果。而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了,他们成为了研究性的学习主体。他们会围绕教师给出的话题自己思考角度,形成观点,并寻找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学生还可以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甚至是辩论。在观点的表达和辩论中,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判断能力、对观点的论证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因此得到提高。
(三)课堂成为开放的观点流通场所
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下,新闻评论学的教学注重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和论辩之后,教师对学生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提炼,升华到理论层面。这样的学习课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收的课堂,而是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互动的、观点自由流通的开放性学习场所。在这样的课堂内,学习氛围将变得活跃而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新闻评论学》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新闻评论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能使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评论课堂成为开放的观点流通场所。为了使这些优势得到充分实现,《新闻评论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每一个环节的问题导向研讨式设计。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三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备课环节
备课环节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课时设计、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法设计、问题设计、讨论环节设计、参考书目设计、实践环节设计及学习成果检测设计等。[4]新闻评论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应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设计,宏观层面是指教师在学期初就对要教授的《新闻评论学》课程有宏观的把握,包括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参考书目、实践环节、成果检测都有提前的设计;微观层面是指教师备每堂课内容时,要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问题导入、讨论环节等进行设计。其中,教师对“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
在进行每堂课的备课时,教师要基于“问题导向”的原则,安排研讨式课程。首先,教师要寻找当下热点事件,作为本次课程的话题导入材料,寻找话题导入材料的原则是“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并围绕此话题设计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提问。其次,教师要设计讨论环节的具体安排。譬如,设计5-6名学生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小组派出1-2名發言人总结陈述本组观点,然后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小组之间如有不同观点可以相互进行辩论。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回归到本次课程主题上来。
(二)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是每门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新闻评论学》也不例外。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新闻评论学》课堂教学遵循“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抛出问题、引导发言、进行总结、回归课堂。在新闻评论学课堂教学中,用一个当下的热门话题作为课堂导入,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导入话题之后,应该针对此话题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鼓励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观点的交锋辩论。最后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然后由此进入当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值得强调的是,课前的话题讨论环节是为了给当天课程主要内容做铺垫的,所以在设置讨论的话题及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话题及问题与所授课程内容的相关性。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证说理的文体,逻辑清晰是关键。[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训练具体可以运用在引导学生发言的环节,在学生发言环节中,教师既要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和辩论,也要让学生明白,辩论的重点不是为了输赢,而是为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发言的最终目标是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萧公权所说的:“养成个人之思想力,理解力,评判力,俾其学成之后,不独于事理之是非得失能有独立之见解与判断,而又能根据真理无止境之认识,对于一切异己之主张,持宽容之商榷态度,不人云亦云,亦不必强人同己,既不任感情蒙蔽理智,亦不以信仰替代思想”。[6]
(三)课后练习环节
传统的《新闻评论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给学生布置一篇1000字以内的评论文章作为课后练习作业,这样的练习安排,缺乏前期铺垫,难以产生优质作品。
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下,《新闻评论学》的课后练习可以与前期话题讨论相结合,采用其话题作为评论对象,要求学生对自己小组成员课堂上的发言内容进行整合,然后形成一篇完整的新闻评论作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分组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发言,并且进行了不同观点的交锋,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此话题的观点基本趋于理性,稍加梳理,就容易形成一篇成熟的评论文章。至于论证过程,学生还可以在着手写评论文章时不断进行完善。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紧跟传媒业界需要,创新自己的评论作品形式,做出诸如微博短评、微信长评、短视频评论等作品,并将本组作品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供广大网友点评,教师还可以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学校媒体平台以及业界媒体平台上进行发表。网友的点赞或回复,以及媒体编辑的点评,都将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产生激励作用。
结语
《新闻评论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实用性与思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论证说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以“问题导向”为重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教师为课堂引导者,共同营造一个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非常适用于《新闻评论学》的课堂教学。“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锻炼学生主动表达观点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新闻评论的学习兴趣,提高《新闻评论学》的教学效果。
注释:
[1]张昆.新闻评论教育的华科大模式[J].新闻记者,2018(06).
[2]聂智.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9).
[3]桂渝芳.《新闻评论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探析[J].青年记者,2017(11).
[4]闫学军,卢忠民,周立斌.“基于问题的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1).
[5]陈敏.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评论教学的探索[J].新闻与写作,2017(05).
[6]萧公权.施行宪政之准备.独立评论文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广电系教师)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