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荣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226100)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反应规律、原理和定义等,通过简练语言高度概括而出,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从核心概念的形成着手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核心概念和原理,把他们从机械记忆中解脱出来.
虽然高中化学涉及范围广泛,但是知识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核心概念也是如此,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核心概念,教师需突出核心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增进他们对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的理解能力,以免单独的进行核心概念教学.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核心概念教学中,首先,应该灵活利用学生固有的知识与学习经验,注重旧知识与新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其以原有认知为基础,让新的核心概念得到发展与转化,最终辅助他们深化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初中学习经验出发,使其产生认知冲突,突破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认识,主动寻求更为科学的判断标准,推动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核心概念是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不过教师需深刻意识到这些核心概念的形成是由现象至本质、具体至抽象、特殊至一般、感性至理性的过程.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核心概念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借助图像、数据、视频、动画等手段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核心概念的认识由感性上升至理性,从而强化他们对核心概念的记忆和掌握.
如此,教师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相互配合,将微观化的电荷离子之间的作用力通过宏观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强化他们对离子键这一核心概念的记忆.
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还原.在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以此优化核心概念的呈现方式与教学流程,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核心概念时,应当围绕具体概念巧妙设计和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认真探究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促使他们了解核心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样教师充分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离子反应通过实验形式展现出来,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使其在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了解离子反应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核心概念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也很难引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这为正常教学带来诸多障碍.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到核心概念的学习和探索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层次性问题,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学习,使其真正理解核心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同时,层次性问题能够为学生带来引人入胜的感觉,使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逐步增强学习自信,牢固掌握核心概念.
在“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中,教师先展示炸药爆炸、金属锈蚀、牛奶变质、溶洞形成的图片,进行简单提问:这些反应的发生所经历时间是否一样?学生交流发现这些反应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接着,教师讲述:不同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是相对而言的,提升问题深度:怎么定量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指导学生讨论归纳:一般用反应物单位时间里减少或增加的量来表示,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常用单位等知识.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升问题深度: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多少种表示方式?v(SO2)、v(O2)、v(SO3)三者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有什么关系?组织他们思考、交流.
上述案例,教师始终围绕“化学反应的速率”展开教学,精心设计一系列层次性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及深的学习核心概念及表示方法,使其初步到认识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同.
总之,在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思路,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善于利用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从直观情境、实验操作和提问等多个方面展开教学,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