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中的应用

2019-12-19 20:42:32张秀艳王雪芹
活力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书本知识案例教学法

张秀艳 王雪芹

(河南地矿职业学院,郑州 450000)

引 言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环保类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基于此,本文联系实际,就如何在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中科学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探究,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各行业、各岗位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就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教学工作而言,其也在立足市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系。下面联系实际,就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做详细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与意义

在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相对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平面化的书本知识与具体、立体的案例有机结合,不仅能给予学生新的学习思路,同时也能让学生获得对书本知识的全新认知。可以说,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案例教学法是改进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的一个重要探讨方向,也是加强环保类课程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案例中,不仅包括书本知识,更包含了一个有待解决与决策问题的特定管理情境,同时也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分析、讨论、学习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更加深刻,同时其也会掌握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用法,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将得到锻炼。可以说,案例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学生平时对此类知识接触不多,且环保意识相对淡薄,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真正含义与用法,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生硬的课本知识与生动具体的现实案例有机结合,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此外,就教师而言,许多环保类知识都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关,因此,要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就需结合书本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生动、深入的分析与探究,而不只是大量引用与讲授没有经验和事实证明的,甚至是较为空洞和泛泛而谈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讨论与技术方法,使得学生对此类知识失去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下降。

二、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教学问题

(一)学生基础差,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具体如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对学校相对排斥;部分学生偏科严重等。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实践类课程抱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思维,获得新发现,体验成功的快乐。但高职环保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讲解,忽略实践操作,将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变成历史、政治等文科类课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这类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经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教师都缺失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上岗任教,未能与实际的环保企业、环保事业接触。在此情况下,他们对于学生的教学也只是简单的文字传输,难以让学生形成对环保专业的深入理解。同时由于教师与环保行业脱节,因此他们自身也并不熟悉当前环保行业的先进生产工艺与环境治理技术,这也意味着,教师无法进行深入化教学,他们的教学只是对教材文字知识的简单转述,缺乏指导性,无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环保行业,最终导致毕业生能力素质有所缺乏,就业率不高。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环保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新教学模式,搭建实践平台

新课程背景下,高职环保类课程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创建起以案例为基础的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解读实现对“环保”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进而促进自身环保意识、环保习惯的生成。具体而言,高职环保类课程教学要想实现对相关案例的有效运用,学院就需灵活运用各类资源为教师、学生创造良好实践条件,如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科研平台群与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参与各类环保实践活动,让其在具体活动中积累经验、形成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全新认知。此外,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科研项目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工作,将学院参与实践的环境管理、土壤修复、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各类实践项目进行提炼、整合、转化,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教学案例,以此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二)创新教学思路,积极引进案例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不注重对案例的应用,只是单凭书本知识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案例,并善于运用案例引出相关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但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应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掌握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特点,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给出学生案例后,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发动自身思维进行分析探究,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指导与总结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给出“旧电池回收”这一典型案例,首先向学生抛出校园一次性电池回收难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收集资料,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最终提出“以旧换新”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现实案例,不仅让学生关注到了存在于身边的环境问题,更让学生切实解决了环境问题,进而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建案例导入平台

在以往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学内容、教学节奏都是由教师掌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抑制,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对理论知识讲解时间、案例讲解时间等做有效控制,并能根据具体的课堂进程合理把握案例引进时间等,确保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在应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确保案例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要保证所使用的案例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这样方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确保案例运用的有效性。具体如,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也曾掀起了一场抵制白色垃圾的风暴,不少人进商场购物时选择自带篮子,拒绝使用超市的塑料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灵活运用这一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探究“使用超市塑料袋是不是不环保行为,该如何处理?”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运用课本知识从专业化角度分析、认识超市塑料袋问题,认识到不使用超市塑料袋有利的一面与不利的一面,最终获得对使用超市塑料袋的正确认识,同时获得抵制白色垃圾的正确方法与思路,有效实现多个教学目标。

(四)深入挖掘企业案例,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环保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高职环保专业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推进教学改革。长久以来,高职环保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高职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深入挖掘企业实际案例,开展案例式教学,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学生能力组织的综合发展。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结合社会上一些企业污染环境或整治环境的案例对课本理论知识展开延展性讲解,以企业中的真实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让学生了解环保类企业日常工作内容以及要求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业务水平的教学目的。

结 语

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环保类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结合具体书本内容为学生给出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从中提炼出有用知识,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书本知识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造物理情境打破知识和应用的瓶颈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针灸学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中的不对称问题与思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