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古、雅化与催化※
——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的取材、译风与影响

2019-12-18 02:23:4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周瘦鹃丛刊欧美

张 惠

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虽然耳熟能详,但相关研究其实远远与其声名不侔。例如,《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既然是在1917年出版,就想当然地将其翻译时间定于1916年。实际上,周瘦鹃在《笔墨生涯五十年》中做过清楚的说明“我二十二岁那年,为了要娶你的母亲,筹措一笔结婚费,因将曾在各种报刊发表过的历年所译欧美十四国的名家短篇小说五十篇,全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卖给中华书局,得稿费四百元,下一年我就像模像样地跟你母亲结了婚”①。因此,《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是一个汇刊本而不是原译本(或者不完全是原译本)。据笔者考证,《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的50篇译作中,发表于1914年5篇,发表于1915年14篇。可见下表:

卷号 国别 篇名 发表时间、刊物、页码溯源上卷 英吉利鬼新娘 (英)干姆司霍格(著),瘦鹃,《礼拜六》1914年 [第18期,第53~65页]古室鬼影 (英)司各得(著),瘦鹃(译) 《游戏杂志》1914年[第3期,第15~22页]慈母之心 名家短篇伦理小说:慈母之心(英)韦达(Ouida)(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62期,第10~22页]红楼翠幙 哀情小说:红楼翠幙(英)哈葛德氏(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39期,第6~26页]名家短篇言情小说:缠绵(英)科南达利(A.Conan Doyle)(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57期,第11~20页]黑别墅之主人 复仇小说:黑别墅之主人(英)科南达利(原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47期,第 6~20页]缠绵无可奈何花落去中卷 法兰西哀情小说:无可奈何花落去(法)施退尔夫人(著),瘦鹃《礼拜六》,1914年[第20期,第22~34页]美人之头 惨情小说:美人之头(法)大仲马(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31期,第18~32页]阿兄 伦理小说:阿兄,瘦鹃《礼拜六》1914年[第24期,第16~33页]伤心之父 爱国小说:伤心之父(法)阿尔芳斯陶苔(原著),屏周,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64期,第40~48页]功……罪 军人小说:功……罪,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51期,第32~42页]伞短篇名家滑稽小说:伞(附图)(法)毛柏桑(Guy de Maupassant)(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74期,第34~48页]恩欤怨欤说部:侠情小说:道是无情却有情(一名恩欤怨欤)(法)保罗鲍叶德(著),瘦鹃(译)《游戏杂志》,1915年[第12期,第33~45页]

续表

其次,由于对周瘦鹃等近代译者的译作未曾全面了解,论断有时不免有失偏颇,比如谢天振、查明德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就将首先译介安徒生作品的荣誉委于他人:“最早的安徒生作品译本是《十之九》,译者陈家麟、陈大镫,上海中华书局,1918年出版。”②事实上,周瘦鹃才是严格意义上译介安徒生作品的第一人。

很多研究者认为周作人是译介安徒生作品的第一人,因为鲁迅、周作人在1909年7月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第二集里有一个“预告”,说下一期将要推出一位名叫“安兑尔然”(即安徒生)的作者的作品,但预告的这一期后来没有出版。

也有论者认为周作人1913年第一次把安徒生引介入中国②,然而,虽然周作人在1913年又写了《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并在这篇文章中翻译了安徒生的《第十四夜》,然而那只是《第十四夜》的其中一节而已,不能算是完整的译文。

还有研究者认为,1914年7月1日,刘半农在《中华小说界》发表名为《洋迷小楼》的“滑稽小说”“是目前可查文献中安徒生童话最早的中文译作”④,然而,刘半农在翻译时只选取了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梗概,对主人公的身份和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都进行了再创作。主人公变成了“自海外游学归来”“满身沾满羊骚臭”的公子“洋迷”,这位公子光着身子出门,被人笑话,但他不以为然地说:“这是西洋新发明的织物,你们都不是好东西,哪有看得见的资格呢。”因此,只能称为对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的仿写而不能称为翻译。

接着,有的研究者直接从1914年跳到1917年,认为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亨司盎特逊(即安徒生)的短篇小说《断坟残碣》即周作人、刘半农翻译安徒生作品的接力之作⑤。

然而,《断坟残碣》事实上早已首发于《礼拜六》1915年第68期。并且,周瘦鹃此前在《礼拜六》1915年第64期曾经发表过一组短篇哀情小说《噫(八之后四)》,其中第一篇为《噫、祖母》标明“丹麦大小说家亨斯克里司金盎特逊原著”⑥,这可以说是第一部完整的严格意义上的安徒生作品的首译。

因此,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仍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对象。说熟悉,是因为凡谈及周瘦鹃者,都会对《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有或多或少的认知,不会对其存在完全无动于衷。说陌生,是因为现有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研究,还存在着偏重其中一国的现象,如以周瘦鹃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对他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多侧重只研究法国甚至是仅研究法国莫泊桑,并且对这五十篇小说原刊于何时何地也基本上未曾论及(仅《这一番花残月缺》一篇谈到始载于1915年7月24日上海《礼拜六》周刊第60期而已)⑦,有些研究者甚至对《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发表的时间和具体作品还存在或未详考或以讹传讹的现象。所以,本文不揣浅陋,就《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翻译取材、翻译风格和翻译影响献鄙鲰见,以求证于方家。

一 反古的翻译取材

首先,《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翻译取材是以情为主的,50篇小说中,写情的篇章约为26篇,可谓超过半数;还有2篇为疑似,只是其中写情的部分不是那么显豁罢了。其中,写情小说在各国小说中所占份额和比例可简要表列如下:

卷号 国别 小说总额 写情份额 比例上卷 英吉利 18 9 50%中卷 法兰西 10 5 50%中卷 美利坚 7 4 约57%下卷 俄罗斯 4 0 0%下卷 德意志 2 1 50%下卷 意大利 1 1 100%下卷 匈牙利 1 0 0%下卷 西班牙 1 1 100%

可能又有论者会大不以为然,周瘦鹃本来就是写情圣手,翻译小说也偏重哀情,不过陈见而已!而且,也有别的研究者用社会学的方法已经进一步挖掘过这是周瘦鹃个人生活和恋爱经历的影响(虽然周瘦鹃早已在书信和著作中反复提及过了⑧)。然而,如果深入审视也许会发现“言不尽译”。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才子佳人小说”倾向,表现之一就是“反小人”的“侠士(女)”形象。《红楼梦》曾经指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一类固定形象模式——“小人”,专以横刀夺爱为己任——“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小人拨乱离散”是从鲁迅到现在被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者公认的界定标准之一。小人是给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设置障碍的主要人物,他们往往胸无点墨,专好相互勾结,挑拨是非。刘坎龙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内外兼丑型、内丑外美型、美丑混合型,并分析了他们的审美特征,认为他们“突出地体现了古代审美趣味向近代审美趣味的转变”⑨。与此针锋相对的是,周瘦鹃所选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则出现“侠士(女)舍己成人”模式。当两男争一女时,道德更高尚的一男退让以成人之美。如英国贾斯甘尔夫人(Mrs.Caskell)原著的《情场侠骨》(The Sextons Hero)中,约翰和杰尔白朋友两人同时爱上兰菂,兰菂更爱魁梧奇伟的杰尔白,而对约翰比较淡漠。约翰嫉妒之下,和杰尔白化友为敌,要求格斗,杰尔白以“朋好争执,至于用武,实不足为训”⑩拒绝。虽兰菂私下泪求杰尔白为荣誉而战,杰尔白亦不从,于是所有人以懦夫视之,孤立、耻笑并疏远杰尔白,兰菂亦最终嫁约翰为妻。然而,当约翰和兰菂夫妇深夜陷于没顶海潮之时,杰尔白孤身往救,本可以独自携兰菂乘马脱险,却毅然将生的机会让给约翰与兰菂,自己被无情海水吞没。收拾杰尔白遗物时,见《圣经》中夹干花一束,乃当年兰菂相悦时所赠,珍藏至今,书中有一句画横线——“朋友勿相仇视”。乃知当年实非怯耳!

法国阿尔芳士陶苔(Alphonse Daudet)原著的《阿兄》(Le Peite Chose)中,兄长亚克更早认识和爱上加美叶,两人“很有情愫,卿卿我我,十分相得”⑪。对此不知情的弟弟但尼尔此后也爱上加美叶,亚克察知之后,虽心如刀割,但毅然挥慧剑斩情丝,玉成其弟。“原来他已立了一个决心,以后只替阿弟求幸福,使阿弟快乐,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快乐,倒丢在脑后了。”⑫即使但尼尔之后移情别恋爱上女戏子又被玩弄,自己也化身娼优粉墨登场从而和加美叶决裂,病中的亚克还是从剧场中救回弟弟并为其求得加美叶原谅与之成婚。

美国白来脱哈脱(Brete Harte)原著的《噫,归矣》(The Man of No Account)中,多金狷介的法格和拉德勒同时爱上南丽,南丽的父亲也中意法格,然而,深爱南丽的法格认为南丽更爱拉德勒,担心南丽的父亲因为财富和交情而强迫女儿舍拉德勒而嫁自己,于是牺牲自己一生之幸福而选择了退出和离开。其剖白心迹更似为这种“成人之美”模式做了一个总结:“然吾实见拉德勒之爱个侬,适与吾同一缠绵。而观个侬之爱彼,似亦较吾为深挚。脱为个侬未来之幸福计,尚以嫁彼为宜。吾纵无状,敢不玉成其事。顾吾富,老陆屏斯又重吾,势必故违女意,迫女事吾。吾惟爱女,故决走避。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吾生又何恤焉。”⑬

当两女争一男时,才貌更出众的一女退让以成人之美。法国施退尔夫人(Madame De Staël)原著的《无可奈何花落去》(C’orinne)中,著名的罗马美女诗人柯林娜与英伦少年贵族奥斯佛尔彼此深爱,但奥斯佛尔父亲生前欲子娶女郎露珊哀加莽德为妻,奥斯佛尔虽与露珊素无情愫,但不忍拂亡父之意,故迟迟无法向柯林娜求婚。柯林娜得知奥斯佛尔亡父遗命后大惊,原来露珊是其同父异母之妹。后柯林娜见露珊偷偷跪在亡父墓前祈求父亲襄助令奥斯佛尔倾心于己,娶己为妇。柯林娜黯然脱下奥斯佛尔所赠的指环托仆人璧还,奥斯佛尔亦因此转而缔婚露珊。四年后,奥斯佛尔思念柯林娜不止,纵露珊在面前,落落无复情意。病殆的柯林娜召露珊前来,反而好言授以夫妇相爱相处之道,露珊察纳雅言,于是和奥斯佛尔辑睦如初,而柯林娜死矣。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还集中出现“温馨稳固的一夫一妻式婚后生活”。如荷兰作家安娜高白德(Anna Kaubert)原著的《除夕》(Our First New Year’s Eve),“吾”因和丈夫彼得新婚,因此希望在结婚后的第一次除夕能够两人独自甜蜜相处。没想到父母双亡的彼得刚好接到把他养大成人的叔叔婶婶的邀请,希望新婚夫妇前去度岁。由于“吾”恃宠娇嗔,彼得无奈回绝叔婶,但彼得心中实不悦,因此无论“吾”温言探询,画眉邀怜,还是清歌取悦,彼得都漠若无闻或冷言以对。“吾”不由悲啼落泪,彼得这才揽偎相劝,于是“吾”反柔顺其意,邀彼得共至叔婶家,大家皆大欢喜,彼得对“吾”更增亲爱,“亲吾两辅,久久弗已”⑭。

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白朗(John Brown)原著的(Rab and his Friends),结婚四十多年的妻子爱俪患病,其夫干姆司常常彻夜看护;爱俪病重乃至神思错乱,乃至胡歌乱骂,干姆司忧急已极,只能踱步室内,或手书朗诵,以悦其妻,或随意讴歌,为妻解闷,并时时以“吾亲爱之爱俪”“爱俪吾之爱妻”“吾灵魂中之至宝”⑮等呼其妻,期冀悦舒妻心。爱俪死后,干姆司亲手下殓,悲哭甚恸。后亦忽病,不日遂死。此卷正可与《影梅庵忆语》对看,男女恰恰对调。冒辟疆五年三次病至濒死,全赖姬妾董小宛不避寒暑熬夜看护,“姬当大火铄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凡我意之所及与意之所未及,咸先后之”。冒因病狂怒,董每每曲意承欢:

阅冬春百五十日,病方稍痊。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日食粗粝一餐,与吁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诡谇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⑯

冒因此转危为安,董却劳瘁至死。中国的女子为男子这样付出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反过来却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令世人侧目,荀奉倩不过亲自为妻子退烧,便被《世说新语》编入《惑溺》条,“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⑰。从那时起一直被嘲笑了近两千年。中西对看,可知周瘦鹃的取材非偶然耳!

中国古典小说中虽然《金瓶梅》《林兰香》《歧路灯》等写了“婚后生活”,但其实不是以表现“婚后生活”为主的,而且是一夫多妻(妾),争风吃醋钩心斗角也很难称得上“温馨稳固”。更多的中国古典小说写到成婚就戛然而止,这是因为传统礼俗强调男女有别,已婚夫妇虽感情甚笃,在人前即使是家人面前也必须言行有度,坐立有别,不可有过于亲密的举止,否则即会被人视为轻浮、淫荡、不正经而受人耻笑,所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才是夫妇相待的典范。即看沈三白《浮生六记》,他们二人在父母兄弟妯娌共居的大家庭内举止过于亲密,不避旁人,有违男女有别之礼,遂使“老年夫妇,相视如仇”⑱;芸背着家人换男装与夫出游,及谎称归宁而与夫同游太湖等,公婆怒斥其“不守闺训”⑲,“憎恶日甚”⑳。因此中国古典小说不擅长也不敢表现“婚后生活”。而《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却通过翻译引介了多篇以表现“婚后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从而开启了一扇新窗。歌德说过:

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发挥,.从而使得大家压根儿想不到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㉑.

谓吾不信,请看周瘦鹃选译的意大利作家法利那(Salvatore Farina)原著的《悲欢离合》(Separation),记录一对七十岁老夫妇瑟尔比西哇和康珊他的啼笑姻缘,两人结婚五十四年以来情好弥笃,唯一次因就餐时酱汁中略带烟气而发生龃龉,竟然要闹离婚,第二天转念一想,“万方有罪,罪在酱汁”㉒,因此又和好如初。但此一试之后,再试三试风潮愈剧,但又每每请邻居做议和大臣,重归于好。一年后,康珊他因病暴卒,瑟尔比西哇几小时后亦面含微笑乘化归尽,从其爱妻于天上。一贯为老夫妇做和事佬的小夫妻此际正也因小事冷战,见此感触良多,回心转意,“吾二人不当如是耶?”㉓

当代作家冯骥才的名作《老夫老妻》,年近七十的老夫老妻,相依为命地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也吵吵打打地一起度过了四十多年。一辈子里,大大小小的架,谁也记不得打了多少次。但是不管打得如何热闹,最多不过两个小时就能和好。两人最激烈的一次冲突也是因为吃饭而起,要到提出离婚的地步,终于还是一笑了之:

她摇摇头,走上台阶打开楼门。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这心情只有在他们五十年前约会时才有过。初春时曾经撩拨人心的劲儿,深秋里竟又感受到了。㉔

因此近代文学的“毛毛虫”是会化蛹成蝶的,只不过看来比一般人想象的时间更久也更隐蔽而已。

周瘦鹃的翻译取材是经过过滤的,是有“偏好”的,否则,何以五十篇中写情的要占一半以上呢?而且不同国别的作家甚至有趋同的写作模式如“侠士(女)舍己成人”模式、“温馨稳固的一夫一妻式婚后生活”现象等。而且,那些个人风格很明显的作家,周瘦鹃也挖掘出他们不为人知的柔情一面。如以侦探小说闻名的柯南道尔谈起了《缠绵》(Sweethearts)㉕:“我老婆和我结婚了五十年,时时比肩,夜夜并头,从没有别离的事……我们俩总时时到这里来,一夫一妇,对着这一片碧玻璃似的海波,把臂情话,倒也是雅人雅事……我真好似落在一个无可奈何天的境界里,寂寞也寂寞到了极点,悲痛也悲痛到了极点。这一回的别离,直是我好梦中的梦魇,相思教人如何受得!”㉖以童话闻名的安徒生转入了现实:“二老眼作炯炯然,回溯其鸳鸯成行时寸寸甜蜜之光阴”㉗;以冷面幽默闻名的马克·吐温放下了反讽,“年年今日,翘盼其妻归来……嗟夫上帝,渠侬实可爱也”㉘。

周瘦鹃虽然“偏情”,却不“滥情”,相反,他也选取了很多“惩情”之作。如英国汤麦司哈苔(Thomas Hardy)的《回首》(Benighted Travellers),罗雪德因和表哥私定终身后又和施密都齐私奔,被表哥寻回后遗弃在古厦陪珍宝、良田、美园、奴仆度过孤独的十二年,“两个香腮,也褪尽了玫瑰娇红之色”㉙。英国史蒂文逊(R.L.B.Stevenson)的《意外鸳鸯》(The Sire de Maletroit’s Door),白朗希父母双亡,偷偷爱上一个少年军官,相约深夜密会,伯父探知后大怒,在当夜另找一名名叫但臬司的少年军官强迫他们成婚,若但臬司不从便杀之。但臬司愿以死成全白朗希,两人互为对方的侠肠和美貌打动,最终奉命成婚,反而觉得怡然自乐。美国华盛顿欧文(W.Irving)的《这一番花残月缺》(The Pride of the Village)少年军官在反复思量身在军旅、贵族世家、老父不愿等种种条件后,放弃相恋的农家女,导致女郎花憔玉悴,惨侧而死。这些集中的选材透视出周瘦鹃似乎也不无思考,私定终身是否就事事如意?父母之命是否就全无道理?周瘦鹃甚至还超前地选译了一组金钱侵蚀真爱的作品,如英国山格莱的《情奴》、英国哈葛德的《红楼翠幙》、法国伏尔泰的《欲》,都是女子为了金钱,放弃或者搜刮直至对方破产再放弃深爱她们的男子。以致小说叙事人发出这样的哀叹:“愿那天下的有情人,别做这种呆子……以后我愿普天下的男子,别识这一个不祥的情字,别做那情的奴隶。”㉚这句和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的名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构成了绝妙的“反对”。这事实也代表了中国同西方、古典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中国婚姻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私订终身不容于天下,就用才子及第,奉旨成婚来解决。“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㉛其实,才子及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立即解决了经济(金钱)问题,不用贫贱夫妻百事哀而滋生其他隐患。然而废除科举的近代中国,失去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平步青云的机会,就不得不面对和西方相似的钱与情惊心动魄的角力。

二 雅化的翻译风格

鲁迅曾经评价过周瘦鹃的翻译,说他“命题造语,又系用本国成语,原本固未尝有此,未免不诚”。再度编刊周瘦鹃翻译小说的伍国庆也指出其中“使君尚无妇,罗敷亦无夫”“谁也不想一识荆州”等语说明其“有些失真”。核对原作与周瘦鹃的译文,确实有些用语是“增饰”的,如原文中确实没有“画中爱宠”“青鸟使”“红叶书”“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拉杂摧烧之”等语,鲁迅的前半句是对的,然而,鄙意认为,这种“增饰”不但不是“失真”,反而更加“逼真”,详述如下:

(1)其寝处床上,恒悬一少妇小影。此画中爱宠者。

Over.his.bed.in.his.tidy.quarters.hung.the.photograph.of.a.young.lady.who.was.known.to.be.the.young.lady.(反转今译:在他的宿舍床头,悬挂着一幅年轻女士的照片,人尽皆知正是“她”。)

其中“画中爱宠”来源于《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越调】【斗鹌鹑】“他做了个影里儿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本身就有“心上人”的含义,正和原文中梅蒂玲是约翰的心上人相合;而“画中爱宠”的水月镜花,还和梅蒂玲最终抛弃约翰暗合——终不能成真正佳偶。

(2)瓶冁然而笑,知此青鸟使必带得意中人红叶书来,或更得调归故乡之命令,亦未可必。

With.a.beaming.smile—for.to.him.the.English.mail.meant.one.if.not.two.letters.from.Madeline,.and.possibly.the.glad.news.of.sailing.orders.(反转今译:[他不由]粲然一笑,因为对他而言,英国邮件意味着一两封来自梅蒂玲的信,说不定还有归航命令的好消息。)

神话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代为取食报信。后因以“青鸟使”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唐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唐李商隐《昨日》诗:“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暂为青鸟使,忙把锦笺传。”再进一步而言,“青鸟”又被赋予了“情人来信”的含义,可以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为证。又“红叶书”来自“红叶题诗”传奇,几个版本中,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的可能是最早的一个,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又有北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以及被元人白朴、李文蔚分别改编的杂剧《韩翠苹御水流红叶》和《金水题红怨》。原文确实说的是“英国邮件意味着一两封来自梅蒂玲的信”,然而,“英国邮件”和“梅蒂玲的信”用“青鸟使”和“红叶书”来借代,原意有损失吗?

(3)一日,渠忽求婚于侬,侬怒甚,告侬已与一军中健儿有白首之约,今方在南亚非利加。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矣。渠大笑,谓南亚非利加至窎远,归不归乌可必。侬不应。㉜

one.day.he.asked.me.to.marry.him,.and.I.was.very.angry.and.told.him.that.I.was.engaged.to.a.gentleman.in.the.army,.who.was.in.South.Africa..He.laughed,.and.said.South.Africa.was.a.long.way.off,.and.I.hated.him.for.it.(反转今译:一天,他求我嫁给他,我非常生气,告诉他我早就和一名身在南非的军人订婚。他大笑,说南非太远了,我为这个恨死他了。)

“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典故出于吴越王钱镠思念归省母家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于是写信催还,然而千回百转的思虑后,轻轻落笔处,只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平实温馨,情愫尤重的九字短笺。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周瘦鹃增此一笔,将千古情语来反衬出梅蒂玲为了撇脱约翰,故作深情地在信中为自己开脱的虚伪。

(4)郎欲索回畴昔寄侬之书乎?脱不欲索回者,则以侬书拉杂摧烧之可也。

Do.you.want.your.letters.back?.If.you.burn.mine.that.will.do.(反转今译:你想要回你寄给我的信吗?如果你想烧掉我给你的信,也由你吧。)

原文中确实只是说了“烧”没说“拉杂摧烧之”,后者源于汉乐府《铙歌·有所思》“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拉杂摧烧之”本身就是得知情人变心、绝情后被抛弃者将定情之物毁坏焚弃的伤心绝望之举,试问“烧”和“拉杂摧烧之”哪个更确切?

当然,也许同意“直译”“异化翻译法”的研究者会赞同鲁迅,认为无论如何,不该参以己意来翻译他国文字,然而,试看中西两位备受好评的大家之翻译:

赵元任先生在民国十年首度将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一书翻译为中文,书名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本书 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至今仍被视为最经典的译本。尤其令人佩服之处,在于他能把原著中几乎无可翻译的英文,转为可译的中文。

(1)“Mine is a long and a sad tale!”said the Mouse,turning to Alice,and sighing.

“It is a long tail,certainly!” said Alice,looking down with wonder at Mouse’s tail;“but.why.do.you.call.it.sad?”(Carroll.1965:35)

赵译:那老鼠对着阿丽思叹了一口气道,“唉!我的身世说来可真是又长又苦又委屈呀——”阿丽思听了,瞧着那老鼠的尾巴说,“你这尾是曲啊!可是为什么又叫它苦呢!”

在此句中,由于误解,老鼠口中的“tale”变成了爱丽丝嘴中的“tail”,因为这是一组同音异义词。赵元任为了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将其译成“委屈”和“尾曲”,因其在中文中是一对同音异义词。

(2)“Reeling.and.Writhing,of.course,to.begin.with,”the.Mock.Turtle.replied;.“and.then.the.different.branches.of.Arithmetic—Ambition,.Distraction,.Uglification,.and.Derision.”(Carroll.1965:98)

赵译:那素甲鱼答道,‘练浮’和‘泻滞’;此外就是各门的算术——.‘夹术’‘钳术’‘沉术’‘丑术’。”

原文中,素甲鱼由于学习不咋样,把音都读错了,本来想说Reading(读),却念成了Reeling(旋转),想说Writing(写) 却念成了Writhing(扭动);把算术的Addition(加法) 说成了Ambition(野心),Subtraction(减法) 说成了Distraction(狂乱),Multiplication(乘法)记成了Uglification(丑化),Division(除法)记成了Derision(嘲笑)。赵元任在译文中用谐音的方法来模仿素甲鱼的口齿不清和记忆混乱,因此,素甲鱼想说“念书”,却说成了“练浮”,想说“写字”却说成了“泻滞”;又用“夹”“钳”“沉”和“丑”这些与海洋生物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字来代替“加”“减”“乘”和“除”,再现原文中近音双关的特点,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堪称妙译。

又如以英译《红楼梦》闻名于世的霍克思,也是创造性地有所改变原文,在第二十二回,贾母所出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是一道谐音谜。“站树梢”即“立枝”,谐音为水果“荔枝”。但是在英语中,Stand on the utmost branch(站树梢)与Lichee(荔枝)毫无联系。为了解决谐音格修辞这种翻译难题,他对谜题稍作改动,The monkey’s tail reaches from tree-top to ground.(“猴子尾巴长,从树梢垂到地上”),站在树梢上的猴子能使自己的尾巴拖到地上,肯定是a long end(很长的尾巴),谐音a longan(龙眼)。虽然贾母的灯谜事实上是双重寓意,因为同一个谜面还可谐音为“离枝”,意即“树倒猢狲散”,预示了贾府家破人亡的未来,这一点霍克思的“龙眼”无能为力,然而,原文用谐音格(Homophone),译文用析字格(Anagram),译者精彩再现了原著中的修辞效果,并且在不影响原著思想性、艺术性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把译语文化融入译文中,更加有利于译文读者对于原著的接受和欣赏。

中西这两位翻译大家的具体垂范都是令人赞叹的,因为他们能够在译文行文中大胆运作,勇于打破原作言语表层意义的束缚,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核,在译者允许的空间内大量借用译语文化,发挥译者应有的创造力,为译文读者阅读和理解原著的精髓打开了方便之门。张中良先生曾经提出这是一种“神译”,而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Dynamic Equivalent(动态对等),从部分来看不忠实于原文,但从整体来看反而是忠实的;从字面来看不忠实于原文,但从精髓来看反而是忠实的,周瘦鹃的“画中爱宠”“青鸟使”“红叶书”“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拉杂摧烧之”等翻译亦应如是观之。

三 “催化”的翻译影响

在此之前,已经有学者注意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对安特莱夫的《红笑》有“夺胎换骨”的借鉴之处,如《“吃人”的寓言与象征——鲁迅〈狂人日记〉与安特莱夫〈红笑〉的比较性解读》㉝《论安特莱夫〈红笑〉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㉞《鲁迅与安特莱夫》㉟等。从象征手法、日记体、疯狂视角、“寓热于冷”的风格等联系来看,《红笑》与《狂人日记》显然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不过,在《红笑》到《狂人日记》单线联系的同时,周瘦鹃的翻译也和鲁迅先生的翻译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催化”之效。

1917年,周瘦鹃将近些年翻译的欧美短篇小说汇集成册,连版权一起卖给中华书局成为《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分上中下三册,在这一年2月正式出版。11月30日,《教育公报》上刊出一份《通俗教育研究会审核小说报告》,在这篇鲁迅所拟的评语中㊱(一说为鲁迅与周作人合拟㊲),认为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搜讨之勤,选择之善,信如原评所云。足为近年译事之光。似宜给奖,以示模范”。而确实在1917年9月24日,这张“褒状”已经由教育部颁发:“兹审核得中华书局出版周瘦鹃所译之《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三册,与奖励小说章程第三条相合,应给予乙种褒状,经本会呈奉教育部核准,特行发给以资鼓励。此状又给周瘦鹃收执㊳通俗教育研究会会长袁希涛(签章)。”

一条线索于是渐渐显形: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1917年出版,由中华书局送呈教育部审查注册,发到鲁迅手里去审查,当时身为社会教育司科长的鲁迅,对这部著作应经过仔细的审视、思考和比较,给出“空谷足音”,如“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足为近年译事之光”的考语,并推荐和促使教育部在1917年9月24日给予“褒状”。

而《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所选译的安特莱夫的《红笑》也几乎必然会引起鲁迅的注意和审读,因为首先鲁迅本身就非常关注安特莱夫,周作人说过:“豫才所最喜欢的是安特来夫。”㊴鲁迅也曾承认:“他们(托尔斯泰和高尔基)对我的影响是很小的,倒是安德烈夫有些影响。” 于是1908年亲自翻译了安特莱夫的两个短篇小说——《谩》和《默》,收入《域外小说集》中,成为安特莱夫作品在中国的最早译文。可见,鲁迅当时对安特莱夫的喜爱之深。

其次,鲁迅更被《红笑》所深深吸引,初版《域外小说集》卷末载有“新译预告”五种,第四种即为“俄国安特来夫:《赤笑记》”:“长篇有《赤咲》(今改译为《红笑》)一卷,记俄日战争事,列国竞传译之。”㊵并且亲自动手翻译过一部分,“《关于红笑》,我是有些注意的,因为自己曾经译过几页,那预告,就登在初版的《域外小说集》上,但后来没有译完,所以也没有出版”㊶。在文学传播过程中,译者选择一部作品,“即使他的译文不能尽原文之妙,他选择哪一部作品进行翻译,至少可以反映出他对这部作品的共鸣”㊷。直到1929—1930年前后,几乎同时翻译《红的笑》的鹤西和梅川为谁是抄袭者而大打笔墨官司之时,曾经将梅川的译稿根据日本作家、翻译家二叶亭四迷的译本改订了二三十处,后亲自送交小说月报社出版的鲁迅还撰文《关于〈关于红笑〉》表示对梅川的支持,且不讳言对《红笑》这部作品的偏爱:“不过也许是有些旧相识之故罢,至今有谁讲到这本书,大抵总还喜欢看一看。”㊸

可以想见,鲁迅1917年在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再睹《红笑》,几乎必然会深切留意用心通读。鲁迅先生很早就注意到了《红笑》且亲自翻译了几页,但他没有译完,并且此后八九年时间也没有再对安特莱夫或《红笑》写过只言片语。那么,当数年后再睹周瘦鹃首尾俱全的《红笑》全译后,其连贯的结构、完整的意象有无可能唤醒和激发鲁迅脑海中潜藏已久的朦胧轮廓使之清晰具象化,以至时隔数月,在1918年4月便推出了与《红笑》颇为神似的《狂人日记》呢?

然而,仔细斟酌,鲁迅在周瘦鹃的译文之前就注意到《红笑》且亲自翻译了几页,当然通读过日译本,无须再待周译本的启发。何况周译本的叙述风格过于归化或雅化,不脱传奇文体的趣味,与《狂人日记》的深度写实风格不侔。

但是,从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再睹《红笑》,当不免在鲁迅心中激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感受。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㊹

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对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也不能不说颇有“促其前进”的“催化”之效。

注释:

①周瘦鹃:《姑苏书简》,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②谢天振、查明德主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

③钱中丽:《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第143~144页。

④王蕾:《安徒生童话的翻译与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第29页。

⑤李红叶:《安徒生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第155页。

⑥周瘦鹃:《噫(八之后四)》,《礼拜六》1915年第64期,第17页。

⑦禹玲:《现代通俗作家译群五大代表人物研究》,苏州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⑧周瘦鹃:《姑苏书简》,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周瘦鹃:《拈花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版。

⑨刘坎龙:《才子佳人小说研究之二:论“拨乱小人”》,《明清研究小说》1996年第3期,第87页。

⑩⑪⑫⑬⑭⑮㉒㉓㉕㉖㉗㉘㉙㉛㉜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57、283、284、422、537、49、490、498、181~182、523、417~418、122、88~91、156、157页。

⑯冒辟疆:《影梅庵忆语》,(清)沈复著;唐昱注评《浮生六记 外三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140页。

⑰刘义庆:《世说新语》,柳士镇、钱南秀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世说新语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280页。

⑱⑲⑳沈复著、俞平伯校阅:《浮生六记》,朴社1924年版,第9、50、49页。

㉑《歌德文学语录选》,《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8期,第115页。

㉔冯骥才:《神鞭》,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314页。

㉚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同心出版社2014年版,第125页。

㉝王本朝:《“吃人”的寓言与象征——鲁迅〈狂人日记〉与安特莱夫〈红笑〉的比较性解读》,《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㉞江胜清:《论安特莱夫〈红笑〉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孝感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㉟王赢杰:《鲁迅与安特莱夫》,《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0卷第2期。

㊱“因为周君所译的‘欧美小说译丛’三册,由出版书店送往教育部审定登记,批复甚为赞许,其时鲁迅在社会教育司任科长,这事就是他所办的。批语当初见过,已记不清了,大意对于周君采译英美以外的大陆作家的小说一点最为称赏。”见鹤生(周作人)《鲁迅与周瘦鹃》,1950年。

㊲“这书在1917年出版,由中华书局送呈教育部审查注册,发到鲁迅手里去审查,他看了大为惊异,认为‘空谷足音’,带回会馆来,同我会拟了一条称赞的评语,用部的名义发表出去。”周遐寿(周作人):《鲁迅与清末文坛》,《文汇报·笔会》1956年10月。

㊳周作人:《周作人集(下):关于鲁迅之二》,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第617页。

㊴冯雪峰:《关于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附记》,《鲁迅的文学道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㊵鲁迅:《域外小说集·序言》,第1页。

㊶《语丝》周刊第5卷第8期,1929年4月29日。

㊷约瑟夫·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文学借鉴与比较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7页。

㊸《语丝》周刊第5卷第8期,1929年4月29日。

㊹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猜你喜欢
周瘦鹃丛刊欧美
《古本戏曲丛刊》五集目录考述——兼谈《古本戏曲丛刊》的目录学意义
戏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00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丛刊(2020年14期)2020-06-28 07:30:56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丛刊(2019年27期)2019-11-02 08:26:36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国际贸易(2018年11期)2018-12-18 08:26:52
略谈《古本戏曲丛刊》中的几部碧蕖馆旧藏传奇
戏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00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国际贸易(2018年2期)2018-04-04 02:09:25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国际贸易(2017年6期)2017-07-21 01:46:11
周瘦鹃的初恋
晚报文萃(2017年5期)2017-07-01 13:49:54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国际贸易(2016年12期)2017-01-06 10:23:55
清末民初外国短篇小说中译研究*——以鲁迅、胡适与周瘦鹃为中心的考察
外语学刊(2016年4期)2016-01-23 02: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