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锋
(扶风县人民医院 骨科,陕西 宝鸡 722200)
在临床上,由高能量暴力型损伤所致骨折,即为胫骨中下段骨折,其发生率较高,若处理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则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骨折不愈合、关节周围粘连、骨折愈合畸形或延迟愈合、感染等[1-2]。而采取内固定方法治疗此类患者时,可采取的方法较多,如切开复位、微创经皮钢板等内固定[3]。因此本文时间段以2018 年1 月至2019年5 月为止,选取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0 例,随机分为2 组,每个组别各25 例,即比较了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现阐述如下。
时间段以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为止,选取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0 例,随机分为2 组,每个组别各25 例。实验组年龄为20-69 岁,均值为(41.5±3.2)岁;其中女11 例,男14 例。对照组年龄为21-67 岁,均值为(42.2±2.5)岁;其中女10 例,男15 例。两个组别基础情况比较分析未表现出差异(P>0.05),可比较研究。
两组术前做好抗炎和清创治疗,采用石膏外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对根骨结节行消肿、脱水牵引等治疗,手术时机根据软组织情况确定,术前行MRI、胫骨CT 重建、膝关节X 线正侧位片检查,对骨折损伤程度进行了解和评估,并对治疗方案加以制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即取胫骨外侧面为胃口部位,将骨折端暴露后,将周围软组织清理干净,疏通骨髓腔,解剖复位时避免骨膜损伤。待达到满意复位效果后,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对患者实施内固定。采取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即行硬膜外麻醉后,将气囊止血带放置在大腿根部,以防大量术中出血,选择内踝处做切口,长约3 cm,然后插入钢板,注意切口需从深筋膜穿过并直达骨膜,将骨膜和深筋膜钝性分离后形成隧道,向隧道内植入钢板,并经X 线透视对患者骨折进行复位,无需解剖复位,确定基本复位即可没然后将两枚克氏针分别打入钢板两端钉孔处,对螺钉位置进行临时标记,然后置入螺钉固定。
两组术后均设置负压引流管常规引流,待引流液不再流出时即可拔管。采用弹力绷带对术后患肢进行包扎,并给予脱水、抗炎治疗,保持踝关节处于中立位,术后2d 可行不负重锻炼患肢膝、踝关节和肌肉,待伤口愈合、患肢消肿后,即可下床活动。
比较分析两个组别患者手术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并发症及预后效果(采用预后 Johner-Wruhs 分级[4]评估,分为三级:优:胫骨旋转5°,短缩5 mm,无成角畸形,步态正常,膝踝关节活正常,如神经血管伤、感染、疼痛等;良:胫骨旋转5-10°,短缩5-10 mm,成角畸形5°,步态正常,膝关节活动75%正常,轻微疼痛,轻度神经血管伤,无感染;差:不满足前两项要求者)。
本研究使用SPSS 19.0 软件,P<0.05 评定组间结果差异,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两个组别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个组别手术情况比较分析()
表1 两个组别手术情况比较分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两个组别(实验组8.0%VS 对照组12.0%)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个组别并发症率比较分析[n(%)]
两个组别 Johner-Wruhs 评分优良率(实验组84.0%VS 对照组60.0%)对比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个组别预后效果比较分析[n(%)]
在人体骨骼中,胫骨属于承重骨骼,周围肌肉保护较少,位于下肢,其全长位于皮下,且长期受较大压力,其骨干的中下段1/3 交接部位,因生理结构因素如横截面三棱形变为四边形,因而属于解剖薄弱部位,也是极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且发病原因多为高能量暴力型损伤。一旦患者发生胫骨中下段骨折,则恢复的难度较大,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目前可采取的方法包括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支架内固定、手法复位以及外固定等,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疗效存在较大差异,且术后极易发生愈合不全、踝关节或膝关节僵硬等不良反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此类患者,尽管其可达到一定疗效,但会产生较大创伤,且极易发生一些相关并发症,如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所以患者预后欠佳。而通过对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其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措施,其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此种方法治疗患者时,其可减少骨膜损伤,且可有效定位和复位,并能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有效的愈合。同时此种方法术中置钉操作具有较高的锚固力,且操作简单安全,还能避免缝线断裂,因而效果显著[5-6]。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更为显著,即优势在于微创、并发症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且利于患者预后康复,可用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