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良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责任制护理是临床护理中较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患者为本展开的系统化护理,责任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护理,以此增强安全管理,患者入院后便有专业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护理工作[1]。责任制护理中安全管理属于关键护理理念,尽可能规避不安全事件的出现。目前,责任制护理工作的展开,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的护理的安全性[2]。此项研究通过对CT 检查患者护理手段的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CT 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进行CT 检查患者,共计80 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从23-75 岁,平均(40.9±5.7)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从21-76岁,平均(43.9±5.2)岁。此项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①安全教育:医护人员向患者普及检查时的注意事项、财产安全等,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着重检查的安全性以及基础的保护意识。②沟通: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和患者的沟通,掌握其病情发展基础情况等,针对急危重症患者予以预防护理,便于及时的抢救工作。医护人员向患者普及检查的流程、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3]。③不良反应的预防:使用造影剂予以检测,告知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掌握患者过敏史,针对不良反应的出现予以预防。④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医院对医护人员展开定期的法律学习,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意识,定期进行CT 室检查会议,针对检查过程中的流程、操作等予以学习和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4]。⑤提高检查力度:定期对科室护理的质量予以测评,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反思;CT 室检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讨论和总结,优化相应的系统。⑥造影剂的应用: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前期阶段,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针对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在进行用药时期,医护人员时刻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身体各项指标等。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有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根据医院自制满意度评分表,百分制,满意:高于80 分;较为满意:60-80 分;不满意:低于60 分[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有头晕恶心、血压变化、药物外渗等[6]。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有排队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时间以及取单时间。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n(%)]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n(%)]
研究组排队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时间以及取单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
表3 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
调查指出,对CT 室检查患者予以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和常规护理相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检查引导后,能够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降低排队以及等待时间,提高检查的效率,确保了检查的准确性。目前,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已经逐渐完善,也普遍被应用于临床医学护理中,从患者入院后便分配医护人员予以指导,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提高安全护理的意识,规避护理安全隐患,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实施和进行,操作要规范,向患者普及相应的安全教育、着重和患者的沟通,尽可能满足其需求,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诸多患者存在病情较重或者听力丧失等,这类患者进行检查时难度较大,医护人员应该掌握较好的沟通能力,对检查隐患予以评估,时刻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CT 检查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缩短患者检查、排队以及等候的时间,提升检查的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