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荒野格局分析

2019-12-18 09:18
中国园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理市洱海公益林

左 翔

韩 旭

陈 静

彭建松*

荒野狭义上是指荒凉的原野或人迹罕至的郊野地,广义上是指生态规律起主导作用,没有人迹,或虽有人到过、干预过,但没有制约或产生影响的自然规律起主导作用的非人工陆地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湿地、草原和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的迹地等[1]。荒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土地状态和景观类型,其本身具有多种重要价值。罗尔斯顿认为,荒野具有生命支撑、经济、科学、使基因多样化和历史文化等多种价值[2]。荒野是受人类干扰最小的完整景观,被认为是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后庇护所”[3]。它既保障了生物多样性的长期持久发展,在应对人类发展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4-5]。保护荒野被认为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主动方法,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战略之一[3-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法规还未把“荒野”作为一种用地类型列出,荒野也尚未纳入保护地体系。但这并不能说明荒野是不具备任何保护价值的。荒野的范畴涵盖了现行保护地体系中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以及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特殊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遗迹为保护目标的保护地等,但远不限于这些地域。它更多涉及那些虽不具有较高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典型珍稀资源价值,但仍具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地域。也许这些地域在生态资源方面的价值看似不典型、不稀有、不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域是可舍弃的、多余的、毫无意义的。实际上相较于受到严重干扰的地区,荒野通过维持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以提供更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6],而作为自然规律起主导作用的非人工的自然环境,其潜在生态价值、资源价值和林农牧潜力不可忽视。

虽然目前国内关于荒野的认定和研究热度不高,但在国际上自美国1964年《荒野法》问世以来,已经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了IUCN-1b类保护地(wilderness protected area,即荒野保护地)[7],有22个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建立了荒野区或保护地中的荒野分区[8],显然荒野的价值在国际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不少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荒野理论体系与保护管理体系。相比较而言,国内的荒野研究刚刚起步,相对滞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较多内容是介绍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荒野概念和价值的分析[9-16];对美国荒野史[17-20]、荒野保护地保护管理体系的研究[21-23];以及介绍环境史领域重要学者的荒野研究成果[24-26],而较少关注荒野的典型案例研究。为此,本文选取三江并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大理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荒野制图分析大理市荒野的空间格局及保护格局,以期为荒野研究增添案例,为大理市及云贵高原相似地域的荒野保护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市白族自治州中部,市域面积1468km2。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洱海以西为横断山区,洱海以东属滇中高原区,海拔1386~4122m,属典型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较大的海拔落差及复杂的地形使大理市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甸、高原湖泊和湿地。同时大理市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三江并流区域的重要片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6.17%,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境内有主要河流20余条,分属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本地湿地数量较多,湿地总面积为26722.41hm2,占大理市面积的14.72%;大理市地处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市域内种子植物达182科927属3000余种,拥有苍山杜鹃(Rhododendron dimitrium)、大理独花报春(Omphalogramma delavayi)和蓝花大叶报春(Primula coerulea)等多种本地特有植物种类;有脊椎动物457种,包括两栖类20种、爬行类18种、鸟类304种、兽类85种和鱼类30种。大理市是滇西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保护好当地荒野对维护滇西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根据荒野的概念及内涵,并参照其他学者的荒野制图研究,结合大理市社会历史背景,应用经典方法进行大理市的荒野制图,所选取的数据包括:大理市村级驻点分布数据、大理市路网分布数据、大理市乡镇(街道)人口数据,以及大理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等,进而计算距聚居点的遥远度、距可达道路的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和生物物理自然度(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赋予不同权重值)4项指标,这4项指标可反映出荒野受人类干扰较少、自然度较高、距离遥远,以及几乎没有人工设施的特点。随后根据4项指标的评估结果,利用多指标评价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等权重叠加分析,得到大理市荒野质量指数地图,并进一步识别出不同质量等级的荒野(按三分位法分为3个等级),据此分析其荒野格局。

本研究所使用的乡镇(街道)人口数据来源于《2017年大理市统计年鉴》,驻点分布和交通路网数据提取自Google地图(2017),遥感影像的数据源为2017年的landtat 7影像,影像图分辨率为30m。

图1 大理市荒野等级空间分布

3 结果与分析

3.1 荒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

3.1.1 水平空间格局

从范围上说,荒野区域排除了已开发土地,位于未建设用地范围。荒野质量随距聚居点、距可达道路的遥远度和生物物理自然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人口分布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图1、2)。在荒野制图的基础上,将荒野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一些面积较小、受一定程度干扰的自然区域可以被认为具有较低级别的荒野质量(一级荒野);面积较大、较完整的自然区域可以被认为具有较高级别的荒野质量(三级荒野);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等水平荒野(二级荒野)。从荒野组成结构来看(表1),大理市一、二、三级荒野在荒野总面积中的占比分别为11.41%、36.84%和51.75%。等级较高的三级荒野较一级荒野高出40.34%,比二级荒野高出14.91%,说明面积较大、生物物理自然度较高、完整度较好的荒野自然区域在大理市域范围内占较大比例,大理市高质量荒野的储量占比较大,人为因素干扰大的区域占比相对较小。

从总体上来看,大理市荒野围绕洱海呈环带结构分布(图1)。大理市外围及中部洱海水面人为干扰小,荒野质量高,二者之间的区域呈现“孤岛化”“碎片化”形态,荒野质量较低。其中,西部(位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部分)的荒野质量较南部和东北部高;洱海水域北部中心区域人为干扰相对较小,荒野质量高;外围水域受周边城镇及农田影响,荒野质量有所下降;环湖区主要是城镇和村庄,人口密集、人为活动频繁,荒野质量最低;最外围海拔较高,地势复杂,植被覆盖度高,荒野质量高。

表1 各级荒野面积及占比统计

3.1.2 垂直空间格局

通过对不同海拔区间不同等级的荒野面积进行统计(表2,图3),结果表明:大理市的荒野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质量较低的一级和二级荒野大部分面积集中在海拔1907~2500m,在本等级荒野总面积中占比分别为99.02%和86.92%,而高质量的三级荒野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海拔2201~3500m,占比72.28%,这说明高质量荒野的分布海拔比低质量荒野要高;此外,在海拔1951m以上的范围,随着海拔的上升,一级和二级荒野面积占比存在明显下降趋势,而三级荒野具有明显升高趋势,只在海拔 2050m以上才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这也反映出随着海拔的升高,荒野质量有升高趋势。

3.2 荒野保护格局分析

3.2.1 基于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分析

划定自然保护区是大理市目前荒野生态保护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对大理市荒野具有较高保护和管理效率的保护形式。大理市一共有3个保护区:1)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理市内部分面积为556.40km2),主要保护对象是断层湖泊、古代冰川遗迹、苍山冷杉和杜鹃林;2)蝴蝶泉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00km2),主要保护蝴蝶及其生境;3)鹭鸶栖息榕树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0.67km2),主要保护鹭鸶鸟和古榕树生境。经制图统计分析(图4,表3),大理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0.07km2,保护覆盖了3.07%的一级荒野、40.43%的二级荒野和39.07%的三级荒野面积,表明大理市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对二级和三级荒野形成较大的保护覆盖,对区域内的高质量荒野地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仍然存在96.93%的一级荒野、59.57%的二级荒野和60.93%的三级荒野面积位于保护区之外,说明自然保护区对大理市荒野,尤其是生态价值较高的三级荒野还未形成完全的保护覆盖。

3.2.2 基于生态公益林空间分布的分析

图2 大理市荒野属性指标分析

表2 不同海拔区间荒野面积及占比统计

图3 大理市地形

图4 大理市自然保护区分布

图5 大理市生态公益林分布

大理市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582.90km2(包括国家Ⅰ级公益林286.01km2,国家Ⅱ级公益林2.95km2,省级公益林202.93km2,县级公益林91.01km2),覆盖范围广,涉及各类保护林地,生态公益林广泛存在于大理市荒野地区。将大理市生态公益林分布(图5)与大理市荒野等级空间分布(图1)进行叠加,发现大理市生态公益林的分布与二级和三级荒野空间重叠范围较大,反映了绝大多数公益林地均位于质量较高的荒野地区。经统计,位于二级和三级荒野的生态公益林分别占公益林总面积的23.54%和75.94%。对大理市位于公益林地范围内的各等级荒野面积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划为生态公益林地的一级荒野面积占比为1.68%,二级荒野23.78%,三级荒野54.71%。表明较高质量的二级和三级荒野是林业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且有过半的高质量荒野面积通过划为生态公益林地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生态公益林并未完全覆盖大理市的各级荒野,但因其覆盖范围广,仍不失为大理市荒野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大理市高质量荒野的总体储量较大,各级荒野围绕洱海呈环带结构分布:大理市外围高海拔地区和洱海北部水域荒野质量较高、面积较大、完整度较好;环湖区和洱海外围水域荒野质量偏低。在垂直分布上,大理市荒野等级随海拔升高有上升趋势。大理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的二、三级荒野在荒野总面积中占比较大,对区域内的荒野地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但仍有部分荒野位于保护区之外,因而目前大理市自然保护区对荒野的保护并不全面,而大理市有过半的高质量荒野面积通过划为生态公益林地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因此生态公益林是大理市目前存在的一种较为全面和高效的荒野保护形式。

表3 自然保护区覆盖各级荒野面积统计

4.2 讨论

目前,国内法规尚未把“荒野”作为一种用地类型列出。虽然荒野的概念与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中的生态保育绿地(EG2)、区域设施防护绿地(EG3)(二者属于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高质量荒野)以及郊野公园(EG14)、湿地公园(EG13)(二者属于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低质量荒野)等用地类型的概念有交集,但并没有任何一种用地类型与荒野的概念完全重叠,同时荒野也没有被明确纳入现行的保护地体系。这意味着,部分荒野既没有受到有效保护覆盖,也未作为某种用地类型加以有效利用。从荒野的潜在价值来看,荒野应被纳入保护体系,以确保其价值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会流失,而具体纳入保护地体系的哪个类别、置于何种地位,仍需根据其性质和实际情况来处理。部分生态价值较高的大面积高质量荒野应纳入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红线等保护体系内,通过严格的保护,继续维持其低人为干扰的状态,保持其原始属性,将其作为自然遗产而永久保留;另一方面,荒野虽不适合人类居住生存,但并不排斥人类开展科研、科普以及适度的参观活动,而荒野文化、荒野哲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普及需求,从这个角度考虑,对于那些适合开展生态文化保护以及游憩、科普教育活动的部分低质量荒野,建议归入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体系。在开展荒野保护的同时,促进其科研、宣教和文化价值的发挥与利用,这与荒野价值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不矛盾。

荒野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荒野的研究、推进其保护体系的建设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自然保护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自然资源与“野性”景观。

猜你喜欢
大理市洱海公益林
大理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洱海月下
大理市推行水溶性液体有机肥 有效削减洱海农业面源污染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洱海,好美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洱海太湖石
富滇银行:大理分行提供亿元贷款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