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眷临
(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杯子歌》是以杯子碰撞发声作为伴奏,结合体态律动进行即兴表演的歌曲演唱形式,其曲调源自卡特家族1931年的歌曲When I'm Gone。2009年,英国组合Lulu and the Lampshades发布其改编版You're Gonna Miss Me,首次将杯子击打声作为卡特家族歌曲改编版的伴奏。2011年,安娜•博登将其翻唱的You're Gonna Miss Me视频上传至YouTube网站,引发媒体关注。2012年,在电影《完美音调》中,《杯子歌》作为电影桥段,由安娜·肯德里克饰演的小餐馆厨师兼服务员在烹制食材时,一边敲击杯子,一边唱歌。随后她走出厨房,去往餐厅,在其所过之处,同事和顾客们也纷纷开始敲击杯子,以击杯声作为歌曲的伴奏。《杯子歌》这一音乐创新形式,随着电影的播出不胫而走,在2013年上半年掀起一轮翻唱热潮。随后,这首歌曲被制作方重新包装,以MV的形式重新投放市场,风靡一时。截至2019年2月,该视频已累计播放超过4.5亿次。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王蕾副教授是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音乐与健康》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体态律动”本土化教学与研究,被誉为宁波大学最快乐的“杯子”老师,荣获多项省市级教学奖项。
根据体态律动的教学原则,王蕾提出“人体可以通过听、奏、唱、画、动、演、玩的七种方式来感受音乐。”如《莫扎特第40交响曲》的主题就可以借助旋律的音高、节奏和曲式,用图形谱的方式来“画”出来,按照其旋律走向,用身体进行律动,身体不同的位置也可表现音的高低。
如何让音乐“活”起来?在微课“人体如何感受音乐”中,王蕾通过杯子游戏,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一起“玩”音乐。首先,她向学生说明粉色杯子代表一拍,有拍手来表示;黄色杯子为休止符,教师做出了休止的手势则表示音乐停止。随后播放King Cotton March作为背景音乐,根据教师的现场指挥,学生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王蕾通过手势的张驰度和高低来控制学生拍手音量的大小,进行音乐力度训练,通过拍手和捻指区别音高,加入黄色杯子作为休止符,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乐曲表现。
在第一段音乐结束后,王蕾又把粉色杯子叠加,在第二段音乐开始时,单用手势就让学生明白这是两个八分音符的叠加。等学生慢慢习惯八分音符,又加入休止符,使整个伴奏更富于节奏感和立体感。当然,这样熟练的操作都基于她对于歌曲的深刻感悟,指挥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演绎歌曲,十分考验教师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反应速度。在课堂教学与课程组织中,王蕾就很好诠释了一个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艺术素养与音乐感知力。
在微课“音乐的处方单”中,王蕾用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诠释“我的身体会唱歌”。她借助体态律动的捻指、弹舌、拍手、跺脚等肢体动作,带领学生切身体会歌曲《青花瓷》。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她用指尖的柔韧性来表现旋律的起伏波动,双手下滑表现下雨的肢体语言,不仅形象地刻画出旋律由高到低的走向,更直观展现出歌曲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艺术意蕴。就是这样一些简简单单的律动,却已然完美地融合于音乐之中。正如王蕾所言,“我们听过《青花瓷》可能会有点触动,一旦我们‘动’过青花瓷,我们真的会被感动。”
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只要你能发现它,就能创造它,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体态律动的场地与形式。王蕾以Cups Song作为背景音乐,在汽车驾驶座上,不仅用身体当作乐器,还利用方向盘、挡风玻璃、天窗乃至车中的饰物、手机、瓶罐等一些随手可得的物件,用身体不同部位如手掌或者手肘,敲击这些物品进行体态律动。物品材质的不同,用身体不同部位加以敲击,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以表现乐曲节奏与旋律走向。奥尔夫坚持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强调充分运用人体可能发出声音的各部位参与演奏,并对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2,这正是体态律动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2016年,王蕾受邀参与录制山东卫视《我是先生》第二季。节目伊始,王蕾全场观众提出,“音乐怎么带给你快乐,是否只有传统乐器才能够演绎音乐,音乐除带给你听觉的享受外,还通过什么与情感产生共鸣”这一发人深思的问题,将大家引入对音乐认知的全新领域。王蕾提出,“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艺术,你要去体验那种很难以言传的情绪感受;你要尝试让自己的心情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通过聆听音乐纾解心灵,从而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享受,达到“音心对映”的审美至境,这也正是王蕾所一贯追寻的音乐教育理念。
随后,王蕾又对“是否只有传统乐器才能演绎音乐”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她现场用塑料杯子奏唱《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并向随机抽取的俄罗斯留学生萨沙传授了“杯子歌”的演奏要领。杯子歌由两个部分组成,王蕾与萨沙一起喊出“one two three four”的节奏型,每一拍用不同的动作来加以贯穿,激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正如王蕾所言,“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很丰富的音乐世界,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全方位去感知它。”
在王蕾看来,“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解西方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理念,发挥音乐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使其具有民族风格,传播好中国声音。”3在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她借助体态律动教学法,结合本土实际,自创出一套MEA教学模式和与之配套的五步教学法,让学生用身体来感受音符的律动,通过音乐与身体的交互作用,获得身心的双重享受。
笔者去年在宁波大学参加浙江省师范生技能竞赛时,在王蕾的教导与启发下,结合其体态律动的教学经验,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体态律动教学法予以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个人体会。
笔者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小组织音乐社团,进行体态律动教学。我认为只要熟记敲杯子的口诀,掌握敲杯子的细节,先从慢练开始,再逐步跟上Cups Song的节奏与速度,这需要运用一些节奏简单且熟悉的歌曲作为过渡,动作上也要进行有层次的表现。
根据上述教学构想,笔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用杯子敲出基本节奏型:4/4 XX XXX X0 X| X0 0X 0X X ||,并应用于儿歌《两只老虎》;
(2)根据自己熟悉的儿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新的不同节奏型并现场展示;
(3)衔接流畅后,加入背景音乐Cups Song,配以合适的节奏型,展示旋律的层次性。
首先进行视频导入,课前给学生看一段多人用杯子作为打击乐器演奏Cups song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后进行基本节奏练习,先让学生看着视频自己琢磨,再教他们动作口诀:“拍,拍,右左右;拍,拿,放;拍,拿,碰碰;拿,拍,放”,将动作细节和技术要领传授给学生。大约用一课时,基本上全班都对节奏熟练之后,分析出只要是四拍子的歌曲都可适用。于是指导学生试奏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要求学生在内心熟记口诀,嘴上又能唱出歌词,锻炼学生手、脑、口并用的能力。熟悉之后,把最后一拍改为传递,从刚开始的几个人的小组到后面由全班人围成的大圈。
接下来进行过渡衔接与提高,在解决速度能够稳定下来的前提下,我会慢慢加快速度,当然中间也做了很多过渡连接。在反复练习之后,学生们也能慢慢跟上Cups Song这样快节奏的歌曲了。
等基本节奏型差不多都熟练掌握后,我就与学生一起设计,如加上举手拍掌和打杯子就有两个声响,体现出差异性。我也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两声部和不同的节奏型,丰富音乐的织体,进行多声音乐训练。
整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又和学生一起编创剧本,配上《杯子歌》的旋律,最终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取得不错的现场效果。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的状况,因地制宜加以解决。当然,学生的创意也拓展了笔者的思维空间,如进行多声部教学,高声部我们可以拍手,低声部可以拍地面,以此取得听觉上的不同效果,与王蕾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王蕾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去追寻音乐的“固有乐趣”,坚信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就要有阳光。据一份3178名宁波大学学生在王蕾课后的问卷星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表示教师的个人魅力很大,“让律动和音乐时刻伴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毕生发展”,这也正是学习音教专业的笔者所应努力的方向与毕生的追求。我也会怀着“快乐音乐”的理念,努力成长为一名受学生欢迎,能把音乐课上好、上活的教师。
注释:
1.参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ps_(song)
2.雍敦全主编:《律动音乐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
3.李九伟:《王蕾:做个最快乐的音乐传播者》,http://news.nbu.edu.cn/info/1008/33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