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芹
(河北省安国市大五女学区北店小学,河北 安国 071200)
语言的风格是时代的产物。迈克尔·葛里高利说;“光改变语言本身并不会改变社会条件。反过来,只有 社会和政治气候有了改变,我们才会期望重大的语言改变有可能产生。”[1]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十年政治浩劫时期,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语文教学成了政治说教。这样的历史背景,不仅使教师失去个人 的语言风格,甚至连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都不复存在,哪里谈得上语文教学功能所产生的语文教学的语言风格?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语文教师要说有语言的风格,那么,只剩下了一种划一的“说教”的风格。照本宣科 和政治的传声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语文教学的语言特征。而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轻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现行语文教学中的课文分段,总结中心思想都是十分无聊的工作,原本很生动、可读性很强的文章,老师却把学生教得昏昏欲睡。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把精美的语言、文章看作手术台上的尸体,拿着冷冰冰的刀子,不厌其细一部分一部分的支解、解剖,然后对学生说:看,这是心、这是肝┄┄把一篇篇有生命力的文章解剖掉了,活生生的孩子们的思维也变得支离破碎。学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语言,那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钱梦龙说过,由于现实原因,对百病丛生的语文教学,广大语文教师还在探索之中。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是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言语。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言语艺术。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言语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杂乱无章,必然会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语无伦次的后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尚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用语简明扼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序”是指语文教学言语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言语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科学逻辑地传道授业,令人信服地答疑解惑。这样才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获得真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沿着教师的语言轨迹,打开思想大门,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进而化知识为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师借助语言输出的信息,获得最佳的反馈,取得最佳的语言效果。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归纳起来,主要由‘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言语运用技巧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