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品质、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有效形成有重要推动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特点创新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有效增强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偏向于对学生个人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新课改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及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自身执教的八年级学生特点,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 基于学情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发生变化,这不仅对学生而言是挑战,对教师也是新的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树立新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本班学生实际学情分析研读教材内容,对课堂中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要求,在针对性细化的具体教学目标中开展有序教学指导。
比如,在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时,由于当下的八年级学生可谓是在网络发展和科技进步下逐渐成熟的一代,网络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他们对网络有天生的亲近感,这对自控力和辨别力较差的学生是极大的挑战。本课教学是在学生了解网络的双刃剑作用下,旨在让学生更加理性地面对网络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首先,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的内涵,了解网络规则,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其次,教师还要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利用其传播正能量,在正确引导学生参与网络生活和遵守网络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良好习惯。
二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进行纯粹的课本内容讲述并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收效甚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学习体验中产生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与规则同行》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小节的具体内容,在教学备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通过给学生引入新闻实例引导其分析案例,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将学生代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如举例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未成年儿童骑行共享单车逆行被大型客车碾压致死的新闻及哈佛大学图书馆被烧其中一名学生违反规定带书出馆最终归还被开除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见解,以此营造乐学的氛围,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挖掘丰富的生活素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给到的生活实例,还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挖掘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元素,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课本知识,在真实生活实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在教学《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本内容之外延伸内容,比如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新闻热点事件,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明白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同时也会付出代价,引导学生懂得责任并非全部是自愿选择的,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该尽力承担好,以此增强学生履行责任的能力,让学生树立勇于担责的意识。
四 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思想与实践并存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在真实实践活动中收获与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验证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促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组织学生到周边的校区开展法律普及的活动,通过自发设计法律小报,宣传相关的法治知识,在实践中向小区居民普法,有效提升其法治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发其他资源,通过与当地相关法治部门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其他时间协助警察工作,了解警察日常工作内容,感受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人民安定生活的重要性等。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核心素养要求,是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实际学情,保证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分析生活素材、重视社会实践等措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树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才智,2018(32):179-180.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作者简介:周春奎(1965.7-),男,安徽滁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