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0)
引言:众所周知,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基本国情建立的基础部分,而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教育的优化与升级被拉上日程。并且我国高等教育的跨度式发展模式,由精英教育阶段跨步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应用型地方院校随之产生。应用型人才主要指的是生产、制造业、工程建设、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于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征,在应用中以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下文中就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构建,以确保高等教育健康的开展。
应用型人才本就是指科学原理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人才,主要的任务是将科学原理以及新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所挂钩,对行业中的知识进行强调,此外应用型人才自身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由此来看,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应用型人才在知识方面能有扎实的自然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搭建自己的知识平台。第二,应用型人才能力方面,主要涉及到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这几种能力集中体现在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工程实践之中,因而工程类本科的课程设置上要以上述四点为核心,继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1]。第三,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在知识方面下功夫,还要在自身专业素质上进行培养,对思想政治、职业心理、人文学科等方面进行培养。
高等院校中各个专业的总学时与通识类课程所占比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学制相同的情况下,通识类课程类学时的增长那么必然导致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从而出现课时安排上的矛盾。要做到兼顾双方、全面发展,需要从学科平台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上下功夫。参照国家教育部在2012 年提出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规定下,将课程设置为主要课程与实践教学两大模块,根据专业需求严格将基础知识结构进行安排,并反复的考证与调研[2]。除此之外,课时的具体安排需要考虑前后课程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实践环节的穿插等,让课程的安排更加的科学化,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基础训练。
核心课程的进行对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说专业教育中的基础与重点。课程建设中要做到整体规划、抓主带次分别进行,通过此模式对课程之前的关系进行调整,使之以专业培养为总体目标,课程之间也能通过交流进行贯通。为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切实开展以及课程体系构建的顺利进行,高等院校可以每年投入部分资金在申报精品课程资助上,通过校方的集中式管理,实现教材的先进化。在当前进行的课程建设来看,出现了许多省级、市级、院级等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不仅在教师团队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改进氛围,还将课程建设做到自觉性,使得专业基础教育不断向上发展[3]。
实践环节可以说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践教学的执行能对整体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还能针对工科专业进行知识要点强调。实践环节重要性的科学检验,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的处理,在处理中帮助实践教学环节良好开展,并发挥出实践教学的推动促进作用,使得教学良性开展。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最首要的部分是专业培养,以整体优化思想为主,对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层面进行探究思考,重新分析与梳理专业能力与动手能力之间的关系,实现实践教学构架、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推动实践教学的展开。在这行为中不仅对实践环节中交互关系进行了强调,还对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加以商榷,在基础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具体的优化内容如下所示:
实践课程体系中将理论课程“做中学”的内容发展为实践环节;
加强对实践内容的改进,将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进行融合,从而不断更新。比如对试验课程中不必要的实践项目进行削减,并对综合性试验进行增加,必要的话可以编写进教学大纲。又或者实践环节出现更新,继而需要对原有的实践进行补充。
对相关实践环节进行连续性操作,可以实现实践成效的提升。新的实践方案中将相关的实践环节进行无间隙衔接,比如在生产实习、专业方向训练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设计,并入第七学期连续进行教学,在这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实践硬件条件,同时也可以将学习过程连接成一个连贯的动作。
建立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保障实习环节落实在实处。高等院校在履行自身教学职能的基础上,还需要与当地的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学生在校外的实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年能力,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除去教学计划提供的实践教学环节之外,创建学科之间的竞赛,是实现第二课课堂丰富的重要手段。教研专门组织人员联系省、国家级别的专业竞赛活动。
通过上述实践课程内容上的优化,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比较来看,比重逐渐增加,一些高等院校中实践课程的比重可以达到46-48 学分。再来看单独开设的实践环节,多的就有35-37 周,如果加上各类理论课程的课内试验与实训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可以占据专业总学时的百分之二十八左右,与传统的培养方案相比较来说学时的增加幅度较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和谐发展,需要实践教学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分割,建立更恰当的平衡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他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学习,帮助学生在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学习到与之相关的技能,使得自身更加灵活[4]。总的来看,现阶段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并且分解段模块化与多层次化能帮助专业构架更加适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是社会与经济变革带来的教育变迁。继而在进行培养方案变动时,要实现与社会发展的适应与区域经济特征的满足,且专业大类课程设置最为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点,在改变中既要保留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基础性,还要对专业进行方向性选择的分割,为学生自身专业能力、技能的拓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实践教学体系是现在大部分专业最为有效的能力培养途径,要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构成,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充分的考量,最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