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艳
(新疆石河子121 团第一小学,新疆 石河子 832066)
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实行个性化、兴趣引导教学有助于学生教育工作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有利于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健全人格、吃苦耐劳精神等,通过传统理论说服教育难以调动学生思想情感。因此,只有通过有效方案与途径在无形中融入德育知识,才能确保德育教育有效性。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渗透德育知识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思想引导、品德意志教育。首先,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美好品德。其次,渗透德育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提高综合素养、文明懂礼,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同时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较为理论化,缺少实践性,学生个性情感意识未得到重视。当前,多数教师注重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行为是否符合行为规范,缺少学生心理与情感考虑,一味的强调死记硬背、生字词语默写等,完成作业即算完成任務要求。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更注重就业与个人职业发展。尽管小学与学生就业有较大距离,而当前德育教育重视度的增强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因此,过于重视智育教育并成为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标准。义务教育时期,因为人才竞争影响而忽视德育教育,多数教师注意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诗词、阅读文章的背诵,缺少学生人格教育、思想意识树立关注。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可以从情境创建、丰富教学资源、实践活动多方面展开,从而确保语文德育渗透有效性,寻找符合该阶段学生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理论教育,更加形象、生动的渗透语文德育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基石。
小学语文课程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性,教师单一的灌输、说教方法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相应情境有助于学生思想意识调动,保证德育有效性,教师创建满足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环境。
比如,在《长城》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班级人数划分为3 组,各组选择2 名导游并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由小组成员提问。此时,教师帮助答疑解惑构建和谐氛围。该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问题设计展开情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并引导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对勤劳的人民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德育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还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主动挖掘教材内容。基于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入分析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全面发展。
例如:学习《王二小》一课时,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文中了解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表达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其次,谈话。小朋友,你们今年多大了?有一位小英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有一首歌唱的就是他,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学习王二小的爱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经过实际生活发挥德育效果,抓住有效时机做好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无形中得到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展开德育教育,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立足于生活渗透德育知识。因为当学生融入到实践活动才能有更多感触,从而排除落后文化影响,将德育教育深入每个学生心中。语文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主题阅读或选读文章引导学生阅读。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演讲、画板报、演讲等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感受语文知识的神奇之处并受到思想引导,提高语文素质发挥语文育人功能。该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实践活动可行性以及各年级学生分层教育;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动画、影音播放渗透德育;高年级学生可组织诗歌朗诵竞赛、名人事迹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达到内外育人的融合,让德育教育真正的融入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知识需要教师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挖掘教材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完善人格。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展开德育教育,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更好的体会德育精髓所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