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德勒兹哲学思想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2019-12-17 23:08:20赵婧含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内在性概念性德勒

□赵婧含 中国传媒大学

一、内在性平面与艺术体验

关于德勒兹的哲学论述中“概念”“内在性平面”及“概念性人物”这几个观点,是作为其重要的内容。对于创造哲学概念而言,制造概念平台的“内在性平面”,才是一个新的概念生成的基础。哲学总是展现出一个强有力的,非零散的整体,尽管它依然是开放的:一种无限度的一统,一个把概念统统纳入一个独一无二的唯一平面的总括。在进入艺术创作之前的过程中,创作者始终要进行艺术体验,要处于一种能够体验到其创作所要生成或表达的境界之内,在此氛围中不断去思考。艺术体验作为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也就如同德勒兹所言的进入一个“内在性平面”中,在这个无限的平面内去装配,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积累,这不仅需要创作者头脑中所设想的平面,且需要在此平面,以及不断生成平面的变化过程中,去开拓自身的思路。

在这个基础上,哲学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路径。这里所谓的衔接点,主要是指场域中的事件是可以相互连接并关联起来的,具有无数的可能性。艺术创作过程中,可借鉴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多种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或许在一次创作中并不能完全呈现,而需要借助更多繁复的创作,才能给创作者提供更多思考与灵感的源泉。

二、平面的建构与艺术构思

德勒兹哲学中关于平面建构的理论,首先提出了内在性平面的概念,内在性平面就是一个思维图景。思维作为一个先验的存在,在思维的过程中大脑始终是处于思考着不可思考的内容。这种思考是与平常的定见或是确定的习惯所相互区别的。

德勒兹哲学中平面的建构就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角度。依此角度,在选择好怎样创作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这次创作结束的时候,而怎样不停地处在创作的氛围或是环境下,就需要不断打破定见与自身的习惯,让创作永远处于一种不可能的状态里。这种不可能的状态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突破自身局限,不断有新的想法或是灵感的迸发而进行的,这是非常艰苦的一个过程。但也是艺术创作者不断发现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

在艺术创作中,很多创作者经常会遇到类似“瓶颈”或大脑空白时期,但依德勒兹而言,这种情况与进入一个平面去创造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建立在平面上的内容是进入一片混沌的境域,而艺术创作有时又需要去不断地打破这样的境域,以期达到“悟”的效果。日本青年艺术家小松美羽,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先让自己进入一个艺术状态之中,进入状态之后再去设想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小松美羽的大部分作品都与童年经历相关,而她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天地的守护神》也即来自她自身的感受与灵感的契合。

艺术创作也是同样,当一件艺术品被产生后,其创造的过程也就相对结束了,但怎样在更多的可能性上挖掘不同的创作思路就需要创作者自身能够突破其所在的局限,发掘更多的可能性。最难的应当是对自身形成的固定模式的突破,要不断地产生出新的更多符合自身规律,又要打破自身限制的艺术作品。在某些艺术创作中,并非要创造出新的内容才算创新,而是在某种概念上进行颠覆。就如波普艺术倡导者安迪·沃霍尔,他出名的作品布里洛盒子,一个极普通的超市中随处可见的肥皂盒,却因为他的包装层叠与复制改变了其原来的性质,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艺术创作不仅是在艺术作品原先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还要在更多的角度上进行思考。

三、概念性人物与艺术传达

德勒兹关于概念性人物的观点来自笛卡儿“我思”的例子。在例子中,哲学史不应忽视对此类人物的研究,应当通过平面研究他们的变化,通过概念研究他们的类型。哲学不断地引出概念性人物,而且让他们个个都活灵活现。概念性人物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创造概念并把概念表现出来的一类,可能会是人,也可能不是,所以概念性人物与概念性角色不是一回事,概念性人物作为他者而并不是“我”的代称。

艺术传达有多种可能性,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些艺术创作可能是一气呵成,而有些可能就需要不断地重新打破旧有的创作,不断创造新的创作。是一个看似循环往复,但实则却是不断在变化的过程。因为概念性人物与内在性平面互为预设条件艺术创作也如此,创作者认为创新的内容就一定是有价值或是有突破性的,这就需要从艺术作品对于艺术史或整个社会来进行考究。艺术传达在方式上对于创作者是一个考验,甚至说对于艺术创作者是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

毋庸置疑,德勒兹哲学思想中“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的解读不仅指以上所粗略分析,同时这种概念与艺术创作在某些方面上达到契合。德勒兹哲学思想的外延更为广泛,在此只从一个角度入手,借入这些哲学思考的方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一个更广的思考层面。作为一个整体的思考过程,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是不可能截然分开而言的。哲学思想的深度带入艺术创作中,本就扩宽了对于艺术创作的切入点,以新的思考角度探索更为广泛的艺术创作的应用,给予艺术创作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内在性概念性德勒
寻找德勒兹
如何“机器地”思考伦理学?——以德勒兹《反俄狄浦斯》为分析中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2:54
未来主义
睿士(2020年5期)2020-05-21 09:56:35
精准把握错因有效分析纠正
“阿尔巴尼亚圣女”中的性别越界
夜郎古国游乐园剧院概念性方案设计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41:36
心外无理新解
强德勒红心柚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浙江柑橘(2016年1期)2016-03-11 20:12:31
思的内在性与超越——列维纳斯对原初经验的现象学考察及其伦理学与神学效应
现代哲学(2015年5期)2015-12-04 05:50:53
概念性知识对维、汉语小数读法的影响
语言与翻译(2014年2期)2014-07-12 15: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