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促进非遗传承的发展模式及途径研究

2019-12-17 23:08:20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昆曲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吴 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只有不断继承传统,才能不忘初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代同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无数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与精神内涵[1]。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绝不能遗忘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应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了解中国以往的辉煌文化与历史,使人们产生文化自信。

一、充分挖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勿使其消失于历史长河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很多事物变得非常渺小甚至经常被人遗忘,只有被记录被保留下来的才可以出现在后人眼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如果我们不是这一领域的爱好者或专家,我们甚至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包括什么,也就不可能让其完好地保存下来,只会让这些优秀文化在时代发展中慢慢消失。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更好地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我们就要充分挖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内涵,并将其融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

二、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赋予其生机与活力

我们都知道,文化有其时代性,所有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必然会带有一些时代烙印,这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但时代不断发展,历史不断革新,没有哪个时代的物品可以在接下来的历史中永远保持不变并永垂不朽。即使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的筛选保留了下来,但不代表它们可以永久保存下去,现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长久地保持其生命力,就应不断创新与完善,与时代发展同向,而不是固守曾经的辉煌。文化产业如果想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更应重视这一点,让这些优秀文化在保留其精华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元素,让它们与当今时代更加契合[2]。例如,昆曲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昆曲多受老年人喜爱,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他娱乐方式的兴起,昆曲便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昆曲继承人们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保留其本色的同时积极创新,将昆曲的表演与现代舞台技术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更震撼的视觉效果。同时,昆曲继承者积极创新昆曲曲目,不断创作新的作品,让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追捧。昆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它在创新后又重新闪耀在人们面前。

三、重视传承人,一代代流传不息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传承人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传承人负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保留并流传下去,使之不会默默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这些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不断追求高利益、快速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节奏则略慢,导致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愿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拥有传承人,才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四、将非遗传承与商业文化结合,不断注入生机活力

我们不能否认,当代社会中人们做事情很多都抱有一定的目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了一种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单一规定与责任,不会有大批人才投身其中。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相结合,很多商业人士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也会投身到开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文化产业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文化产业,就是将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的一种产业,在发展文化的同时获取利润。所以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文化核心与传统技艺的前提下,适当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人自发地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更广泛地接触这些优秀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家的视野,成为人们日常接触的文化。这样一来,既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又可以保证其传承。

五、文化产业与政府合作,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只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持,也需要国家和政府引起重视。如今,国家对文化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3]。所以,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寻求政府的支持,获得资金支持或法律保障,让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障。文化产业在保护这些优秀文化时,资源和能力相对有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不够到位,政府的支持无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让其更好的传承。

六、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络,开拓非遗发展的新途径

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以往大不相同,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更多的文化产业将业务拓展到网络上,实行线上线下共同经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较为传统,人们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里陈列的展览品联系在一起。长此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在传承的道路上远离市场,远离大众,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文化产品。

利用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号召更多人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在淘宝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如故宫淘宝,一经上线就受到广大青年人的欢迎,让故宫以更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一改之前庄严肃穆的形象,也让故宫也借此重新“大火”了一把。这正是基于淘宝对年轻人的了解和创新理念,让这些文化产品在传承的同时创造了新的价值。阿里年货中曾经推出了“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活动,又一次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轻松获得数万关注度,在互联网平台上吹起一股“非遗春风”。利用网络平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的正确选择,让非遗文化走近生活,才会在生活中不断吸取新的灵感,不断在新时代中充实自己,永葆生机与活力,不断地传承下去。

七、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传承非遗文化

文化旅游产业就是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一般来说,旅游地点多具有文化特色,人们旅游也是为了感受其中包含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较好的地区,一般是比较封闭落后的地区,正因如此这些地区没有受到过多的现代文明冲击,使得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保存下来。文化产业可以与旅游产业合作,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地区进行保护与开发,在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下开发旅游业,让这些保存完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这些地区,人们感受到纯朴的风气,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亲自感受它们的魅力。

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不但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增加当地收入,改善当地产业结构,让当地拥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在当地人享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利益后,就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重视,在富裕的同时也将资金反用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持当地的旅游吸引力,当地人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产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下繁荣发展。

结 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珍宝,展现了中国文化繁荣的历史,也是我们民族昌盛不衰的象征。通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到那些时代的风情样貌,并激励自身不断地前进。文化的力量在于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让我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人民提升自我的需要。文化产业中多种途径相结合,终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注入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昆曲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昆曲
幼儿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0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2
补园和昆曲
苏州杂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8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遗产保护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3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