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名师工作坊”是近年来高校内部新兴的教师之间的互动模式,而成立工作坊的意义在于能够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名师工作坊”就是在知名教师的领导下,集合广大教师中的有志之士共同研究、发展,从而达到促进教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实践证明,音乐类“名师工作坊”成了联系各个高校的桥梁,并且有效地带动了教学的发展。但音乐类“名师工作坊”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还属于相对“空白”阶段,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笔者将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以美育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探索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的建构内涵及其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若要论“名师工作坊”的构建内涵,就必须追根溯源,从“名师工作坊”的起源谈起。“名师工作坊”源于近年来国内各地民间的教育机构或私人组织、兴起的“名师工作室”,而成立工作室的目的也非常简单,主要是用于机构与机构之间或是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在这些工作室逐渐发展壮大之后,更多的人了解了工作室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名师工作坊”相继成立。高校的“名师工作坊”与众多民间工作坊不同,除由专门机构负责、有着较为完善的体制以外,在研究与交流的内容上也时刻牵动着高校理论与教学的发展。
对音乐类“名师工作坊”的构建来说,近年来发展较为完善的工作坊并不是很多,而构建音乐类工作坊的经验也基本上是源于其他的基础学科,如数学、英语及美术专业的构建经验。虽然学科不同,但工作坊的构建初衷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将来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一核心思想的支撑,那么辛苦建立起来的交流平台便会成为教师之间相互诉苦的“茶话会”,工作坊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合作、交流的形式除能够更轻松地完成工作、获得能力的提高之外,对学科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名师工作坊”的一项重要职能便是促进学术研究创新发展,与此同时,音乐类工作坊的构建与发展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1]。众所周知,音乐类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有着固定的公式;英语有着固定的语法;美术也有着固定的手法。而音乐专业除了专业种类繁多,其本质又极为抽象,很多知识与技能需要依靠学习者的领悟能力来进行理解。例如,诸多的乐器、歌唱的技巧,往往是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师也是根据自身丰富的经验来完成教学。所以,在诸多音乐类的专业中,很难形成固定的理论与方法也是阻碍工作坊构建的因素。教师之间因为方法之争无法达成共识,工作坊的成果便迟迟得不到发展。所以,构建高效音乐类“名师工作坊”一定要统一思想,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探索专业领域中更多未知的知识,这样的“名师工作坊”才会有更深刻的内涵。
我们知道,音乐专业中的技能与知识均属于较为抽象的领域,如果高校中的“名师工作坊”以研究技能、技巧或理论研究为主要任务,无疑会遇到诸多的阻碍。所以,关于工作坊的目标与任务,我们必须找到所有教师都能达成共识的方向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工作坊良性且更长远地发展。
美育教育是当下艺术教育中比较热门的领域,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与政策的支持,美育教育也成了新时代的刚性需求。正所谓“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更需要美育的支撑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所以,不论是从专业领域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学需求的角度来看,美育教育都应该成为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中教师研究与交流的重点。每位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上有着不同的方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能够培养出技能全面的学生便是成功的教师,旁人也无话可说。但是对于美育教育来说,方法的不统一则可能对学生形成误导,从而为学生建立起错误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而“名师工作坊”的教师队伍多为层层选拔出的各个学校中德才兼备的精英教师,只有教师与教师之间达成一致,共同对美育教育进行研究,才能将如何教学进行统一,有了工作坊的引领,美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得以实施,其教学的方法也会更加权威,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名师工作坊”在美育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美育教育并不是随口说说便能进行教学的,而是需要教师对音乐艺术有着较深的领悟与理解,才能将抽象的音乐表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美的认识。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对美的理解有着统一的认识,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都能造成审美上的差异[2]。所以,如果每位教师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育教育,那么美育教育便无从谈起,教师的观念不统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会造成阻碍。当然,美育教育也有着非常系统的体系,如美育的概念、美育教育的方法等。一名教师如果不系统地学习美育教育,对美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便无法更好地进行美育教育。与此同时,“感同身受”是音乐艺术教师实施教学的必备技能之一,只有深刻地理解了美育,自己能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才能将这些美的理解传授给学生。所以,将美育教育当作一项课题,先在“名师工作坊”内进行学习与研究,通过德高望重的名师的指点,然后形成统一的方案将美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这样便能开展更加规范的美育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美育教育体现了一个人对美的理解,这与音乐艺术中的音乐审美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审美与音乐都非常抽象,因此,音乐专业中的美育教育对很多教师来说的确是一项不小的难题。很多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较高的地位与影响力,在专业教学中也能够驾轻就熟,但是如果让他们进行音乐美学教学或者进行美育教育则不如主修专业那样得心应手。“名师工作坊”作为教师交流的平台,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名师或主席的指点学会相应的美育教学方法,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并汲取别人的经验,美育教学的方法由此得以丰富。“名师工作坊”的构建进一步证明了学习与交流作为社会生存的重要性,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能够获得更长远的进步,如果只是“闭门造车”,那即使再德高望重的名师,也终将被社会发展所淘汰[3]。
众所周知,美育教育虽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并不是一马平川,对美育教育的提倡也是近年来才成为主流。以高校音乐教育为例,之前,我们过分重视专业的技巧发展而忽视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学生由于对美的理解不足而造成专业技术停滞不前的情况,同时说明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美育教育已经变得刻不容缓。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如果仅凭一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广美育教育显然不切实际。“名师工作坊”为美育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将思想与内容传达至学校的每个角落,美育教育也可以落地生根,结出更饱满的果实,这也是美育教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的建构内涵出发,阐述了高校音乐类“名师工作坊”构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名师工作坊”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可以说,美育教育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的进步速度。“名师工作坊”的意义在于教师要系统地研究如何进行美育教学,将抽象的知识更从容地讲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