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新开学校,辽宁 盘锦 12420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阵地,是初中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将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也就是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根据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促使學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文在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从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三方面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开展新的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时,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从非学习状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内容上,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珍视生命”时,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我采用了课堂导入生活化的方法。首先,我组织学生阅读两则新闻:(1)某学生因考试成绩差而自杀;(2)汶川地震中诞生的婴儿。然后,我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思考有关“生命的意义”的问题,并充分讨论这两则新闻带给自己的生命启示。这时,学生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认真思考和讨论。最后,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我可以更好地引出本课的主题“我们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由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以及身边人的经历入手,可以很快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生命的不易,从而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跟随教师的思路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或感兴趣的环境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搜集存在于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创设能够满足学生代入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经历分析、思考与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学习中感受生活,从而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采用了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方法。首先,我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假如你是一个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买到了假的商品,你该怎样申请赔付呢?这是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让学生迅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然后,我带领学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保护,让学生充分感受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可见,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道德法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带着兴趣学习相关知识。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相关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主动实践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挖掘生活事例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并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例如,在教学“深深浅浅话友谊”时,我采用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方式。首先,我选取了一个主题“我最好的朋友”,并组织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课堂讨论,主题的焦点可以是“你认为好朋友的意义是什么?”“你眼中的好朋友是怎样的?”……这些贴近学生生活、议论性较强的话题。然后,在经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分享后,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反例引导学生阐述朋友的真实意义,如“好朋友做错了事情,你该怎么办”,让学生积极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意见,并在自主讨论与探究过程中及时补充和解答学生的观点和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从生活案例入手,引导学生真正认识生活中的朋友,清楚朋友的意义,甚至通过朋友进一步认识自己,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友情观。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