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荣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第三小学,广东 梅州 514600)
小学是学生第一个步入的集体,是学生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应当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开展德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兼优的人才。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应该摒弃常规的教育手段,根据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来开展德育工作。最终,德育工作的时效性被保障,学生幸福感提升,具备优良的责任感,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非常关键,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具有指导作用。除了关注学科成绩,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德育的认识,便于小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养成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中,教师都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为人处事,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对小学生进行启蒙,培养其德育综合素质,使之受益终身。依据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背景及要求,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使之具备较高的德育教学能力,实现德育教学工作优化,通过培养,使小学生具备相关德育素质,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新课改中重视有效教育,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应当与每个学生都建立良好的交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生活,掌握所有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用自己的一颗真心感动每个学生,在沟通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愿意主动亲近教师。只要班主任发现学生存在不正常的情况,必须要立即和该学生交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重大的挫折,教师应当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将该问题迅速准确的解决,给学生足够的关系。如果学生缺乏自信,教师必须要经常鼓励该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其自身的行为与思想会对学生形成极大的影响,班主任要利用好自身影响力做好德育渗透工作。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必须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时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以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无论在与学生还是其他人员接触时,都要做到礼貌、谦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要树立学习与进取意识,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及时帮助学习困难间的学生进行补习,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观察能力。学生在校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会与班主任产生接触,老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为起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班主任应发挥模范作用。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方面,使学生愿意和班主任做朋友、能够将心里的真实想法倾吐出来;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礼貌待人的意识。只有与学生多接触、勤沟通,才能掌握班级里学生的情况,了解其想法和性格特点。在进行德育中,做到既能捕捉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又具有较强针对性。在行为举止方面,班主任也要加强自我约束,时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只有注重提高自身素养,才能为德育教学做好铺垫。
班主任若想让学生听自己的话,那么处理好学生和自己的关系就十分重要,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会信任班主任,学生才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向班主任吐露自己最近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班主任才能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另外,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那么班主任在课堂上讲再多的安全防范知识也没用,因为学生不信任班主任,那么学生就不会听从班主任的安排。班主任可以经常去和学生交流,并学会尊重学生的意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予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有人关心的。这样,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进行安全教育和德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在学校里面良好的品行的学生更加受老师喜欢,这种行为也就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外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和向往。但是他们缺乏理性思维,没有对事物的正错判断能力,往往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这时候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德育工作中,一方面,班主任要从小事着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予以纠正,如随地吐痰和说脏话等。同时要利用宽严相结合,奖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指导他树立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监督下完成对良好习惯的巩固,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准备。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重中之重。作为班主任要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成为榜样,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注意学生的共性特征,还要关注他们的个性特点,要懂得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给学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