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律类课程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法律类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意义重大。结合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的教学现状,根据法律类课程的专业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本文拟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學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法律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
关键词:法律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D64;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9-0232-02
作者简介:张旖(1988-),女,新疆石河子人,硕士研究生,新疆司法警官学校应用法律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发挥育人全力,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实现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新疆司法警官学校作为新疆司法行政系统的人才培养基地,法律类课程是我校五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承担着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学警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化法治教育,吸收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夯实学警专业知识,培养更多的政法骨干力量,以维护自治区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一、法律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法律类课程为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了平台
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法律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警的法律素养,更有助于学警充分了解我国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体现了部分道德精神,蕴含着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等道德体系的价值判断。因此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
新时代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律类课程思政教学是贯彻好、落实好法学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法治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学警首先要在政治上高度认同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二)法律类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学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法律人的行为标准与底线,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法治尊严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需要通过法律知识教育、社会认知教育和法律道德教育①三个层次得以实现。其中法律道德教育包含了法律思维与道德两个方面。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关系密切,通过将思政教学融入法律专业课程中,有助于学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法律类课程开展思想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一)法律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一方面,思政教育融入法律类课程的力度不够。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法律教育以学习西方经典法学理论为主,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很多教师、学生没有从国家、社会与文化的角度将法律与政治相结合。
另一方面,现有的课程思政理论与法律课程思政化的研究成果较为薄弱。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加以实现。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立的教学体系与师资。这种独立性造成了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脱节。基于以上原因,法律专业的教师很少会从大思政的角度探讨如何将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因此导致思政教育融入法律专业的研究成果有限,示范性较为薄弱。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让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成长起来。所以,要加强法律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治教育的联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警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课程思政化的趋势下,解决法律类课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问题,迫在眉睫。
三、法律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设计
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针对如何在法律类课程中贯穿思政教育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分析教学对象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为谁教”这个首要的问题。“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法实现全方面教育的目的。结合我校学警自身在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与警察类院校对政治素质的特殊要求,在开展法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遵循教育规律,以学警的个性化发展为目的,探索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
(二)明确教学目标
我校以培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司法警察和基层法律服务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合格的法律人所具备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灵活的应用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必须具备法律思维能力与人性的良知,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理性、客观、公正,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这是在法律类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
因此,法律类课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第一要秉持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学目标,在传授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警的法律思维,传递正确的法治观念。第二,要突出法律类课程的育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发挥本专业、本课程的特色,提炼爱国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促使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把学警培养成为新疆民主法治建设的坚强捍卫者。
(三)筛选教学内容
法律类课程系统庞杂,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可在法治理念、法律职业道德、法律文化等方面将本门学科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教师一方面要宣扬与体现社会主义主体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在不影响专业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对教材深度开发。如在宪法课程的讲授中,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的产生、制度体系的保障相结合。在法理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的讲授,让学生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遇到的挫折,最终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诉讼法的讲授过程中,可以程序公正为切入点,让学警对法律的公平、公正形成深刻的认知,促使学警接受道德教育,增强法治观念。
(四)创新教学方法
要真正实现法律类课程思政教学,还需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遵循学警的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警通过认知、情感与行为参与课程学习。通过适当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1.开创专题化教学法。由于不同法律学科在专业性质方面存在差异,部分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因此在法律类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凸出专业性,又要融合思政教育,建议采用专题化教学法。即根据课程内容的阶段性要求,教师可引导学警针对某个社会热点或学警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警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将法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现象相结合。专题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警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法律专业课程。
2.打造多种类教学实践平台。建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社会相结合,将教学实践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通过模拟法庭、法院听审、单位实习等实践活动,增强学警的职业认同。将“忠诚”、“担当”的职责使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实践课的活动中,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帮助学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法律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是在非思政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加强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需要,对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推动的作用。法律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在法律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做到保持专业特色,又要深挖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法律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学警实现正确的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
[ 注 释 ]
①李楠.法学教育中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探讨(上)——〈评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7(7).
[ 参 考 文 献 ]
[1]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