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2019-12-16 10:45侯兰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协调性成渝

张 祥 侯兰功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地区城市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成渝城市群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中最具潜力的区域[1]。对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性的研究,可分析判定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类型,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揭示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西部城市和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城市群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其于1957年首次用“Megalopolis”来描述美国东北海岸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希尔斯布鲁到弗吉尼亚州的菲尔法克思之间的城市密集地区[2]。此后,大都市带和都市(城市)连绵区、都市(城市)带、城镇密集区、城市(城镇)群等诸多概念都是研究该事物。国内关于城市群的首部专著是姚仕谋先生所写,他认为城市群是以区域范围内一个或两个大城市为核心,依托交通网络及信息网络,将城市整合成相对完整的“集合体”[3]。然而,在推动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平等、经济发展不协调等原因导致了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城市群内部也出现了中心城市发展脱离整体水平,部分城市发展协调性较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衡量和分析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对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协调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关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研究集中于城镇化与人口、经济、产业化、交通情况、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及城市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孙平军等[4]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概念建立综合评价指标来测度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杨忍[5]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路网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县域城镇化率的道路交通影响及其空间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王芳萍等[6]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分析计算了西宁市土地利用效率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方创琳等[7]系统解析了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基本理论框架。梁栋等[8]建立空间统计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整体协调性。宋宇宁等[9]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关系。

国内学者对于成渝城市群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对时空变化的分析,主要包括人口空间流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变化等;二是对整体空间以及城市发展的研究,如交通可达性研究、旅游发展研究、居住适宜性研究等;三是对重点城市进行城镇化路径以及发展模式的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率时空变化,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发展水平与整个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性,根据成渝城市群各城市协调性分析结果,为成渝城市群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成渝城市群位于长江中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集聚中心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成渝城市群范围包括四川省除三州与攀枝花市、广元市以外的各地市及重庆市部分区域,具体包括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15个市以及重庆市的部分地区[10],如图1所示。该区域总面积26.37万km2。2016年底成渝城市群范围内平均城镇化率为49.88%,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57.35%,城镇化发展相对落后。

图1 研究区域范围Fig.1 Scope of study area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耦合协调是系统或运动形式之间彼此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影响的现象,本文研究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参照相关耦合协调性模型,采用以下公式表征城镇化协调性[11]:

式中,D为城镇化协调性,C为单个城镇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群几何平均城镇化率的耦合度,T代表单个城镇化水平和整体城镇化水平规模综合水平指数,反应了二者整体的发展水平。耦合度C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式中,f(u)为单个城镇城镇化率,g(e)为成渝城市群整体平均几何城镇化率。T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式中,α,β分别为f(u),g(e)的贡献份额。根据王少剑等[12]的研究,α,β的取值对整个系统计算耦合协调度影响不大且二者同等重要,故α,β均取值1/2。

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1999-2017年《四川省统计年鉴》与《重庆市统计年鉴》中的人口部分。考虑到数据的稳定性,节点城市的阶段性城镇化率以每3年的平均值来代替,基于调整后最新的行政区划,对调整前的行政单元数据进行归并处理。空间可视化分析所需的矢量数据来源于国家1∶5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率时空变化分析

1999年与2002年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率两极分化严重(图2),多数处于较低城镇化水平(40%以下),2002年底仅重庆和成都两市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重庆市城镇化率为42.78%,成都市城镇化率为43.60%,其他各市城镇化率均低于30%(表1),没有中等城镇化率(40%~50%)的城市。除成都与重庆外,其他城市间城镇化率差异并不十分显著。2011年泸州与绵阳两市进入中等城镇化率水平,截止2011年泸州的城镇化率为42.69%,绵阳的城镇化率为42.99%。成都与重庆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重庆市(这里指整个重庆范围)的城镇化率达到85.06%,城镇化水平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总体来讲,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集聚式辐射分布状态,中心城市周边区域城镇化率水平普遍高于边缘地区。截止2016年底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步入快速发展快车道,但高城镇化率水平的城市仍然只有成都和重庆两个,地级市中除资阳与广安两市外,其他各市城镇化率均进入中等城镇化水平。1999-2016年中等城镇化率水平地区分布从零星式的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片式的带状分布,城镇化率由中心城市成都、重庆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发展走势明显。

通过对各年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折线图分析来看(图3),1999-2016年以来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特别是2008以后各城市的城镇化率稳步提升,重庆市城镇化率逐渐趋于平稳状态,变化缓慢。从图3和表1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特别在2011年以后城镇化水平上升明显,1999年平均城镇化率为18.5%,2016年平均城镇化率49.88%,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递增,城镇化水平在地域上均有明显差异。成都与重庆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成都市城镇化水平最低为32.8%,最高为70.62%;重庆城镇化水平最高为89.03%,最低为42.30%。由此可见,成都与重庆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多,经济实力雄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市群外围城市城镇化水平上升较为明显,其中,眉山由于离成都距离较近,受成都的辐射影响,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质量均得到了较大提升,其城镇化率由1999年的11.80%上升到2016年的45.07%。

表1 成渝城市群各地市城镇化率统计表(单位:%)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urbanization rate of cities in Chengdu-Chongqin gurban agglomeration(unit:%)

图3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时间变化图Fig.3 Time vari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从空间看,城镇化率受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大,重庆与成都是成渝城市群中的两大中心城市,两者对周边的城市城镇化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另外,成渝城市群南部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如泸州、宜宾等城市。2016年底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以中等城镇化率(40%~50%)为主,区域整体差距变小,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趋于稳定。由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成都、重庆与成渝城市群整体的城镇化率差异越来越大且大幅度领先整体的城镇化率。大多数城市的城镇化率逐渐接近成渝城市群的整体城镇化率,到2016年底只有达州的城镇化率与整体平均城镇化率差距较大。整体来看,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已经逐渐趋于稳步上升水平。

图2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图Fig.2 Spatial change map of urbanization level i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2.2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性分析

运用协调性计算模型计算单个城镇化水平与整体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协调度整体较低,除成都、重庆外全部表现为不协调。2016年达到弱度协调(0.50以上)共2个城市,占整体城市数量的12%。特别在2008年以前所有城市处于0.50以下,处于不协调状态(<0.50),2005年协调度达到0.40的城市共13个城市,占城市总数的81%。1999-2001年协调度最大值为成都市,0.46;最低为南充与广安,均为0.29。2002-2004年最高为成都,0.48;最低为宜宾市,0.30。成都市与重庆市协调度一直处于0.40以上。成都市经济发达,城镇常住人口比重大,经济实力雄厚,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其协调度较高,居成渝城市群各市之首。其他作为成渝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受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这些城市的城市常住人口不断上升,社会经济水平发达,这些城市的协调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2个中心城市加14个地级市城镇化协调度呈上升发展态势,截止2016年底所有城市的协调度均大于0.46,呈较为协调状态。总体上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城镇化协调度呈较低水平,但是区域间协调度存在差异,中心城市协调度一直处于领先。

根据协调性计算结果划分成渝城市群节点城市与整体城镇化水平协调性,结果表明:(1)成都与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其经济、交通、人口等优势明显,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整体城镇化发展水平,两者在2008年以后耦合协调度D一直大于0.50,因两者发展速度较快而脱离整体发展水平,故计算得出的结果为两者从2008年以后城镇化发展与整体不协调。(2)2011年以后成渝城市群整体城镇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整体城镇化率也在逐步提升,地级市协调度计算结果均在0.44<D≦0.50范围内,故在2011年以后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与整体协调。(3)因受与中心城市距离、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等影响,德阳、绵阳、自贡、乐山等城市的协调性要高于其他非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与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协调性较高,而广安、宜宾等城市因其离中心城市距离较远、自身经济发展滞后于其他城市等因素,虽然与整体是协调发展但是协调性要低于其他城市。(4)2008年以前所有地级市的城镇化协调度均低于0.45,这些地级市的城镇化率水平为低城镇化率,故当D小于0.45时城市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发展缓慢,与整体表现为不协调。图4为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度时空变化图。从图4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内协调度呈南北高中间低格局,空间演变轨迹不明显。成都与重庆一直表现为初级协调,从表2也可看出成都与重庆一直保持较高的协调度(最高分别为0.54与0.57),其协调性等级高于其他城市。由图4可看出,成渝城市群其他城市协调度均呈现出上升态势。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城市群的西北部,代表城市为德阳、绵阳,2016年德阳的协调度为0.49,高于其他地级市。协调度相对较低城市主要位于城市群的中部,包括雅安、资阳、眉山等。

表2 成渝城市群各地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Table 2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图4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度时空变化图Fig.4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map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degree i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根据表2资料统计:2005-2007年,协调城市2个,不协调城市14个;2008-2010年,协调城市5个,不协调城市11个;2011-2013年,协调城市13个,不协调城市3个;2014-2016年,协调城市14个,不协调城市2个。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协调发展类型的城市个数在不断增加,2011-2013年迅速增加至13个,因城镇化发展缓慢导致的不协调的城市在2014年已经全部转化为协调。协调度较低类型的城市个数先增加后减小,城市发展先趋向于协调再趋向于高度协调。成都与重庆一直因发展速度快于整体水平而处于不协调状态。

3 结论

本文首先对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成渝城市群内部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6年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城镇化发展在时间、空间、协调性方面的变化如下:(1)1999年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率整体水平较低,但是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城镇化率远远超过整体平均城镇化率且在后面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重庆与其他地级市、区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状态,成都城镇化率在2005-2008年之间快速提升,在2008年以后趋于平缓。(2)城镇化水平围绕成都、重庆呈现辐射态势发展,西部和南部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地区;2016年底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以中等城镇化率为主,区域整体差距变小,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趋于稳定。(3)1999-2016年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没有同步跟进,地域差距较大。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脱离整体平均水平呈快速发展不协调状态。其他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因与中心城市的距离、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等原因导致在2005-2013年间基本处于低协调度以下。2014-2016年整体耦合协调度在不断上升,整体趋于平衡状态。

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及与整体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城市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较大,今后应将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宜居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等作为促进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将GDP增长、经济发展质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多个因素作为分析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既注重城镇化速度,又注重城镇化发展方式,实施多视角评价城市群城镇化水平。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协调性成渝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博物馆扩建设计的环境协调性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成渝城市群特征及发展对策思考
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成渝两大经济新区区域规划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