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3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内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9-12-16 01:07:00相元翠栗浩然刘会敏王雅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癌细胞卵巢癌上皮

相元翠,栗浩然,刘会敏,王雅莉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450000)

卵巢癌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部分地区2010-2017年卵巢癌的平均发病率可达273~492/10万人左右[1]。临床上卵巢癌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高肿瘤负荷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水平[2]。

在探讨卵巢癌的发生病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能够影响到卵巢生发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而影响到了卵巢癌的发生过程。凋亡相关蛋白3(APR3)是凋亡调控家族的重要成员,APR3的表达能够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凋亡,降低癌细胞程序性凋亡的比例,进而促进癌细胞的持续性扩增过程。同时APR3的表达还能够影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导致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的紊乱[3]。部分研究者探讨了APR3在乳腺癌或者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认为APR3的表达阳性率的上升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的恶化密切相关[4,5],但对于APR3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关系研究不足。为了揭示APR3与卵巢癌的发生关系,从而为临床上卵巢癌患者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集的卵巢上皮癌组织94例,探讨了APR3蛋白的表达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集的卵巢上皮癌组织94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织60例(对照组)。

卵巢癌组,年龄 36~67岁,平均为 53.5±9.5岁,分化程度:高分化28例、中分化44例、低分化32例;FIGO分期:Ⅰ期23例、Ⅱ期37例、Ⅲ期22例、Ⅳ期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42例。对照组,年龄38~65岁,平均为55.0±10.2岁,其中浆液性囊腺瘤32例、粘液性囊腺瘤21例、畸胎瘤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卵巢癌的诊断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妇产科学》中的标准;⑵经病理学检查证实;⑶患者接受了随访观察;⑷在获取标本前,患者未接受放化疗及免疫治疗;⑸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⑴伴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⑵资料缺失、无法进行统计分析;⑶精神疾病患者;⑷免疫疾病。

1.2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方法 所有组织标本经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厚度约为4μm,采用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一生物素复合体法(strep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染色,二氨基联苯胺(diamionben zidene,DAB)显色。APR3蛋白通用型二抗以及SP试剂盒和DAB显色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以阳性片及PBS代替一抗分别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高倍显微镜下观察APR 3蛋白的表达情况,具体染色步骤严格按照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免疫组化判断标准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APR3蛋白的阳性着色表达于细胞浆,呈黄色、棕黄色、褐色表达,⑴根据着色强度: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褐色、黑色;⑵根据阳性细胞比例:阳性细胞数目所占比例≤10%为1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11%~50%为2分、阳性细胞数51%~75%为3分、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75%为4分,两种积分相乘总分<3分为阴性、≧3分为阳性;总分<3 分:“-”表达;为 3~5 分,“+”表达;为 6~9 分,“++”表达;>9 分,“+++”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标本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 卵巢癌组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6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标本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

2.2 不同病理学特征的卵巢上皮癌患者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 低分化、FIGO分期 (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伴有腹水的卵巢癌组织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中分化、FIGO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伴有腹水的上皮卵巢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APR3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94例上皮卵巢癌患者,随访36个月,失访7例,死亡59例、存活28例,3年存活率为32.18%;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低分化、FIGO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APR3蛋白阳性表达是上皮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 3。

3 讨论

卵巢生发上皮细胞的持续性病变,能够显著促进不同类型来源的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特别是在合并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卵巢癌的发生风险更高,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或者五年生存率等指标更差[6]。现阶段临床上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性措施治疗后,卵巢癌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仍然不足35%,治疗后的无瘤生存时间不足32个月[7,8]。另外,现阶段临床上缺乏对于卵巢癌血清学诊断的可靠性指标,虽然CA125或者人附睾蛋白的检测能够提高卵巢癌的血清学诊断水平,但其诊断的总体灵敏度仍然较低。而本次研究对于卵巢癌患者体内APR3蛋白水平的研究,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现实价值:⑴能够为临床上卵巢癌的免疫靶向性治疗提高新的研究靶点;⑵能够为临床上卵巢癌的早期血清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表2 不同病理学特征的卵巢上皮癌患者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

表3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APR3蛋白作为凋亡相关因子,其四级空间结构上包含了多个糖蛋白配体区域,其能够通过结合癌细胞膜上的跨膜受体,进而影响癌细胞内的信号通路的激活[9]。APR3蛋白对于癌细胞内的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够显著促进癌细胞转录活性的加强,抑制了癌细胞的凋亡。APR3还能够通过直接结合癌细胞核周边转录基因,降低了癌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端粒结构的稳定性,导致癌细胞凋亡比例明显的下降[10]。基础方面的研究也认为,APR3蛋白的表达能够导致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增加了癌细胞的浸润和粘附能力[11]。部分研究者探讨了APR3蛋白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认为APR 3蛋白表达阳性率可明显的上升,但缺乏对于APR 3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本次研究对于卵巢癌患者体内的APR3蛋白分析研究可见,APR3蛋白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的上升,高于卵巢良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提示了APR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参与到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汇集不同的相关文献,笔者认为这主要由于APR3蛋白的下列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关[12-14]:⑴APR3蛋白的上升能够导致癌系G1/S期细胞比例的上升,提高了癌细胞快速跨越G0期的能力;⑵APR3蛋白阳性率的上升,还能够提高癌细胞的凋亡风险,促进卵巢干细胞持续性自我增殖的能力。Kurata S等[15]研究者也认为,在卵巢癌病灶组织中,APR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可平均上升35%以上,特别是在合并有明显的腹水或者高肿瘤负荷表现的患者中,APR3蛋白表达阳性率的上升更为明显。对于APR3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可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晚、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者合并有明显的腹水的患者中,APR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可明显的上升,提示APR3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这主要由于APR3蛋白的表达能够促进癌细胞对于盆腔内淋巴结内皮细胞的粘附,并能够导致癌细胞浸润盆腔内脏器组织能力的增强。但部分研究者并不认为APR3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盆腔内淋巴结转移有关,认为APR3蛋白的表达只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存在相关的临床结论的差别,主要考虑与卵巢癌患者的病情差别较大、APR3蛋白检测灵敏度的不同有关。对于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分析可见,低分化、FIGO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APR3蛋白阳性表达是上皮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APR3蛋白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推测这主要由于APR3能够参与卵巢癌的远期复发和转移过程,进而影响卵巢癌的临床预后水平。

综上所述,在卵巢癌患者病灶组织中,APR3蛋白的表达的明显的上升,同时APR3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癌细胞卵巢癌上皮
卵巢癌:被遗忘的女性“沉默杀手”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癌细胞最怕Love
奥秘(2017年5期)2017-07-05 11:09:30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
环境与生活(2016年6期)2016-02-27 13:47:10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JMJD2B在人卵巢癌中的定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