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中心小学 汪 鸿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并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现代教育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相悖。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利用导学互动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深思。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学习对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问题,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而在抛出一个问题以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使其对问题形成整体性的感知,获得思维方向。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合理设计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
在问题难度较大时,教师应该有耐心,对学生有信心。不过,思考时间应该有一定限度,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仍然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则需要深入引导,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为其思维活动指明方向。在问题较为简单的情况下,教师则要适当缩短思考时间,防止某些学生因为时间过多而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此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给予学生足够的回答时间,即便中途出现停顿,教师也不应该催促,使学生尽可能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便能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大胆质疑,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对出现疑惑的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能够总结出绘图法、列表法以及列式法等多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对学生经过自主思考所想到的解决方法,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始于目标,更要终于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了解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解读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形成保障。比如在“比的意义”一课中,其学习目标为: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当中有效理解比的意义,做到会读、会写;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可以准确求出比值;②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正确理解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经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阅读和教师的解读,使师生一同带着目标,围绕此目标融入此节课的教和学中。
该环节主要体现于对导学案中知识内容的链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载人航天飞船内容的视频,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此外,要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在视频结束之后,引出问题:宇航员在太空所展示的国旗长度为15 厘米,宽度为10 厘米,我们应该用何种算式体现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呢?
在导入新课以后,学生需要做的就是结合导学案在教师所规定的时间之内开始自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与引导,尤其是要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有效开展自学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抓准学生的疑难点,作为接下来的重点讲解内容。在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自学部分之后,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出标注,随后与教师进行互动,将自己自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在“比的意义”这一节课的自学环节当中,主要问题表现在“比各部分名称间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对其中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比较生疏,没能深刻理解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教师可以对除法当中各部分名称进行类比,与比之间相互对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在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好的理解与识记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下,学生了解了比的意义,并做到会读、会写,能做到对各部分名称的认识。这时,本节课的重难点便随之出现,也就是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表所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填空。大多数学生会在比的联系与区别上遇到困难,这时便可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探究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在全班交流得出结论之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比、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比的后项不可为零。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比内容的理解,有效培养其总结能力。
联系 区别比 前项 ∶ 后项 比值除法分数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充分利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对国内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学经验加以借鉴,继而与自身所处教学实际相结合,创建出一套更加符合学生学情的导学互动教学体系,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