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波
网络新闻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其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媒介、传播环境等各种条件的不断变化,经历了一个自我演变的过程,其业务形态、分发平台和传播模式都发生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革。对网络新闻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和考察,能厘清网络新闻的发展脉络,科学解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形态,还能指导用户合理有效地消费网络新闻,并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地预测网络新闻的未来形态。因而,对网络新闻的发展演变进行多维阐释重要且必要。
1.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新闻发布的环节大大简化,因此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发布周期”在网络媒体中受到了挑战。从时间角度而言,网络新闻发展形成了“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的轨迹。在早期,网络新闻的发布都沿用传统媒体新闻的定时机制,通常是每天或每周发布一次。而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因此,网络新闻很快实现了一次升级,那就是打破固定出版周期,根据需要进行“及时”传播,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更是催生了与事件进展同步的“实时”传播,其形式也逐步从“文字直播”“图文直播”发展到“视频直播”“全媒体直播”。
2.粘贴—整合—解读:网络新闻编辑方式的发展。在网络新闻发展之初,其只是传统新闻的网络版,改变的只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介质。但当进入信息过剩的时代,简单的复制粘贴带来的是内容的同质化倾向。因此,网络编辑中的加工与整合思维开始得到强调,网络专题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在国内,网络专题一度在内容规模和丰富度上达到极致,但对受众而言,却是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需求。因而,网络新闻除了要做到新闻的整合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新闻的解读能力,新闻的解读能力逐步成为衡量网络媒体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3.单媒体—多媒体—融媒体:网络新闻传播手段的丰富。在发展初期,受带宽影响,网络新闻主要以文字为传播媒介,即使有图片,也需要以牺牲尺寸和分辨率为代价减少下载时间,因此早期的网络新闻属于单媒体传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硬件条件能够满足传输图片、小动画、视频等时,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化开始受到重视。逐渐地,网站开始挖掘多媒体组合的潜力,如图文组合、文字与视频组合等,经过多媒体组合的网络新闻,能在充分发挥不同传播媒介优点的基础上,大大增强网络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开始探索适应小屏幕、碎片化的传播形式,视频正在向短视频发展。
4.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从“单向”到“互动”是受众观的第一次变革。无论是早期的传统媒体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的商业新闻网站,网民只是作为单纯新闻消费者的角色出现,信息生产者和受众的角色相对固定,信息的传播是从传播主体到客体的单向传播活动。随着从电子邮件、BBS、聊天室到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渠道的丰富,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与通道越来越多,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个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然而,在这种跟帖、留言的反馈中,传受双方的关系角色依然没变,传播者仍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受众只是在传播信息刺激下反应,是相对被动的反馈者。
从“互动”到“共动”的转变,是网络新闻受众观的第二次飞跃。网络新闻从以PGC为主到以UGC为主的转变,更多体现的是受传双方在传播过程中角色身份的变换,在以移动社交平台为渠道的新闻信息传播中,其中一部分新闻信息是用户以第一现场的视角记录和传播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社交软件上的内容几乎全部是由用户自己生产,传播者和受众不再是简单的反馈和交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协作”,两者之间渐渐融为一体。
1.整合类平台:多元聚合+人工分发。互联网发展初期,传统媒体的门户网站和专业新闻网站是网络新闻主要的分发平台。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基本上是把纸质版的新闻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台前幕后的花絮,信息传播的守门人依然是传统新闻媒体的编辑人员。商业新闻网站作为一个新闻内容的集成平台,是将多个媒体的新闻内容聚合在一起,再由网络编辑筛选取舍、分类整合后二次贩卖给网民。在此类聚合平台上,传统编辑的人工判断在内容分发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人工分发最主要的劣势在于不能满足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受众在新闻信息消费中也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即使选择也只能在网站提供的内容中进行选择,受众对自身刚性信息的需求催生了搜索引擎的产生。
2.搜索引擎:多源搜索+算法调度。搜索引擎存在的逻辑起点是受众对于个性化刚性信息的需求,搜索引擎本身并不生产信息内容,但其对网站流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搜索引擎最重要的两大关键点是搜索源和算法,搜索源是指“网络蜘蛛”所能搜索的网络区域和范围,它决定搜索引擎所能抓取到的网页信息的量和质。算法是搜索引擎将抓取到的网页内容对其相关关键词、域名权重、内容质量等按预先设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按得分高低降序呈现给用户。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不仅能对相关网页信息进行排序,更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进行智能化的精准推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个性化推荐平台:个性分析+算法匹配。如果说搜索引擎满足了用户主动获取刚性信息需求的话,那么个性化推荐平台则是填补了用户软性消费信息的空余。近年来出现的“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为卖点,把新闻内容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更高维度的匹配。个性化推荐平台是以“个性分析+算法匹配”进行新闻分发的,它是搜索引擎算法的智能化升级,会对用户的消费内容、消费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掌握用户的消费爱好和消费习惯,并依据用户的个人习惯进行算法匹配,为用户推送适合其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新闻内容。在个性化算法匹配中,减少了信息消费中用户的时间成本,加之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使用户新闻信息的消费场景完全私密化、个性化、便捷化。但是,这种“投其所好”式的填食,可能会使受众产生“消化疲劳”或“厌食”,也可能带来“信息茧房”效应,即人们只关注他们选择和能取悦他们的东西,面向大众的公共信息传播渠道将会变窄,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将进一步变弱。因此,传统媒介公共信息的大众传播即使在智能算法推送时代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4.服务类平台:生活场景+新闻推送。随着新闻生活化、场景化、服务化趋势的加深,一些以生活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平台也在某些领域里媒体化,如淘宝、高德地图、墨迹天气等已经整合了一定的新闻,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定向的新闻推送。服务类平台之所以能向新闻渠道延伸,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服务类平台用户规模大、用户黏性强。网络购物、导航、天气预报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选应用。二是服务类平台所掌握的用户数据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用户的高使用率产生了海量的用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握用户的新闻消费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推送。三是服务类平台的新闻推送是以具体的生活情境为消费场景的,加之以用户数据为基础的消费需要预判,用户对服务类平台推送的新闻认同度较高。四是服务类平台社交属性和物联网化的不断发展,能够将人、物和环境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智能化的新型用户平台。
1.Web1.0时代的“大众门户”模式及其特点。Web 1.0时代,以Web网站为主要平台,以网络内容为核心的传播模式,可以称为“大众门户”模式。“大众门户”模式是传统大众传播点对面模式的延续,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大众门户”模式中,网站扮演着互联网传播中心的角色,以内容聚集用户,并由此带来流量。第二,在“大众门户”模式中,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完全掌握在传播者手中,网民在信息获取方面仍然是被动的,他们可以浏览网页,但并不直接对网页进行修改。第三,“大众门户”模式提供的是无差异化服务,其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传受双方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第四,在“大众门户”时代,网站传播效果只能以用户规模来进行粗略衡量,单个新闻的影响力也只能通过点击率进行粗放式统计。第五,门户网站模式的传播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中心化”倾向。尽管Web1.0时代网站数量难以计数,但是在经过大浪淘沙后,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的网站仍然是有限的。
2.Web2.0时代的“个人门户”模式及其特点。Web2.0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与“大众门户”完全不同的“个人门户”模式逐渐浮出水面。“个人门户”的传播网络是由无数网络节点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共同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它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络入口。“个人门户”几乎具备“大众门户”的全部特征,同时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实现内容、社区、应用的有机整合,并通过个性化的呈现扩展用户利用互联网的能力,节约用户的时间成本。“个人门户”模式是对“大众门户”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功能拓展,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在“个人门户”模式中,每个传播节点都是一个传播中心,每一个节点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第二,“个人门户”模式的传播是“以人为媒”的,人的关系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信息流动的速度与广度,传播者之间的竞争开始转向对用户“关系”的争夺。第三,在“个人门户”模式中,社交和分享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力。人们基于社交的需要而不断分发内容,这些内容也作为社交的“谈资”被他人分享。第四,以社交分享为主的“个人门户”模式,使得新闻信息传播的路径和落点有迹可循,用户信息消费的数据和习惯也更容易收集,从而为深度的用户分析提供了素材。第五,以人际网络为基础的分享式传播很容易形成“裂变式”的传播现象,尤其是一些关乎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同时,由于用户在进行新闻信息分享时常会在新闻前附加自己的意见,或按自己的理解“再加工”新闻信息,从而形成意见在前、事实在后的“后真相”现象,对新闻信息的客观性提出挑战。
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就传播的权力边界而言,是一个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蜕变;就传播的功能而言,是一个从满足社会到满足个体的转变;就传播的参与主体而言,是一个从传受主体分明到传受主体合一的嬗变;就传播媒介的本质而言,是一个从“以物为媒”到“以人为媒”的演变。整体而论,“个人门户”是对“大众门户”的继承与发展、补充与完善,甚至可以是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门户”或专业媒体价值的丧失,“大众门户”仍将在传递公共信息、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网络新闻作为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在诞生之初便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在传播速度和广度上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其在视、听、感等方面带给受众的体验也是无与伦比的。网络新闻以技术为支撑的发展背景,导致其演变过程的多维化、叠加性,同时其发展变化也呈加速度状态,是一个伴随着传播技术、传播环境、传播需求变化的自进化过程,未来网络新闻的业务形态、分发平台和传播模式必将乘信息科技之大船乘风破浪、直挂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