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007)
(一)
广西地区的开发,局部而言最早是战国蜀王遗众在左江上游建安治国,继而有濮人在右江上游建句町国。带整体性的开发和治理,则是从秦朝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50万秦军南征,付出“伏尸流血数十万”代价后,于前214年征服岭南,当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戍。”次年又“谪治狱吏不直者”到南越地。第三年“益发谪徙边。”第五年又将女大“无夫家”者一万五千人征派到岭南为秦军服务。连续四批发配按秦律该受到惩处的人南下,在战败逃入丛薄的越人遗弃的地方屯戍,从而建立了三郡。秦军在南征过程中,“以卒凿渠而通粮道”,开凿灵渠任务紧急,传说三位指挥长前两位未能按期完工被杀。秦征岭南颇残酷,但三郡设,灵渠开,为中国完整版图的确立和后来汉越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条件。
秦亡汉兴之后,广西在南越国治下93年。南越国创建者和前67年的主政者赵陀,原为南征秦军的第二任统帅,前任尉屠睢苦战三年兵败身死,他改弦易辙,经五年同西瓯人较量扭转了局势,在岭南站住脚跟,但秦设三郡后只给他任县令。秦危亡时他在任嚣支持下叛秦自立,称南越国武帝。汉朝建立后他去帝号,以藩臣之礼事天子,一生与汉朝之五帝一后并世而立,相容共处(对禁止金铁田器和母畜流入岭南的吕后有冲突),通使贸易,发展生产,使岭南经济繁荣、人口增长,社会稳定,越人好相攻击之情况也日益减少,出现了一个“和平世纪”。其成就得益于他对上“礼事天子”,对内推行“和辑百越”政策。他身为赵国遗民,对被征服者的心态很能理解,为消除对抗他尊重对方,以入乡随俗的办法来拉近与越人的距离,并以家作则,带动戍居汉人与越人通婚,使民族融合,难分彼此。行政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境内设郡县同时在越人聚居处设国中国——苍梧王国、西于(瓯)王国,让越人自治,诸酋领“仍主民如故”。他与越族大首领吕嘉联合执政,并结为亲家,得到越人的拥戴,因而其统治根基牢固。自然,南越国能屹立93年也是西汉五帝(高、惠、文、景帝及初期的武帝)对其采取“羁而不备”方针的结果,汉朝两度主动打破僵局与越修好,难能可贵。按当时的情势,和则互利,战则两伤。
(二)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国后,在岭南设九郡,今广西主要属郁林郡、合浦郡和苍梧郡。三郡内设有离水、荔平、谢沐、雍鸡、合浦等关,对过往商旅进行管理和收税。五铢钱大量流入岭南,广信、布山成为商贸市镇。以合浦港为起点通往东南亚和印度半岛的海上航线开通,汉武帝常派使者带金属器具、杂缯等出去销售,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物品。朝廷在岭南大力发展商易,开辟财源,对地方则仍“以其故俗治,毋税赋”。但实行封建制度触动了地方酋领的利益,加上一些官员的贪婪残暴,交趾郡发生了征侧率部造反,波及合浦郡等地。公元41年,朝廷派伏波将军马援前来平叛,事后马援奏请调整十余条不适合地情的汉律,析置过大的建制。其行军所至,治城郭,凿渠灌溉,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受到群众爱戴。王莽篡位,改变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收回或废除西汉给的封号和印绶,句町王被贬为侯因而不满,莽授权牂牁大尹诈杀之,激起少数民族反抗,王莽四度出兵镇压连连受挫,直至自身败亡。东汉兴,给句町复故号。东汉后期,顺帝廷议增加岭南郡县赋税,尚书令虞诩说“自古圣王不臣异俗……(不把异族当臣民对待,因其)难率以理,是故羁縻而绥抚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认为突然增税会引发怨叛,得不偿失。此主张未获顺帝采纳,但其“羁縻”之策后来受到唐宋统治者崇奉。合浦盛产名珠,地方官肆意搜求,频年滥采,珠苗灭绝,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126年孟尝出任合浦太守,力纠前弊,一年间“合浦珠还”,百姓反业,市场兴旺。他因病辞官回乡,民吏攀车挽留,改乘夜船离去。此后在郁林作太守的陆绩,亦勤政爱民,主持修筑城池,推广凿井栽橘,教俚僚诗书儒学,并潜心著述,病死任上。棺运回乡,别无长物,以石压舱,世称“廉石”,今立于苏州一中学内。
(三)
南朝梁武帝时,自冀州临淄南下的宁逵先后出任定州(今贵港)安州(钦州境)刺史,总督九州诸军事。陈宣帝时其子宁猛力继任遗职。宁氏一族武功传家,领兵入峒,招徕峒民报家口编户籍,组织出山耕种,创县建州。陈、隋、唐三朝先后开辟有大廉、南宾、遵化、蔡龙、东罗、安昌、高城、大都、临江、波零、鹄山、弘远等县,遍及今广西北部湾地区。朝廷为各创建州县者授爵,就地封官。
隋初,岭南在地方酋领控制之下,目无朝廷。595年令狐熙被隋文帝拜为桂州总管十七州军事,但他上任后不以武力压人,对酋领采取团结方针,相继归附。拥兵自重拒不参谒的宁猛力,经他致信输诚,给宁母送药治病,苦心争取,终于被感动,诣府请谒,表示遵从朝廷约束。此后滞留于总管府的官员全都能到州县办公,朝廷的政令得以推行。各地修城邑,建学校,风气渐开。令狐熙治桂五年,“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四)
唐代桂西尚处于农奴制时期,桂东、桂东南在朝廷直接管辖下也存在浓重的奴隶制残余,“居人男女与犀象杂物,俱为财货。”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止掠卖百姓为奴,也停止地方向朝廷进贡奴婢。朝廷鼓励中原人到岭南贸易,懿宗下令“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來。”对于海外贸易,朝廷宣布对蕃客“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自为交通,不得重加率税。”782年,朝廷在广西各商路要津,收过往商货十分之一。后来一些地方官员擅收苛捐杂税,朝廷又明令禁止。779年朝廷下诏:“邕州所奉金坑……任贫下百姓采劚,不得令酋豪及官吏影占侵扰。”对银矿开采,则归州郡官府掌管。唐代广西开始推行科举制。《新唐书》载:675年“以岭南五管、黔中都督府得即任土人,而官或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为选补使,谓之南选。”此后,“南选”形成制度。同时,桂东南一些州县建立了州学县学。唐代宗教政策前后迥异,748年鉴真到达桂林,受到都督冯古朴的隆重接待,寂照大师到全州,建湘山寺,宣传轮回因果说,信徒甚多。至唐武宗时,下令毁佛,桂林西山佛像十仅存一。
唐代广西有见识的官员重视兴利除弊,移风异俗。王晙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屯田数千顷。李去思任容州刺史时减轻税赋徭役,罢遣塞卒四千余人以趋农时,开置屯田五百顷以足军实,颇得民心。韦丹任容州刺史时“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开。”孔戣任岭南节度使,到任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并禁止官员贪暴,严禁买卖奴婢。柳宗元主政柳州四年,禁止质押子女为婢奴,曾以己钱为贫民赎回子女。建孔庙、盖佛寺,用儒学佛教来取代巫术迷信。提倡凿井、种树等,有德于民民祀之,后人为其盖起柳侯祠。李渤在桂管设立“常平仓”,调节粮价,备荒赈恤;组织疏浚灵渠,使行船和灌溉两利;还开发营建隐山、南溪山景点。离任时题诗云:“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鱼盂威用工五万余费钱五百三十万钱对灵渠作大修,加固铧嘴和陡门,挖引汪洋,使百斛大舸,一夫可涉。692年,相思江与洛清江之间开凿相思埭运河,对南北交流起了促进作用。贞观年间,渝人侯弘仁自牂牁开道经西赵出邕州,北通桂州,南达交趾。
唐朝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显著增加。“刘三姐”是唐代汉壮(当时称俚僚)对歌的产物,贵州(今贵港)“刘三姐”传歌到春州,今广东阳春市铜石岩有古代的歌台石刻为证。今上林县境的《智城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引经据典,骈体运用嫻熟,反映壮族首领的文化水准和文学素养达到了甚高的程度。唐代商业较前活跃,柳州附近乡村已有集市。手工业亦颇发达,“桂管布”北输,受到皇帝和群臣的青睐。桂林山水已扬名在外,令中原人士心驰神往。
唐初政治开明,对岭南的税赋“夷僚半输”,到685年后“遂勒全输”,地方官还擅加税率税种,民生痛苦。少数民族首领也因利益被压缩(如征领地建县)而不满。756年黄峒首领黄乾曜趁唐朝讨伐南诏大败之时机,联合100余峒造反,拥众20万,控制18州。都督杨谭调兵镇压,剿抚兼施,平息后又有黄少卿、黄少度两度率众反抗,战事延绵80年。后来朝廷下令免桂、邕、容三管夏秋税之半。
(五)
宋太宗时全国分为15路,广南西路治所设于桂州,广西得名至此始。南宋时期广西辖2府30个州,在桂西仍效法唐代设羁縻州,庆远府10个,邕州44个,由谿峒酋首领掌地方。宋初,广西即开始改土归流,在972—1043年间陆续废除了10个羁縻州建立了罗城、迁江、忻城县和扩大了宜山县。1107年,广西巡抚王祖道贪功开边,派人到今南丹、河池、都安、东兰、融水、三江等地推行改土归流,设立了12个正州。废除土州后土酋权力下降,经济利益缩小,再遇上流官贪暴,地方就出现动乱。如抚水州的蒙氏酋领就经常率众骚扰宜山等流官辖区,朝廷剿抚兼施,每次平服后都给酋领封官赐爵,地方即能安定一个时期。南丹莫氏是桂西北著名土官,974年就遣使奉表求内附。1107年王祖道听都巡检刘惟忠诬告,杀了南丹土官莫公佞,改南丹土州为观州。莫氏家族武装连年围攻观州,州守刘惟忠战死,继任者称病拒不赴任。后值朝廷“罢新边”,恢复羁縻州土官职权,1110年重设南丹州,以莫公晟为土州官。但观州只作迁移而不废,对南丹存在威胁。1133年莫公晟还围攻观州,焚烧宝积监。此时朝廷认识到“祖宗旧制”之重要性,给莫公晟加官,兼溪洞都巡检提举盗贼公事,次年又废观州为寨,但公晟仍对其兄被冤杀不能释怀,直到1154年才率其部众归附宋朝。
宋朝在羁縻地方最大的失策是错待侬智高父子。1039年,属于邕州羁縻的侬智高父子的广源州领地被交趾李朝吞并,父亲被劫为人质,不屈被杀,智高被交趾用作傀儡,“交趾赋敛无厌,州人苦之”。1048年智高率众起义到今靖西安德镇建立南天国,受到交趾两度重兵讨伐,智高数度要求内附,宋仁宗君臣朝议决定不予接受,“又乞每南郊时贡金千两,愿常于邕管互市,皆不许。”又“奉表献驯象及生熟金银”请求通贡。宋仁宗“恐失交趾之心”,要广西以本司意答:“若与其国同贡奉,即许之”。被逼认仇为父,侬智高走投无路,起兵反宋。从邕州打到广州,所向披靡,最后才被狄青打败。侬智高造反,朝廷得到教训,善后即“置博易,务通诸蛮之有无”(南宋博易场之渊源);给诸峒酋领授官,包括对归附的侬智高部将。对酋领的武装造册编伍训练,“以藩篱內郡,障防外蛮”(元明清土司制之前身);对岭南科考,许以特奏名殿试,定两解试摄官之格。这些举措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广西南邻的交趾,曾为秦汉隋唐历朝的辖地,五代十国时交趾地方势力崛起成为独立国家。宋朝统一割据后,交趾头领遣使进贡上表内附,一面自称藩臣,一面不断侵扰和蚕食宋朝的领土。995年春,交趾以其命案逃犯藏于钦州如洪镇为由,派战船百艘前来骚扰,掳掠居民抢劫仓库而去。广西转运使陈尧叟饬令遣返逃犯后,两国关系平静了一段时期。1010年李公蕴篡夺了黎氏的政权,指使其儿子和女婿率众侵掠广西边境,屡受反击,却不放还人口。到李德政继位后,侵掠更趋猖獗。1036年驱使甲峒、谅州、苏茂州、广源州、大发峒、丹波县等头领率众寇掠邕州的思陵州、西平州、石西州及诸峒,掳人畜焚庐舍而去。宋廷只是责令李德政捕捉首恶治罪,结果并无下文。1055年苏茂州再次寇边。1059年,交趾侵扰钦州思廪管。1060年甲峒头领侵扰邕州,杀巡检5人。宋廷令知桂州萧固到邕州,会同转运使、提点刑狱等商议抗击事宜,又任余靖为广西体量安抚使南来,并征调荆湖兵员随行。时值占城亦向交趾进军,交趾南北受敌,采取缓兵计。其权臣谎称“种落犯边,罪当死”,“愿悉推治”,将5个所谓首恶押到边界斩首,归还了掠去的一些东西,宋廷即说是“一夫肆狅”而已,交趾又已谢罪,免予讨伐。宋廷的容忍退让,使广西边境不断受蚕食。《桂海虞衡志》载,988——1056年间,两江州峒落入交趾者62村。邕州知州萧注称,1023年转运使曾谴责交趾擅赋云河洞,该洞被年侵岁吞,已落入交趾数百里。1064年后,知桂州陆诜巡至邕州,交趾使者进见“偃蹇如故态”,陆诜教训他,使其“慑伏而去”。陆诜召集两江45洞首领带兵到邕州,举行5万大阅兵,并补置将吏,颁发印信。经此整顿,广西边防“军威益张”,“交人滋益恭,遣使进贡”。宋英宗肯定陆诜的作为,要求其继任者效法。
宋朝君臣对交趾的对策摇摆不定。交趾李朝渐次犯边时,萧注曾主张惩伐交趾,朝廷不理会其意见。交趾侵犯升级,有大臣又说交趾“众不满万”,可以攻取。朝廷起用萧注为桂州知州,要其主持此事时,他认为情势以非昔比,改取守势措施。1073年,沈起出任桂州知州,一意要对交趾用兵,派员入峒将土兵编为“保伍”,教以阵图,进行训练;召集水军练习水战;禁止一切同交趾的贸易往来。朝廷担心“激蛮祸而罢之,代以刘彝”。刘彝继续禁互市、治戈船备战,但又奏罢屯戍广西的二十个指挥的北兵,自削边防。1075年11月,交趾李朝太尉李常杰率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向广西进犯,邕州2800名军民在知州苏缄指挥下坚守了42天。城陷后李常杰“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州,死亡者几十余万”,还“俘三州人而还”。次年朝廷派郭逵率军反击,毙其大将洪真太子等,交趾乞降,送回221名州人,朝廷即将收复的广源州等“赐”给了交趾。
宋前,广西受南汉政权的压迫剥削颇重。971年宋廷下诏“岭南诸州,刘鋹日繁苛税赋并除之;民为兵者,释其籍;流亡者,招诱复业。”魏瓘提点广西刑狱,邕州有“逋负没妇女为佣者一千余人,悉奏还其家”。1079年,提举常平等事刘谊反映,广西一路只20多万户,等于江淮一大郡而已,而百姓役钱达19万缗之多,他奏请减少。朝廷对广西断断续续实行垦荒免赋 减赋政策,对农业发展有利。宋初,朝廷还两度下令“禁邕管杀人祭鬼”。这些举措,对社会和经济的恢复,有积极意义。宋代广西农业有发展,桂东吃不完的贱价谷米被集中到梧州运往广州销售。陈尧叟提倡推广苎麻种植,使麻布年产由1万匹跃升至37万匹。各种纺织业、手工业、酿酒业、瓷器制造业、矿业、冶金业都较发达。商业也空前活跃,容州五天一圩,昭州三天一圩,宜州隔天就一圩。左右江流域也开始出现集市。邕州南临交趾,西接大理国,南宋在州内开设3个博易场:横山寨(位今田东县祥周镇)是朝廷买大理马的市场,年购约3000匹,为此朝廷每年运来大量的金、银、貨币、食盐及其它商品。初为军政机构的横山寨,遂变为繁荣的外贸中心,同时也是滇桂黔民间交易的重要场所;永平寨(位今宁明县明江镇)也是国际市场,交趾人以“名香、犀(角)象(齒)、金、银、钱,与吾商易绫、锦、罗、布而去”;钦州博易场(今钦州城外江东地)民间舟楫往来不息,交人以鱼蚌来换取斗米尺布。富商巨贾带来的是各种名香、珍珠、金银等。内地商人则“自蜀贩锦至钦,自钦易香至蜀,岁一往返,每博易,动数千缗”。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教育跟着发展,广西各州县先后兴办了许多学校,人们求知欲增涨,见贤思齐蔚为风气。许多名仕在不同情况下相继来到广西,如苏东坡、黄庭坚、秦观、范成大、张栻、张孝祥、方信儒等,对广西文化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影响。为改变广西“病者祷神不服药”的习俗,陈尧叟、吕谓(任广西常平)将《集验方》《养气汤方》摩崖刻石示众,传播医药知识。
(六)
元代在广西的行政区划较特殊,先在静江设广西道宣抚司,又在邕州设左右江宣慰司都元帅府。后来司、府合并,称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邕州设分司),隶属于湖广行中书省,下辖路、司、府、州、县,在左右江红水河流域内的路、司辖区中,设土州、土县、土司等建制。元军南下时,左右江许多土官西去投顺了云南行中书省,元将万户史格遣使入峒说服,回归广西者50州峒。云南反对,但朝廷批准史格所为,广西辖区得以保持完整无缺。土官火并仇杀,宋代少予干涉,元代开使禁止,其刑法规定:凡土司“兴兵相仇杀者,坐以叛逆之罪”。但“土官有罪,罚而不废”。来安土官纵兵杀掠镇安州,逼死其州主,被召入謹,却未受惩罚,后来其子孙反而世袭为镇安路总管。上思土官黄胜许以交趾为靠山常劫掠边境,曾率众二万与元军交战,当其归降后朝廷授他为怀远大将军沿边溪洞军民安抚使,佩虎符,致仕。任命其子为上思知州。元代数十年间,岑氏土司利用朝廷的宽容条件大肆扩张兼并,成为右江地区的霸主。
元朝入主中原后继续向外用兵,出击日本、缅甸、占城,并于1285年攻破安南都城升龙,旋而受挫,军队退驻广西思明府。忽必烈搁置了攻日,重组力量于1287年再攻安南。师久无功,炎天到来主力一路退回思明。撤退途中遭突袭损失惨重,忽必烈震怒,欲再发兵,安南主进金人代已谢罪,战事稍息。1293年忽必烈传旨:“发湖湘富民万家,屯田广西,以图交趾”。经近臣劝止,改为广西境内募南丹五千户屯田。1298年上浪、忠州、那扶、雷留、水口等边境附近有屯田545顷7亩,屯户5582户,“系募至的东兰及融庆溪洞瑶撞民丁”。元代在广西统治92年,不太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对外对内数度用兵,土司叛服无常,兼并撕杀不断,边境交趾侵扰,各族农民造反四起。1348年瑶族吴天保率众6万攻打全州,桂柳地区民众响应,来势汹涌。湖广行省拟将靖江路、柳州路等析出建立分省,以图加强控制。后来是全广西独立建省,但五年后元朝即亡。
(七)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勤政之君,认为“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号召离乱出走的农民归田,免其三年徭役和赋税;将荒田拨给无田和少田人家耕种;宣布垦荒永不升科。因此广西田土由明初12.2万顷到1502年增至15.78万顷,百余年间扩大三成。政府还组织军民修水利,灵渠和相思埭整修疏浚多次,有一次用工多达9110人,修好后商农皆获益。农业技术发展,1553年桂东27个州县有陂塘234座,灌溉面积37万余亩。1624年广西共修陂塘圩岸3583处。明代连筒、翻车、筒车等提水工具已普遍运用。农耕技术趋于精细,还煅石为灰肥田,使单产提高。户部1438年统计,广西库粮若只供文武官吏和军士,二三十年都用不完,朝廷下令售出将银上交。全州仓粮43880石因存放过久而腐烂。朱元璋重视文教,考察地方官政绩首项是学校。还专门下诏要土司办儒学。明代共有府、州、县学69所,其中创办24所;复兴前代书院4所,创办书院66所;设立社学232所。在太平府还创设了医学。明代矿业发展,所开矿种增多,河池、永康等州,富川、思恩等县开矿向朝廷包银年1300余两。朝廷1499年用银2.8万两,征船800艘、夫8000名采珠,溺死病死500人。明代广西商业活跃,税课较前增加10倍,1429年诏令只让增5倍。明代在广西广为筑城,如靖江王城、永宁州城、富川州城、合浦白龙城等,还修建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忻城土司衙署等,留下了珍贵遗产。
明代困扰广西的问题很多,首个是民族问题。壮、瑶、苗、侗等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处地理环境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更因为封建统治者的岐视、压迫和剥削,他们造反不断。大藤峡瑶族农军数万,活动在柳、浔、梧地区,曾三袭总督府治所梧州城。广西总兵、巡抚皆因失职被问罪入狱。八寨、古田、府江、马平、庆远等地壮族农军和怀远少数民族,反抗官府压榨、土司暴政和官军土兵征剿,前伏后继战斗200多年,几与明朝相始终。因为造反遍地,封建统治者有广西“民三而贼七”之叹。1527年,田州、思恩土司叛乱,八寨、大藤峽农军趁机而起,广西已如“将倾之舟”。朝廷急派兵部尚书王守仁亲临剿办,他对叛乱的土司用“抚”,对农军用“剿”,以受抚“戴罪立功”之土司兵去突袭八寨和大藤峡农军,得逞于一时,随即造反又起。明朝赖以中兴的名臣儒将此趟出差广西自谓已是“心力交悴”,病死于归途中。明朝对广西壮瑶侗等民族农军大的清剿凡11次,其中用兵16万和14万各一次、10万两次、8万两次、7万一次、6万四次。明代中后期广西官军不足2万人,故每剿皆是向桂西调集土司兵作主力。1507年广西集14万兵力剿古田时,对八寨则进行招抚,与诸姓寨老达成协议,让土司领兵进寨屯戍和管理,寨民2120余户每年向土司纳税银1070两。土司既侵占农田,还“倍其赋,且淫及妇女,诸壮恙甚”,杀死入村的征粮者,逐土司,夺土地。巡抚不得不将此土司“械治其罪”。农军反压迫反剥削是正义的,但其流寇行为也是不能肯定的。
第二是土司问题。1368年明军自粤西进,将广西境内各路相继改为府,左右两江土官归附者皆让其原地为官,许以世袭。明朝规定土司要纳赋税,并加强了管理。土司历来据地为王,为享荣华富贵则扩大地盘,火并不断。一次撕杀,成千上万生灵涂炭。土司拥有自家武装,小的约千名,大者数万,官府军门不放在眼里,国家法规置若罔闻。思恩岑浚擅自在右江上设卡收税,并禁止官员入境。朝廷于1395、1505、1526年三度调集重兵(首次数万、后两次各十万)勘平向武、思恩和田州作乱土司,此后用“众建寡力”办法,将思恩和田州土府分别析为9个和19个土巡检司。势力独大的土司被削弱后,兼并战争基本消除,土司兵大量被调用于征剿造反农民,“以夷制夷”,为维护封建统治效力。
第三是边境问题。明朝建立时,身为藩属的交趾陈朝扩张,侵夺广西思明府所辖禄州、西平州、永平寨。明朝诏谕,其国相狡辩,不肯归还。1399年黎氏篡位建大虞国,明朝索还领土,黎氏置之不理,还侵夺了云南边境七个寨。1405年黎氏遣使上表谢罪,明朝应其请求护送陈天平回去复王位,出关后却被黎氏伏兵杀死,明朝的使节也遇害。此事激怒了明成祖,派出号称80万的大军,从广西凭祥和云南河口直捣升龙,活捉黎氏父子。1407年8月将安南改为交趾郡。由于驻交趾的监军兼采办的马骐贪暴肆虐,引起民变,起义队伍不断壮大。1427年朝廷派兵七万讨伐受挫,次年明朝废除交趾郡,文武官员及家属86000人悉数北还。黎利建大越国,至三世时国富兵强,吞并了占城,占领广西凭祥,侵入广东琼州、雷州、珠池。后因其内部分裂,使莫登庸得于1527建立起莫朝,控制清化以北65年。据越旧臣到京控告,明世宗派兵征讨。1540年兵到广西,莫登庸囚首垢面赤脚步行入镇南关递降书,表示将所侵夺的钦州四峒及如昔、贴浪二都归还,永作藩臣。朝廷在南疆用兵,广西无疑要承受很大负担。1623年,安南侵占思陵等土州272个村庄,此时明朝已极衰败,事情无人过问。
(八)
清代269年,前191年历经五朝,出现过康、乾两朝盛世,除了清初有15年的南明抗清和8年“三藩之乱”,整个社会比较稳定。康熙平乱后,为了安邦定国,对僻穷广西特别关注,偶有灾荒即传谕抚恤,“地瘠民贫”是康熙、乾隆给广西例外优待的贯用语。雍正即位以严法为治称著,让云贵广三省总督鄂尔泰大刀阔斧推行改土归流,摆出大军压境态势迫使骄悍的土司交出敕印和军器,“巡边所至,迎扈千里,三省边防皆定”。整治好边境的土司,也就稳定了与交趾的关系,避免了内外勾结扰乱边彊的情况。1734年迁隆洞土司黄震中越界占领那渠地方,被治罪,那渠退还安南。安南要侵占广西边界也不容许。清代开放平而、水口、由隘三关与安南通商,从镇南关进出的货物免征关税。清初实行的海禁1685年解除,廉州沿海的外贸恢复。1755年廉州口海关鼓励商民往安南购米回国销售,一时廉州各地米价大减。
清代广西改土归流约达百分之五十,对尚存土司的承袭作了严格管理,权力作了限制(废除其“命盗案件”承审权),土司贡马折价每匹由12两减为8两,土司子弟允许应试,领种役田的土民要应试,非退掉役田不可。制定了对土司的奖罚条例,还规定土司见知府一跪三叩,有话跪禀等。布政使认为土司散处边隅,身持世袭,肆意妄为,知府有弹压抚治之责,理应如此。实际上,在任的或被改流了的土司及其子孙,对其土民还长期持有特权。雍正为培养官吏廉明之风,将养廉银从只给巡抚、司、道一级,扩大发放到府、州、县,同时对言行不一、欺上瞒下的官员严惩不贷。整个清代治吏严厉,广西先后有总督、巡抚、按察使、学政、知府、知县等,因种种原因被革职查办,甚而抄没家产,乃至处以绞刑。巡抚李绂主修的《广西通志》雍正认为“率意徇情,瞻顾桑梓”,(滥将同乡入志)勒令焚毁。官吏存敬畏之心,世风较为清肃。乾隆对广西继续持行蠲减赋税和澄清吏治政策,60年间蠲免全省钱粮五次,部分减免三次,裁革广西各府州县诸种杂税,允许免税开矿两年,降低广西盐价,每斤较内地降二厘。如此种种,降低了官府胥吏对农民的催索克剥,给生产发展提供了机遇,广西农业、手工业、矿业、商业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据赋税簿册统计,广西耕地1661年至1812年增长了35821顷;广西人口年增长数是1661年11.6万人,1724年为20.3万人,1753年为197.6万人,1788年为629.4万人,1819年为741.1万人。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四大城市形成,梧州成为广西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广东、湖南、福建、江西等省迁入广西的“客民”剧增,圩镇城厢商业皆为“客民”垄断。地处边隅的下雷,乾隆年间亦建起了粤东会馆。清朝重视文教,培养封建人才。应试取得府州县廪生资格的人,给予廪粮待遇。中试举人,为之建坊,炫耀乡里。雍正还特赏给桂林原有的宣成书院及新设的秀峰书院银1000两,购置田产。继后有嘉庆赐书千卷。广西各地都有书院、义学开设。1894年创办学堂——梧州中西学堂,1902年废科举,广西普遍办学堂。先是临桂、榴江、宜山、陆川、思恩五县办了小学,而后逐步普及到其它县、乡。辛亥革命前,广西办有《广西官报》,也有革新派办的《南风报》《梧州日报》等。曾任台湾总督的唐景崧,晚年回桂林任体用学堂山长,办起了桂剧戏班,写《看棋亭杂剧》,促进了桂剧的发展。梧州同盟会员的剧社演了不少的爱国题材的粤剧。邕剧也在形成中。戏剧的发展,丰富了广西文化。清朝重视修志,广西现存239部旧志中135部为清代所编纂。主官主持修志是方志文化的优良传统,主官有志于志是有志于治的反映,志书问世也是地方重要政绩的表现。此外,汪森在广西为官十年,理政之余潜心搜集整理广西文献,编成《粤西三载》,是研究广西历史的宝贵资料。
清代儒学在广西培养出一些刚正清廉的名臣,如谢济世、陈宏谋等,其事迹为世所颂扬。到广西执政的官员中也有不少是爱民的贤能之士。如巡抚中有于时跃题免广西两年粮。王起元率领全省府州各官捐俸整修灵渠。陈元龙在桂林积谷备荒,建义学,修书院。金鉷招商开铜矿,创建秀峰书院,但虚报20余万亩的垦田成绩,使广西人民增加了田赋负担。舒辂奏借司库银筑洛潢引水坝灌溉宜山县荒地。吴虎炳下令丰收的平乐等10个州县运米谷到欠收的南宁、太平、柳州3府平价出售。赵慎畛捐银一万二千两在桂林创设预备仓积谷,并奏准修葺桂林城垣及城楼、窝铺、炮房。梁章钜以连环保甲法查禁鸦片,鸦片战争暴发后请旨带兵到梧州布防,办团练;并查奏琦善等卖国罪行。谢启昆到广西执政三年,其事绩尤值称道。他是乾隆时进士,为饱学之名儒,又曾持政山西、浙江,以善理财称著。1799年冬至1802年夏任广西巡抚,倡导廉洁,浔梧两关盈余向来留充公用,他却陆续省下一万两存库。他整顿吏治,令各州县一月内将积案结清,否则严参。曾将庸劣已甚的宣化县令参革。鉴于外籍人多不愿来广西作官,他主张不拘定例,择年壮才明能耐烟瘴者任之;对边吏要看实绩,不能一经调边即予擢升,杜绝奔兢营求。他察觉一些官吏随意增税或借故勒索,便告示百姓:无论山头地角,均准自行开垦,毋庸报领垦照,并概免升科。倘官吏仍有索费,尔等赴本衙门呈控,以凭严查参究。若有豪强恶棍对无垦照之地肆行争占者,从重究治。他认为边境土司星罗棋布,为通省蕃篱。自宋以来支庶派分,恒产漸少,办安南兵差,出夫供役,亦有暗累。生计日绌向客民借贷,将田产准折,以至养瞻无资。他暁谕土司务宜节俭;同时严禁客民重利剥削,不遵即照例治罪,将田产还给土司。他关心扶贫,认为口粮每日四厘糊口艰难,给升为八厘,并声明对克扣或冒领行为严惩不贷。他以竹篓裹石法镶筑灵渠,使民田凅出恢复耕种;也使得陡河深通,向来行船一月变三日通过。他重视文教,修缮桂林秀峰书院开放。亲自过问文武乡试。他早有到广西修志的意向,上任时“载书八船”而来,乃其“三千里外费搜罗”到的资料,为的是资政,也备修志。到任伊始即延聘人才,筹集经费,设志局纂修《广西通志》。他手定义例,亲总其成,而且“柱杖荷笠,登陟岭献(欠山字旁),考古昔摩岩之作”,自编《金石卷》。《广西通志》问世后,以其体例精审、內容博洽而备受推崇,被公认为“省志楷模”。
知县知州和其他官员中也有不少贤能人士。于成龙深入田间问疾苦,治理罗城,政绩卓异。刘国栋见岑溪兵燹之后田多不耕,百姓采蕨充饥,即掏己钱“买米施赈,给牛种垦荒田”。陆翔华在郁林“悉心招集,捐俸给予牛种,导之耕辟,禁革科派”。监察御史田升龙巡按广西,微行看到“旗弁强占民产、并夺人子女者,力为禁止”。清代清官较多,故而能迭现盛世。
清朝后期帝国主义入侵,內忧外患,人民受的压迫剥削深重,社会矛盾加剧,广西暴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孙中山举行武装起义首选在广西边境发难,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