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忠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 柳州 545001)
笔者长期以来对柳州区域石刻进行收集研究,编撰有《柳州石刻集》(以旧拓片为收录范围)。近十余年来致力于石刻文献考释。然而,直至2018年,方得见杜应然《融州老君洞敕赐真仙岩之图》旧拓影本(以下简称《图碑》),深为其内容极其丰富多彩而震撼。研究表明:宋代儒释道文化融合背景之下,《图碑》集溶岩胜迹景观之大成。因真仙岩内外诸景观均已毁残殆尽,《图碑》足以作为古代文化兴盛实证而极具“考古”价值。本文考释力图复原真仙岩文化景观盛极一时之景象,以鉴证宋代融州为岭南文化丰富存在之典型。
《图碑》刻成至今(2019年)历时777年,之前未见综合考述研究之文发表,相关内容既未能为学者所利用,地方史志也缺于记载。宋代州郡修志兴盛,易代之后则出现严重断层,元明清时期地方文献之主体志书或未编纂,或佚失不传。《图碑》标刻诸多名物(地名、胜迹、建筑景观等)除部分由清道光《融县志》、民国《融县志》、当代《融水苗族自治县志》,以及明清《广西通志》、清乾隆《柳州府志》等传承记载之外,有相当则见于《图碑》和甘有立重刻《融州老君洞图》。
名山洞府,天设奇胜,表而出之,存乎其人。应然自丙子岁经由玉融,瞻礼真仙圣迹。为见圣像损坏,猪羊作践,默叹于心,夜感其梦。发意扫洒,辛勤六载,规模一新。岁在壬午,蒙欧判府请充天庆住持。次年夏潦,涨齐殿檐,摧损观宇,应然一力新之。戊子秋,改充报恩观主首,重修斯观。见仙岩前向荒秽弗治,绍定辛卯,创为囗囗,诛茅草,植花木,增亭榭,使岩前举目表里相称。乙未夏,应然辞出两载,遍游南岳、庐阜、武当之归,一岩两观又皆倾损,狼籍如前。丁酉、戊戌岁重修天庆。庚子岁再修报恩观,鼎建梓潼殿七间,创囗囗在侧,轮奂花卉一如囗囗。辛丑夏,增修仙岩,添置钓台。前后二十余年间,土木工费多出己资。修造三处,并皆圆毕。应然年且迈矣,因观古碑洞图未有新创之景,乃命工细画,淳祐壬寅冬磨石镌作是图,述为诗曰。
懒庵野叟天庆观住持管辖焚修观事武林杜应然撰。
古号黔南今号融,真仙第一胜高嵩。古名黔南府,张舍人大书曰“天下第一真仙之岩”。仙关标榜门增丽,圣像威灵民敬崇。杨判府书“仙关”二字,杜应然创建并重饰合岩圣相,人祈求多感应。帝赐御书藏宝阁,天生石像老仙翁。本朝赐到御书百余轴,并赐嵓名。石乳滴成老君相如活,高十余丈。瓶炉罗列非雕琢,幢盖周围夺巧工。花瓶、香炉、幢幡、宝盖皆是石乳滴成,胜如巧匠镌就。足履分明深踏石,仙衣彷佛挂玲珑。石上有履迹深一寸余,玲珑石畔,若仙衣挂之。青牛水畔藏头角,白鹤溪边饮羽。青牛、白鹤二形皆是石乳滴就。狮子像前如拜伏,猿猴梯上若登空。老君前有石狮,仙梯有乌猿石。龙田龙迹施鳞甲,蛇藏蛇身似锦红。应化洞有龙田,分为亩角,加之麟迹火焰。蛇藏有蛇,头尾红,身如锦,性善,见者多捉戏弄,俗号为老君蛇。罗汉数躯朝向北,斗星七位转回东。溪北有罗汉岩,石柱有转山北斗相。浮桥伫望金星座,仙径平瞻水月宫。丹井千秋泉不竭,芝田万顷草常丰。旧不知此景,皆在溪北。绍定庚寅黄判府命工砌为慢道,名曰仙径,架桥渡溪,望水来处如月宫,号曰水月洞天。有石田,生草长青,名曰芝田。丹井在侧,有一石座,金星灿烂,名曰‘乳花台’。皆是续添之景。余清近酌潺潺水,耸翠遥观迭迭崧。黄判府创此亭于嵓口,以山谷亭泉诗“一瓢酌余清”之句名之。山后有耸翠亭,观万山在目前。石柱经年坚且直,寿溪度岁淼无穷。一条大石浑如木柱。洞中有一水长流,名曰寿溪,洞前居人间有三见甲子者。吕仙隐迹居于壁,□□□容坐得穹。洞内石壁有吕仙隐迹。近寺石崖小嵓有自在观音菩萨石相。壬寅岁夏,川僧住持因重修法堂见之。提刑刘大夫施钱百阡,命福老于藏前创一阁,扁曰“清净”,□□望之。彩仗彩仪皆拥护,仙床仙室尽高雄。仪仗床室皆乳滴就。化岩夏月生寒凛,和洞冬天都暖烘。洞内有二小岩,一名应化,夏月如水,一名和光,冬天极暖。碁画台中人奕戏,树生石内月朦胧。毛府判置奕戏所,年深废之。戊寅岁杜应然置棋台二所,石鼓八杖。石壁有一白,迥生一树,四季长青如月。列三寺观学俱近,会一楼堂像阐洪。洞前有一寺、一观、一县学,三教俱全。绍定己丑杜应然创阁在岩内,名曰会一,上奉三教圣相,下为钟、吕二仙堂。刘判府书阁名,唐司理为之记。道院庵中居上道,风雩台畔自生风。旧无庵宇,丁丑岁杜应然创道院五间,崇奉香火。庵上有风雩台,极凉好眼界。桥名步扣登融石,楼号鸿音撞巨钟。端平甲午,杜应然于“玉融”山石上创一钟楼,名曰“鸿音”。从三圣堂前架桥至钟楼,声撞其桥,立名曰“步扣”。花圃西南前可望,钓台泉石景堪充。斯岩旧日前望皆是荒芜,杜应然近创□□□□□□使在岩一望,表里相称。又于岩内创“钓台”一所,视泉石之景。刘侯布德于融郡,父宿兴祠立寿容。刘侯出镇玉融(缺9字)文艺(缺8字)祠创佛阁,两年布政,百废具举。公讳邦凤,字季昭,少年登第然使(?)囗也。士子感德,创祠堂于州学前,市民瞻依,立寿容于仙嵓内,祝公福寿,与斯嵓无穷矣。广地可容千位客,照天高挂一灯笼。洞天要比应难比,福地虽同未肯同。其高□可容千客,杜应然□丁酉岁□□□□,在洞口一二十里外皆望见。一石镌经显居士,万碑题咏称名公。于湖居士书金刚经(缺9字)石以亭盖□□□石乳(缺8字)三次修换,显其张公墨迹。岩中奇特,足称士夫题咏,碑刻甚多。想君足迹难穷览,敬为裁诗入画中。囗五十二句共囗囗景內外六十□□□。
《图碑》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冬刻立。原立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今存毁不详。据旧拓本,碑高160厘米,宽90厘米。上图,下诗并序。文33行,行20至32字。真仙岩景观图碑先后三刻,杜应然《图碑》之前,嘉泰元年(1201年)甘应龙刻《融州老君洞图》,淳祐五年(1245年)甘有立重刻《融州老君洞图》。三碑嘉庆《广西通志·金石略》均未记载,《广西石刻展览出品目录》(1946年出版)等著录。杜应然《图碑》附刻诗见于《全宋诗》卷2996,诗及诗前序见于陈垣《道家金石略》。
《道家金石略》释文有多处计数十字,笔者所据图影难以辨别(拓片不佳或碑石漶漫),因得据以补出,亦有数处十余字《道家金石略》未能释读或存疑,知彼此所据拓片(图影)互有优胜。“使在岩一望表里相称”,《道家金石略》原作“使在岩一望囗囗相称”。“刘侯出镇玉融(缺9字)文艺(缺8字)祠创佛阁,两年布政,百废具举”,《道家金石略》原作“刘侯出镇玉融(缺16字)祠囗佛阁囗囗布政,百废具举”。“公讳邦凤”之“凤”误为“庆”。《历代庐陵(吉安)进士名录》宋代有“刘邦凤”,当即此人。“少年登第囗囗囗也,士子感德”,《道家金石略》原作“少年登第(缺七字)”。“广地可容千位客,照天高挂一灯笼”句后注“杜应然□丁巳岁□□□□,在洞口一二十里外皆望见”,释为“丁巳”不确。杜应然住持真仙岩逢“丁”之年为“丁丑”(嘉定十年)、“丁亥”(宝庆三年)、“丁酉”(嘉熙元年)。图影处残泐严重,笔者反复辨认,字下有一横,可排除“丁亥”,当为“酉”字。“丁酉岁□□□□”缺文当为“置天灯”诸字。《图碑》标刻有“天灯”。桑悦《仙岩记》(弘治七年,1494年)曾阅鉴此碑:“洞门高三十余丈,猿猱不能上,昔道士杜应然置铁环于岩顶,燃灯光照三十里,今环尚存”(释读碑文时将杜文“在洞口一二十里”误叠为“三十里”)。“想君足迹难穷览,敬为栽诗入画中”句后作“(缺8字)景內外六十□□□”,可释读为“囗五十二句共囗囗景內外六十□□□”。
《图碑》刻制者杜应然,别号懒庵野叟,南宋武林(杭州)人,融州天庆观住持、报恩观主首。道光《融县志》卷七《仙释》有传:
杜应然,邑二尹子也。武林人,号懒庵野叟,随父宦流寓广西,寄迹黄冠中。嘉定中来融州,居真仙岩修练数十年。一日洞水涸,得聚宝物,曰龙麟,以金银置其内,取之复有,因以资修龙麟街,并洞门三石桥及岩内台阁。寿八十余卒。羽化前一日,将宝物送贮县库,经下廓雷神祠,风雨大作,倏然化去,因号其地为南天门。
此文较详于旧志各传,内容至关重要。文献来源或为明代李先芳《融县志》(已佚)、清康熙莫自馨《融县志》(已佚),直接据自乾隆《融县志》(已佚)。《柳州府志》卷二十九《仙释》杜应然传自乾隆《融县志》简略而成:“杜应然,宋武林人,随父宦游,流寓广西,专心慕道,寄迹黄冠中,遍游天下名山。嘉定间始来融州居真仙岩,一日洞水泛,得聚宝物曰龙麟,因以赀修街、建桥及岩内楼阁亭台。羽化之日,将宝物送贮融库,倏然风雷取去,遂号其地为朝天门。”与道光《融县志》比较,《府志》所据文献同一。
现存史志杜应然传记最早见于《大明一统志》,而稍前《寰宇通志》博采各地志载于景泰七年(1455年)五月编成,未立《仙释》目。《大明一统志》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卷八十三《柳州府·仙释》:“杜应然,宋武林人,随父宦游流寓广西,专心慕道,寄迹黄冠,遍游天下名山。嘉定间始来融州,历数十年,甚有功于岩观,为羽流中之卓然者。寿八十余卒。”以其编纂通例,《大明一统志》据自宋元旧志或明初纂修地方志,因此杜应然传所据至迟为天顺五年前融州或融县旧志。万历《广西通志》卷四十《方外》杜应然传据自《大明一统志》而稍略,为承袭记载。
道光《融县志》记杜应然为“邑二尹子”(“二尹”,州县副职),卷七宋代《县丞》据杜应然传补出:“杜,失名,系应然之父。”笔者查阅杭州府县旧志,宋代杜姓人物均未无相关记载。
《图碑》自述可见杜应然行迹大略:嘉定九年(1216年),杜应然经由玉融,瞻礼真仙岩圣迹,遂发意扫洒,辛勤六载。嘉定十五年(1222年),融州知州欧某请杜应然充任天庆观住持。绍定元年(1228年)秋,改充报恩观主首,并重修道观。绍定四年(1231年),诛茅草,植花木,增亭榭。端平二年(1235年)辞出两载,遍游南岳、庐山、武当,为参学之举。归后于嘉熙元年(1237年)、二年(1238年)重修天庆观,嘉熙四年(1240年)再修报恩观。淳祐元年(1241年)夏增修仙岩,添置钓台。前后二十余年间,土木工费多出己资,修造并皆完成。因之前“古碑洞图”未有“新创之景”,遂命工绘刻《融州老君洞敕赐真仙岩之图》。
杜应然自述先任融州天庆观住持(主持道观事务者),后改充报恩观主首,刻碑题款为“天庆观住持管辖焚修观事”。“住持”“主首”均为道观主持事务者,通称无别,掌宫观实权。南宋《庆元条法事类》记载:“诸天庆观并名山洞府观主首阙,推选有道行、材干之人主持”。契嵩《镡津集》卷二《广原教》:“所谓住持者,何谓也? 住持也者,谓籍人持其法,使永住而不泯也”。
旧传、《图碑》记载事迹之外,咸淳八年(1272年)诸葛应杰《老子像赞碑》记“今本乃道士懒庵杜应然尝刊梓印行。”“刊梓印行”为书籍刻版,可补广西古代刻书史遗例。
杜应然不仅如古人所云“甚有功于岩观”,而于广西文化贡献尤巨。旧志有略传,新志未续。今后重修史志,当为重立专传,致礼前贤。
宋代道教文化极为兴盛,宫道大量兴修,法嗣传承规定严格。真仙岩道观自不能外于体制。杜应然为融州道观可考法嗣第一人。自初寓真仙岩至刻《图碑》前后近三十年,时“应然年且迈矣”(道光《融县志》记八十余)。卒年无法确定。最晚在淳祐十二年(1252年)之前。其证见于真仙岩淳祐十二年题刻诗并序:“黄冠黎道震,共货(?)正质,仙洞洒扫可谓得人,五(?)囗住持不妨嗣(缺文):囗囗囗囗洞里人,应醉楼囗任天真。尨然道貌尤淳古,洒扫仙岩无点尘。淳祐壬子(缺文)”,下有石刻印二,未辨文字。拓片图影模糊极费辨识,文字残泐,然关键词“黄冠”“仙洞洒扫”“住持”辨别无误。诗作者或为融州官员,称赏黎道震,有印可之意。黎道震当为承嗣真仙岩道观住持。刻诗近处有同时“松庵道人”诗,题款“壬子淳祐季夏望日松庵道人”。两诗并观,颇疑“松庵道人”即黎道震。
杜应然衣钵传人又有诸葛应杰。《老子像赞碑》咸淳八年(1272年)十一月刻制(今存残碑一段),诸葛应杰有跋语:“今本乃道士懒庵杜应然尝刊梓印行,自后失其传久矣。昔得懒庵亲授此本,奉以香火有年。于兹不敢自秘,合家发心,命匠伐石,刊于玉融老君岩中。非邀福也,盖将期与此岩之真像同为不朽,而四方无不传之以敬仰云。”时距杜应然卒世已二十余年,仍传其遗珍,可视得杜道士传授者。诸葛应杰于咸淳七年(1271年)刻有元皇大帝像,咸淳十年(1274年)重刻。
《图碑》图版部分标刻各种名目105处(其中2处题额残损不可辨)。包括:一、天然胜迹洞、崖、台等名称。二、亭榭阁楼等景观建筑。三、佛寺、道观、学校(县学)、教场等建筑整体及组成部分,如“报恩寺”及“金仙殿”、“法堂”等。四、道路、街市、桥梁、牌坊、园圃等。
《图碑》所附诗(及诗序)共有实体名称60余处(不含重出,含残损文字可推定为具体名称):天庆观、报恩观、梓潼殿、囗囗、钓台、古碑洞图、天下第一真仙之岩、仙关、合岩圣相、御书阁、老君相、花瓶、香炉、幢幡、宝盖、仙衣、履迹、玲珑石、青牛、白鹤、石狮、仙梯、乌猿石、龙田、龙迹、蛇藏、应化洞、龙田、罗汉岩、转山北斗相、浮桥、仙径、水月洞天、芝田、丹井、乳花台(或另称“金星座”)、余清亭、耸翠亭、寿溪、吕仙隐迹、自在观音菩萨石相、清净阁、应化洞、和光洞、奕戏所、棋台、石鼓、报恩寺、县学、会一阁、钟吕二仙堂、风雩台、道院(五间)、步扣桥、鸿音楼、玉融山、三圣堂、花圃、钓台、□□□□□□、佛阁、祠堂、寿容、□□(天灯)、万碑题咏、金刚经亭。诗中所记天然胜迹和建筑景观等与图版标示既多互见,也有互补:图版“真官堂”“迎薰轩”、“蔷薇洞”、“望远亭”“竹洞”“月台”“仙境分辉”“神仙境界”等未见于诗,诗“清净阁”等图版未标刻。
宋代游观文化盛行,《图碑》表明真仙岩诸胜景已具名殆尽,为文人游客习称,亦为后世承用。淳祐五年重刻《融州老君洞图》附嘉泰元年(1201年)甘应龙《老君洞赋》所述景点“老君洞”“寿溪”“清牛”“狮子”“猿鹤”“蛇仓”“龙田”“天下第一真仙之岩”,见于杜应然《图碑》。与杜应然同时,绍定元年(1228年)刘继祖《刘公岩诗》记真景观景名:“掠筇迤逦入仙洞,诸岩未可相伯仲。天造地设逞神功,虚旷玲珑容万众。中有庞眉老仙伯,玉局高座为真宅。阴崖迸出寿溪泉,漱玉有声常囗囗。观音坐领诸罗汉,鸟猿白鹤相为伴。锦蛇无毒更扰驯,金钱有光何璀璨。伯阳巨履留真迹,洞宾现影尤难诘。千状万态莫形容,宜哉扁题为第一。”“老仙伯”、“观音”、“罗汉”、“乌猿”、“白鹤”、“锦蛇”、“伯阳”、“洞宾”诸名目同于《图碑》。桑悦《仙岩记》(《思玄集》卷六,又见于嘉庆《广西通志山川略》)记述景名引用《图碑》及甘有立重刻《融州老君洞图》:“洞凡数处,惟应化有匾。其他名天葩,或名乳花,或名和光,或名寒烟,或名玉葩,或名实构,或名碧堂,或名清奥,奇石异状,除前确然定名外,其他或名仙梯,或名仙衣,或名玲珑,或名金星,或名蛇仓,或名莲花,或名北山转斗,或名吕仙隐形,或名钟离观泉,或名尹喜现相。各洞分支,如仙室、仙径、飞星坛、钓台、棋台、云台、放生池、罗汉壁,又不可悉数。”(乾隆《柳州府志》卷三十二,道光《融县志》卷十一引文题为《真仙岩记》,内文有编纂者删改之处。《柳州府志》有按语:“是作奇奥紧严,确类柳州西山诸记。但《邑志》所录草本前幅中有一二语甚不可解。行查后乃知石刻原有舛误。后幅连用或名十八个,叠调太多,又除前确然定名外句杂入不伦,略加删节,便成完构。先民可作谅亦以为然也。”《融县志》无按语,引文同于《柳州府志》,知两志来源同一,文字有小异。《碑图》“转山北斗”,桑悦原文为“北山转斗”,《柳州府志》未改,《融县志》乙正为“转山北斗”(甘有立《融州老君洞图》作“转山斗”)。
《图碑》诗序“见仙岩前向荒秽弗治,绍定辛卯,创为囗囗,诛茅草,植花木,增亭榭,使岩前举目表里相称,”“庚子岁再修报恩观,鼎建梓潼殿七间,创囗囗在侧,轮奂花卉一如囗囗”,参考《图碑》所刻建筑物,所述位置在报恩观右侧。碑面整体清晰无伤,适在“创为囗囗”“创囗囗在侧”“一如囗囗”具体建筑名称处出现残损。《图碑》报恩观旁“观道院”右有长形廊院,形象清晰,而大门题额损残。报恩观左侧一组景观建筑,以“神仙境界”(磴道)为界,院墙大门图形清晰,题额二字亦残损。两处门额题字与诗注“创囗囗在侧”“创为囗囗”“一如囗囗”同为具体名物。又诗注“杜应然近创□□□□□□使在岩一望”句。“近创”之后残损处亦为具体名物。至此可肯定,此六处道院建筑题名在杜应然辞世后(当为时不久)被人为残损。原因是否因道观产业及管辖归属问题造成,不得而知。笔者究理此事,实因《图碑》所载一切名目无论巨细无不与融州宋代儒释道三教互相关系有重要关系。
甘有立重刻《融州老君洞图》,笔者曾编入《柳州石刻集》。影本极不清晰,仅岩洞内外建筑可与杜应然《图碑》相互印证位置及大略形象,标刻名称无法辨识。本文撰成,适奉到《融州老君洞图》较清晰图影,真可喻如“空谷足音”。即行与杜应然《图碑》相互核对,补记内容。
《融州老君洞图》(下称《甘图》)为重刻图,时间仅晚于杜应然《图碑》(下称《杜图》)三年。《甘图》尺幅略小(高140厘米,宽83厘米),取景范围较《杜图》为广。外围至安灵庙、老人岩、玉华岩一线,岩前取景两图一致,老君洞内景尺幅略小于《杜图》。两图实据岩内景致绘真,并无虚饰。《甘图》据嘉泰元年(1201年)甘应龙《融州老君洞图》重刻时,将嘉泰元年之后至淳祐五年(1245年)期间某类建筑景观(主要为亭台楼阁)予以刻录:如“鸿音楼”(“端平甲午,杜应然于玉融山石上创一钟楼,名曰‘鸿音”),“余清亭”(绍定年间黄判府“创此亭于嵓口),”会一阁”(“绍定己丑杜应然创阁在岩内,名曰会一”),均刻入。
两图所绘物体基本一致,部分建筑和景点取景大小及绘刻详略有相当差异。两方碑图标目同异之间,不仅可以互证互释,彼此未标处可互补,原碑残损之处可相核校。
词目繁略之例:《杜图》“宝藏”,《甘图》“天坞(?)宝藏”。《杜图》“自在观音相”,《甘图》“观世音相”。
物体同一而名称不同之例:报恩寺《杜图》“行堂”,《甘图》“官厅”。《杜图》“金仙殿”,《甘图》“大佛殿”。《杜图》“罗汉阁”,《甘图》“五百罗汉”。《杜图》“望远亭”,《甘图》“望仙亭”。《杜图》“三教桥”处标“三教桥”,《甘图》标刻“宝山”。《杜图》“出桂府路”,《甘图》“静江府路”(绍兴三年升桂州为静江府)。
自然胜景名称较多一致,偶有词目小异。《杜图》“石狮”,《甘图》“狮子石”。《杜图》“吕公隐迹”,《甘图》“吕公仙形”。《杜图》“尹喜真人”,《甘图》“飞升真人”。标名异同之例,《杜图》“吕公隐迹”旁为“天柱”,《甘图》标为“入定像”。有无之例:《杜图》统合景名“水月洞天”、“灵寿溪”“士大夫题名”“万碑留题”“提刑刘公仙岩寿祠之记”,“天下第一真仙之岩”,《甘图》未标刻。《杜图》“提刑刘公真容”标刻于亭阁之中,《甘图》有亭阁,未标名称。《杜图》“南台桥”,《甘图》取景处大体相同,未刻桥形。两图标刻“会一阁”旁近景观,《杜图》钟吕二仙堂、道院等,《甘图》均略去。互补之例,《杜图》“御书阁”,并标目“敕赐真仙之岩”,《甘图》此处残损,有一字残痕似“碑”,当为“御碑”题名。《杜图》“罗汉阁”即《甘图》“五百罗汉”,之下为“三清诸圣”(道教),而《甘图》在之上标刻有“三藏殿”(佛教),下为“三官堂”(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之处)。
宗教建筑景观绘刻及标目有无详略之间,两图差异较大,体现绘刻者意识异同,此于真仙岩文化景观考察尤其重要。《杜图》报恩观及附属道观建筑等多处绘刻标目极详,《甘图》仅标刻“报恩观”建筑,观内各局部建筑未标绘,报恩观其他附属如道院、庵堂建筑等多略去。反之《甘图》于“报恩寺”详细则极详。彼此详略之间,刻制者为主观意识导向所左右。此外,岩前街市,《杜图》绘刻较繁密,《甘图》较略。
两图比对建筑景观变化增损,可以作为观察真仙岩胜迹发现和景观建筑自嘉泰元年(1201年)——嘉定九年(1216年)——淳祐二年(1242年)——淳祐五年(1245年)情形。此期为真仙岩文化景观最为繁盛之时。
据资料记载,嘉泰元年甘应龙《融州老君洞图》拓片见于馆藏著录。如能一现,相信会有更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