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初
摘 要:班主任作为高中班级事务的主要管理者,不仅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也需要践行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目标。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而班级的整体精神风气也考验着班主任的教学成果。班主任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是新时代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 班主任 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转折点,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高效地完成各学科的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也是现阶段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班主任需要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
(一)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现阶段的高中班主任未能对德育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在开展德育时往往满意明确的目标。由于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学科的成绩提升,因此也没有制定出系统的德育工作流程,多数情况下是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对此需要高中班主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即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品格,达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
(二)内容缺乏创新
本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是德育教育开展的前提,新时代高中班主任也要采取新颖的教育模式落实德育工作。但是由于思维定式的僵化,导致现阶段的德育教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有效提升。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
由于高中阶段各界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对于德育教育的落实也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思考的空间,也使得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果低下。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单一的进行理论讲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较少,多数情况下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也就无从优化德育教育流程。而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班主任和学生缺少互动,也不利于良好班集体的构建,影响德育工作的效能。
二、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工作的新举措
(一)创新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
由于以往教师教学风格的习惯性特点,一旦形成了某种教学模式后,如果未能及时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会使得班主任的教学模式在文化课和德育的教育过程中都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德育教育涉及的方面的较多,又多是需要学生从思想上有所感悟,因此需要班主任老师能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德育思想渗透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并能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受到熏陶。作为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老师,班主任需要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因此在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只是学生的领路人,也是学生成长过程的见证者。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在老师的带头作用下,班级的学生也会和老师之间相处融洽,增强班级的团体凝聚力。为了进一步明确班风的促进作用,班主任也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地融入到班级管理实务中来,比如可以让大家集思广益探究班級管理手册,尊重学生的看法,为构建民主的班级氛围提出建议。让大家能看到努力的结果,树立德育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良好推动力。
而这些措施的落实都少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日益提升,同时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日趋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这个时期的思想敏感特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沟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二)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建良好德育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需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而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落实德育教育的同时,班主任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地掌握学生在家庭的表现情况,同时也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对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关于学生德育教育的讲座和学习要及时通知家长参加,形成家庭和学校的双效联动机制,为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共同努力。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时,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启发,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各方面的德育渗透都要基于学生的理解为基础,从而让学生可以明确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因此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德育教育学习中来。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面对即将来临的学习方向选择,教师要从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高中班主任和家长一起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育过程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正确认知,从而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乐善好施,打造健康的人生态度,为自己未来的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萍辉.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J].才智,2014(5):105.
[2]王国滨.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4(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