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禧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而难以形成自主独立的学习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思潮的影响,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衡量课堂教学成效是否显著的重要尺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学能力 自学意识 方法
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掌握夯实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语文学科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尤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并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一、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
多年来,中学教师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只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教学思想直接决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目的,端正教学思想,尽快实现“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过渡,“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教师的监督,而自身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并不强烈,在此情形下,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多让学生参与一些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渐渐地将学习转变为自身的内在需求,进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逐渐增强。
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来逐渐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课前,我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关于“中国桥梁”的相关知识,并制作成包括桥梁名称、代表作、特点等要素的说明表格。然后,从网上搜集关于说明文写作特点的相关知识,再自主预习课文,对照课文尝试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找出本文的寫作特点。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养成了自主查阅资料、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进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强化。
二、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先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最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正确处理精读和略读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其次,要教给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提取文中重要信息和关键信息,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触和观点进行点评批注。最后,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其中包括做摘要、列提纲等。学生只有切实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乐于进行自主学习,并渐渐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就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品读文章,体会文中的亲情涌动。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从中找出描写“背影”的几处文字,用笔画出来。然后,仔细品读这些文字,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写于旁白处。在学生批注阅读之前,我亲自批注给学生做了示范。如,在描写父亲费力地攀爬栏杆的地方,我写道:体胖的父亲要攀爬栏杆翻越过去非常费劲,然而,为了心爱的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愿意去做,“我”顿悟父亲的爱心,所以,“我”哭了。这样,学生边阅读,边品味语言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深情,并将心中的感触记录下来,从而促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变得更加深刻了。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影响,灌输式的初中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被动心态,使得语文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培养,进而才能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例如,在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时,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上,我在重点把握了文章的教学目标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文末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幸运的人指的是谁?不幸的人又是谁?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你怎样理解作者一家的“幸”或者“不幸”?“愧怍”又从何而来?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品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进行激烈的合作讨论去自主探究问题答案,从而促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剥丝抽茧的分析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主思维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可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从而强化学生自主思维。在此基础上,可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并注重不命题写作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文忠.初中语文课堂培养自学能力的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7):70—72.
[2]熊妍.魏书生的教学法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启示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