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70个年头这个重要历史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履行共产党人的职责、使命,对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宗旨以及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纵观中国近代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从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中孕育产生的,它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本色,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重任,必须依据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党的现实状况,继承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初心和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的灵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就不能正确地对待现实,也就没有未来。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政党,对人类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自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执政到1991年丧失政权,历时74年之久,为什么会遭到挫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西方的影响、经济的衰落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80年代说过的这句话:“东欧共产党人早已丧失理想和斗志,多数是追名求利的官僚。”对此,邓小平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主要出在党内”。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关键还是执政党内部出了问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苏共党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早已经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忘记或者背弃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就连苏共前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曾经在私下说,共产主义思想对我来说已经过时了。共产党人丢掉精神支柱,自我解除了武装,面对世界的新情况和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显得彷徨失措,进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对和平演变丧失警惕,最终把改革变为转向。没有“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就丢掉了灵魂,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必然会走向失败。
和苏东的共产党人忘记初心和使命相比,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有了“初心”,还要有为“初心”奋斗的勇气和智慧;承担了“使命”,还要找到实现“使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践行“初心”、完成“使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正确道路,科学地谋划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具体路径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想保持国家独立,又想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呈现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种全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斗争,完成了民主革命,救国救民;社会主义改造,利国利民;改革开放,强国富民三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再证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法宝。这三件大事改变了中国的国家面貌,使我国当前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即我们今天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由此可见,党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是学习“初心”和“使命”的经典教科书。
我们党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向全党提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这是由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要了解和认识一个时代,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把握时代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问题和时代密切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改革进入重要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即将开启基本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时期。因此,重点研究对改革、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研究和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党,回顾党的整个历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在回答中国革命的历史之问中诞生,党产生以后就以探索问题不断发展壮大,以解决问题不断走向成功。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始终与把握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相联系。中国今天最大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提出:“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生产力结构不合理,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科技创新力仍有明显不足,等问题都是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的现实反映,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基本前提。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的实际。
当前,我们面临着“中等收入”、“修昔底德陷阱”以及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实际。从两陷阱到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我们可以看出,这与发展是有关系的。所以,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清问题,看不懂问题背后的国情特征,看不懂中国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定阶段;不懂得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条件来思考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面对中国当下面临的问题,搞清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正视问题”三个基本环节,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注重社会发展阶段,就容易认清方向,增强信心,措施得当。反之,如果认为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就容易导致国情判断上的失误。
所以,认清时代,分析问题,在把握国情基本特征基础上强化问题意识,是历史交汇期的重要任务。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时代,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应当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党员的心中,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能够得到传承与弘扬,始终成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有力武器。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一个人或者组织缺乏自我批评的认识,那么“批评”实际成为了攻击他人的手段和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手段。根据这种情况,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左”的错误对我党的不良影响,恢复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这是我党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的萌芽。历史发展到抗日战争阶段后,新形势、新困难摆在我党面前,各种宗派、主观主义以及党八股对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此,我们党开展了延安整风,按照“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整风过程拿取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重大理论武器,在全党范围内全力推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延安整风,全党面目焕然一新,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总结经验,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把党内的不良作风彻底纠正,要多方听取人民的建议和批评,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一阶段,标志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新时代,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延伸和拓展,并被赋予了更深层次意义。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有效方法。党只有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而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党永葆生机的现实表现,也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手段。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强有力的思想斗争武器,具体说来,就是要发扬先进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落后的观念。共产党员是有血有肉的自然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到社会上错误思潮和不良行为的影响也是无法避免的。只有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党内同志存在的问题才能被挖掘出来,并对其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使大家汲取教训,避免错误思想蔓延。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一项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党的政治担当与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最大公无私的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党自身没有任何私利可言,所以,我们党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是勇于主动改正自身缺点、错误的党。正是因为我们党有这样的勇气和气魄,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无往而不胜。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批评和自我批评再次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党员思想和作风问题一般都是通过党内政治生活解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其核心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想实现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把问题公开摆在桌面上,深入地剖析问题,而不是蜻蜓点水一样地走过场。批评要诚恳,自我批评要敢于揭短亮丑,要从灵魂深处得到洗礼,要正确的认识和改正错误,认真化解党内矛盾,把力量聚集在一起,把从严治党理念落到实处。
批评和自我批评应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发扬民主,营造敢讲话、讲真话的良好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干部讲真话,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戴帽子,不打棍子。领导干部应主动参与其中,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意见,勇于揭露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要把能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党性的一条重要标准,对于坚持原则、敢于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同志,要鼓励他们同错误倾向作斗争,要支持和保护,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对错误言行和不良倾向不抵制、不斗争的,要批评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