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2019-12-13 07:22刘雨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启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人文性原则。教师遵循了提问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提问、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问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是教学提问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创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提问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提问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为着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以达到促进学生自身思维发展的目的。

問题是思维的导向,而有效的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思维意识的重要手段,遵循启发性的提问原则十分重要。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而启发性质的问题应该建立在趣味性的基础上。[1]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基础上教师再以有深度的问题切入,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的过程以及其思维的发展存在关键期,教师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内进行提问,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正确把握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原则,善于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2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兼顾学习内容而提出的,而且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的提问,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全面性的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教师的提问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提问的内容是依据教材书本内容、紧扣与知识板块相关的知识点而提出的,是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学生把握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其基本能力的发展;二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对整体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不能特殊对待能力不同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因此,在统筹全局把握整体的情况下,巧妙地设计问题与提出问题,既保证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考虑后进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全方位全面的发展,这便是全面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3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遵循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与意义,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的放矢地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课堂提问遵循针对性的原则,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教师进行课堂提问要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在提问时有明确的想法,教师根据不同的提问目的所设计出的不同的问题,会使学生在提问后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且小学语文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阶段性,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知识的重难点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表现出来,要让学生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以便更好地发挥各个学生的能力与优势。

4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立足于学科特点,重视学生的学段特点与能力差异,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并采用恰当的科学的方式向学生提出真实有效的问题,从而达到科学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

科学性原则是课堂提问的重中之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具有科学性的,就是指教师要科学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符合其认知与能力的问题,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数量与质量,教师在提问时要使提问的数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正确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创新点与探究点等,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知识科学提出难易程度适中、高质量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提问,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5 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习内容的逻辑性与层次性,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具有层次性与递进性质的问题,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遵循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具体来说,就是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即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逐步推进,紧扣教学提问环节,关注提出的问题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梯度变化过程,循序渐进地提出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问题。与此同时,问题针对的对象也要体现出层次性,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从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2]这种层次性的提问,更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链条,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从而获取新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6 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积极掌控课堂提问的过程是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人文性问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以自身的人文素养去积淀和涵养。而且,教师语文课堂上的提问与问题设计,都要把语文的人文性考虑进去,人文性是语文学科鲜明的特征,教师发掘知识文本中的人文因素,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学情来提出问题,注入了人文精神的提问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人文性教学,会使学生更加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梁志大.课堂提问的功能、原则与艺术[J].教育改革,1996(05):9-12.

[2]王若溪.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几点原则[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5):249-250.

作者简介

刘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18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