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摘 要: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春风里,以新课标为指导,文章分析了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通过在教学中实施“一对一”互助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有限的英语课堂里,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模式;互助学习;合作学习
一、农村小学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但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英语教师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偶发事件、完成教学以外的事务,难以深入开展教学改革。长此以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学习便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之一。本文所探究的合作学习是“一对一”的学习互助小组,指两个学生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它的两个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愿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几种学习方式的异同比较
(一)灌输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是一种以强制行为突出特征的教育方式。灌输式教育有它自身的缺点。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它的自然逻辑。灌输式教育也有其价值和意义:它对基础的知识结构的内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在缺少有效的技术因素推动学生关注某一个重要的知识的时候,强迫性地置入一些与此相关的东西,然后让其在这个基础上自我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三)“一对一”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是指学习者组织在一起,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学习方法。“一对一”互助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原理为指导,教师将班内学生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异质结合,让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较好的先进生与学习或品行存在一定障碍的后进生结成互助学习小组。引导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激励,共同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课上或课下互教互学,互相切磋交流学习方法,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和道德水平,最终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灌输式教育是在技术无能的情况下的一种简单粗暴的努力,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有更高明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以及对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思维创造的能力。“一对一”互助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原理为指導,具有高效、方便的特点,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结束或小组分工不明确等的弊端。
三、“一对一”学习互助队的组建和实施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但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只能对部分学习优秀和中等的学生有用。如果教师逐个学生因材施教,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个人力量也极为有限。因此,学生组成“一对一”的学习互助小组,能体现“能者为师,人人为师”,提高教学效率。
(一)“一对一”互助关系的建立
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对”。挑选学习成绩好的、有责任感的学生来担任小老师,负责辅导和监督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合理调配可以使学生做到扬长补短。只有合作双方相互认识到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互助合作才有真正的动力。然后可以适当调控,合理搭配合作伙伴。这样,班上所有的学生都确定了互助伙伴,让学生在一帮一互助小组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激发学生向上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教师在学生互助关系的建立中不断优化和调节学生组合的过程,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
(二)传授互助合作方法,指导合作行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助合作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以便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最佳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对新课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在面对面的互助中,强调合作与自主并重,也就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主动表现、展示才能的机会。因此,一帮一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同伴的发言的能力,并让学生能从他人身上反观自己,学习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比如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为一个小组,在各自完成自己分得的任务后,再相互检查,最后小组的两个人同时到教师面前来背诵。这样,可以使得责任明确,学生在各自完成背诵的前提下,还要关注到伙伴,如果要想先完成学习任务,还得跟伙伴一起合作才行。在两人一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为以后学生多人一组的合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合作学习的起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每次对开展的互助活动进行及时的登记,对表现优秀的合作者及时进行表彰,并且注意留意相对较弱的小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人性化”的奖励,设置一些实用的奖品,如:儿童读物,文具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投入最大的热情并使之延续下来。
四、“一对一”学习互助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相互嫌弃
在建立互助关系时,相互嫌弃主要表现在“一帮一”的学习互助伙伴组中。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会因为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太调皮、不听话、注意力很难集中等问题,而不愿意和对方结对子。这时要高度表扬乐于奉献、不挑三拣四的学生,明确帮任何人,时间和付出是同等的,都是在课堂的40分钟内,不同的是面对不同的人要用怎样的方法让他在他的知识能力基础上学得最多,那就是优秀的小老师。另一个方面,还要让接受帮助的同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形成学习的动力,了解自己学习暂时跟不上的原因,还要让他明白帮助他的伙伴奉献了自己学习时间,应当感激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二)相互埋怨
人与人接触时难免会产生矛盾,矛盾产生后难免会相互埋怨。在“一对一”互助学习活动过程中,同样如此。有了怨恨,相互之间就没了合作精神,多了挑剔。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应对措施也该当有所不同。如果因为沟通不够产生误会,教师了解情况后,要让学生明白对方的付出和困难,矛盾就能化解。性格不合的,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让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和包容,让他们明白这也是人成长的过程,是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三)相互漠然
人的耐心是有限的,两个人相处久了,耐心会慢慢被磨掉,相处模式就会教条化。学生每天之间的温馨提示有可能转变为命令式交代,细心的引导有可能过渡到直接给答案以敷衍了事。教师可以定期提醒、检测、表扬、奖励学生。经常开展小组比赛就是保持狀态的有效方法。
五、结语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简单而容易操作的“一对一”互助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渠道,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极大限度地满足了个体需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互助活动中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得以提高。此外,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也能获得较理想的整体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唯.论“灌输”与灌输式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