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怡
摘 要:在高考备考过程当中,考生需要攻破的考点很多,接触的题型也很多。但是在这些考点和题型当中,也有很多相通并且可举一反三之处。文章着眼于文学类作品当中的相似题型,并对其进行归纳,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注重教学质量,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懂得灵活运用,掌握文学鉴赏的技巧所在。
关键词:轻负重质;文学类作品;语文教学
在高考备考过程当中,考生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对做题,尤其是答对方面信心不足,相比而言,散文比小说更难一些。读懂题目是做题的前提,所以构建“点面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考生在閱读过程中把握相似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在文学类考题当中对文学体裁并不强行划分的背景之下,实现知识的迁移,起到“轻负重质”的教学效果。
一、“点面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阅读是理解的基础
笔者选取了2018年广州市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会飞的福字》和2017年全国三卷散文《我们的裁缝店》这两篇文章作为例子。这两篇文章都选取了生活日常的生活场景,笔者将其确定为“语言特色”专题,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语言特色”包括叙述语言、人物语言、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对涉及“语言特色”的句子进行收集,会发现这两篇文章都具有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于是笔者让他们整理之后,就提出两道题目的阅读问题。
(二)做题是读懂的方式
《会飞的福字》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我们的裁缝店》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两篇文章、两个问题,与体裁无关,关键在于“语言特色”内容的鉴赏分析与整合。为了让学生明确“乡土气息”“生活气息”,笔者在《会飞的福字》加上这样的一道题:小说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以下是学生对《会飞的福字》两道题的回答:
小说《会飞的福字》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农村语言“咋了”“咋呼啥”,具有农村风土人情。
修辞手法,把脸色比喻成“粉柿子”“白角瓜”“紫皮茄子”具有乡土气息。
句式工整,擦……飘…… 越……躲……具有整齐美。
小说《会飞的福字》语言富有乡土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狗娃”“豌豆”“串秧子”鲜活真实。
对话“放屁”“咱这汗珠子算白摔了”具有乡土气息。
修辞手法,脸色比喻成“粉柿子”“白角瓜”“紫皮茄子”具有乡土气息。
整体风格质朴自然。
出题旨在让学生看到“语言富有特色”与“语言富有乡土气息”的包含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整理文章的信息,也能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明确题目问些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起到“轻负重质”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设计—指导—分享—交流—评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
除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当中小说和散文的体裁可以互通之外,其实跟诗歌鉴赏也可以实现互通。
“设计—指导—分享—交流—评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由教师先设计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中的几个问题,并就阅读策略进行指导。其目的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1. 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三要素中,题目涉及人物形象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在小说、散文甚至诗歌方面都有涉及。
(1)小说关于人物形象的鉴赏
2018年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2)诗歌关于人物形象的鉴赏
2017年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宋代)翻译鉴赏
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
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撤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2. 物象分析
(1)散文关于物象的分析
2017年全国Ⅱ卷《窗子以外》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参考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2)诗歌关于物象的分析
2018年全国Ⅰ卷《野歌》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虽然在文学类考题中,小说和散文占大部分,诗歌又属于古诗文的部分,但是在重质轻负的教学中,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不同类型考题在不同体裁当中的出题方式,更有效地达到理解和正确答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