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国家,且民族文化宝藏丰富,特色各异。就以民族器乐文化来说,据出土文物考证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多种器乐表现形式,随后千百年来各种传统民族器乐发展更是百花争鸣、争奇斗艳、缔造了中华文明一段不朽的音乐文化历史,正象征了中华民族人民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本文中就探讨了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具体影响,转变思维,证明它们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民族器乐;传承创新发展;网络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它是各组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集聚智慧、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文化内容形式。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所以不同民族也拥有不同的民族器乐艺术表现形式,它们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传承创新发展历史,通过不同形式对其加以利用和保護,凸显其作为精神食粮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在当前复杂的多文化冲击环境背景下,民族器乐的发展地位也岌岌可危,如果不加以正确利用和保护,很可能濒临消亡,因此必须首先分析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具体影响。
一、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分析
当代社会环境存在多元化文化内容,网络信息化体系发达,所以在如此背景下,以传统方式传承发扬的民族音乐文化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被多元文化及网络文化所取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因此有必要基于当代社会网络信息化环境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一)网络环境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现代网络环境对传统传统民族音乐的影响冲击最大,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存在于各个方面的。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让当前民族音乐文化被汇聚起来,当然与民族音乐文化一块的还有更多来其它次元文化,其中某些文化就强烈影响并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音乐艺术欣赏角度来分析,在受到传统文明影响后,民族音乐艺术本身会发生变化,它必须做出改变来迎合当前的音乐文化发展轨迹,迎合当代社会人们的欣赏审美口味。但是某些传统民族音乐无法做出创新改变,它们的文化表现形式只能特定反映某些地区文化、某些特定事件以及某些特定环境和历史时期,这就导致他们在新时期内无法实现自我创新,无法满足新审美标准,在过分被局限的环境中逐渐缩小自身的文化影响范围,直到最终逐渐落入消亡境地。
(二)网络环境中生存环境改变对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在当代网络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民族器乐传承发展生存环境会发生改变,其创新发展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就这一点来讲,就说明在网络社会环境冲击下,民族器乐在求发展过程中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即当前民族器乐的传统生存土壤已经逐渐贫瘠,地方由于缺乏资金与人才,且民俗文化传统也在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变淡,所以民族器乐固有的文化氛围已经逐渐散去。许多民族器乐班为寻求传统器乐文化宣传、盈利在城市中表演,但收益甚微,拓展空间极其有限。如果不能通过网络环境宣传自身,无法构建以网络为主导的音乐文化传承体系,那么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路径也会越来越窄。
(三)网络环境中传承与保护机制建设对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网络环境中传承与保护机制建设对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颇大,首先在新社会环境中,如何建立传承与保护机制成为关键,它需要体现一定的科学性与客观理性内涵,基于严谨的学术态度发掘整理相关资料,构建传承与保护机制。例如二胡、古筝等民族器乐就已经构建了专门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传承发展机制,而有些则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建立相应的有效保护机制,希望对传统音乐艺术起到一定的核心保护作用。在网络的影响下,这种传承与保护机制必须摆脱传统的原生态保护模式,重新思考与时俱进发展思路,构建有效、细致、科学、规范与系统的新民族器乐文化发展机制,为其保护与创提供有价值参考借鉴。
客观讲,当代网络社会环境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主要受到来自于网络环境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民族器乐应该适应这种社会环境变化,体现一种包容、融合的态度与积极创新发展的决心。
二、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现代网络技术所营造的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希望我国民族器乐文化能够秉承传统并锐意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点,传统民族器乐传承必须寻找到新的发展环境空间,借助当前强大的网络技术构建保护机制,并在运行新保护机制过程中不断思考创新,让传统民族艺术形式能够融入到现代世界先进的流行音乐洪流中,成为世界性的音乐艺术形式,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先进文化理念。如此一来,我国民族器乐艺术文化也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所以必须建立传统民族器乐的有效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机制、路径。
(一)新环境中完善民族器乐文化传承机制
首先要在新的网络环境中完善民族器乐的文化传承机制,建立全新且独立的创作、演出与教育机制,即内部传承机制,这对于传统器乐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益的。
第一,做好民族器乐文化保护机制。民族器乐本身是具有留存性与流传性特性的,它们在流传到市场以后还会体现一定的市场化与商品化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民族器乐的市场化与商品化是无法匹敌流行音乐文化的,因此必须从民族音乐的版权保护切入构建保护机制,基于最新的《著作权法》,监管网络传播环境,注册民族器乐网络传播版权,用数字技术转炉民族器乐内容,结合民族器乐的实际表现状况充分利用整体性、抢救性、生产性这3种保护方式实现对其传承环境的及时复原与完善,实现网络时代环境下民族器乐文化内容的有效保护。
第二,打造民族器乐文化创作机制。许多民族器乐文化之所以消亡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创作能力,无法推出新作品固然会降低民族器乐艺术文化表现力与影响力。所以要注重民族器乐传承的民族性、时代性与融合性特征,充分表现出民族器乐艺术文化的独有内涵、品格、气质与风貌。在创作过程中还要展现它的时代性与融合性特征,以融合性为例,就是要主动融合西方隐喻文化,但并不对自身民族性文化内容进行妥协,在新时代、新文化背景下满足民族器乐文化发展创新的实际需要,通过全方位文化融合体现民族器乐的普适性,保证它能够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第三,打造民族器乐文化的新表演舞台。无论在任何一种社会环境中,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承者都必须拥有扎实过硬的演奏技术做基础,特别注重对民族器乐發展耐心与决心的发展。首先是耐心,传承者必须苦练演奏技术,同时对民族器乐艺术文化产生一种尊重甚至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视为是一种情感寄托与灵魂。其次,民族器乐演奏应该注入灵魂,在演奏中投入热情,实现情感共鸣。当前通过网络技术条件,民族器乐文化表演也能够在网络上实时远程进行,这从根本上增加了参与演出观赏与文化交流的人数,让更多人能够在世界各地观赏到民族器乐表演,像诸多高校就采用这一方式展开教学与大型比赛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学习鉴赏民族器乐文化,并融入氛围中形成一种民族器乐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的生态圈。
(二)新环境中丰富民族器乐文化传承方式
对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新网络环境中,利用智能化新媒体这一创新手段可保证民族器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其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且互动便捷,可实现传统民族器乐文化与新媒体文化的超时空交流。
就针对新媒体与当代观众的现实审美需要,需要为传统民族器乐文化发展树立新传播体系,实现民族器乐本身与新媒体平台的良好互动。例如央视《风华国乐》栏目就曾专门推出过民族器乐演奏外国名曲专题节目,像《蓝色多瑙河》《土耳其进行曲》等世界名曲都被生动全新演绎出来,并在网络上获得广泛传播,这一创新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不但给予观众全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体验,也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民族器乐的魅力所在。严格来说,这种对民族器乐文化传承保护机制的创新是迎合了新媒体平台建设需求的,它打造了民族器乐的社会化、国际化推广平台,针对当前人们的欣赏品味与欣赏角度搭建了新平台、打造了新格局,让新媒体与民族器乐融为一体。
(三)新环境中实现民族器乐文化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与传承
在新网络环境中将民族器乐文化融入到当代教育体制中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教育建设才是民族器乐文化传承的最好路径。当代社会中城镇学校学生并不了解民族器乐,所以通过这种表演、讲座、比赛、选修课的形式引导了解民族器乐,对民族器乐产生兴趣,如此可有效拉近学生与民族器乐之间距离,并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民族器乐学习基础,为未来民族器乐文化生态圈的有效建设埋下种子。所以学校还应当作为民族器乐未来发展传承的主阵地,通过完整健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实现对民族器乐的微课、MOOC多元化教学,构建新教学机制,全方位传承民族器乐文化内容。
三、总结
民族器乐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它面临着传承发展困难的现实窘境,所以人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改变思路,为民族器乐文化发展探索一条新发展道路,运用丰富多元化的网络环境来影响民族器乐文化,指引它走上未来传承保护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江博.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205(3):68-72.
[2]卓嘎.少数民族乐器教育发展初论——少数民族乐器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视角[J].音乐探索,2014(4):75-80.
[3]傅艺.基于文化自觉的民族传统乐器传承模式探讨——以德宏傣族乐器“光邦”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12):89-92.
作者简介:王鲲(1978—),女,汉族,浙江省嵊市人,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